惠州全力保障土地供给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管控机制推动项目落地

时间:2021-12-10 09:47:17来源:南方日报

工程车辆穿梭、塔吊升降繁忙……在位于惠东县白花镇的新材料产业园,宇新轻烃、兴长聚烯烃等新材料项目正快速推进。在惠城东江湾、惠阳象岭、仲恺潼湖等地,随着“3+7”工业园区的谋划,类似的情况在各县区产业园内成为常态。

年来,随着惠州构建重大产业台、实业兴市举措的不断实施,工业园区正加快建设,城市产业集群提质发展的势头迅猛。通过统筹谋划产业园区、创新用地供给和服务管控机制,以土地为主导的生产要素密集向工业聚集、向园区聚集,做大做强城市实体产业。

“城市加速‘融深融湾’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要全力保障土地供给,支撑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年度计划用地指标78%用于工业项目,践行工业优先的用地宗旨,优化拓展城市产业发展空间。

土地要素向产业项目倾斜

丰富的土地和优美的环境,一直是惠州“融深融湾”进程的倚仗。随着轨道交通密集布局、大科学装置等产业项目加速进驻,项目建设落地难、企业用地等待时间长等问题开始出现。

在大湾区城市群,尚处于产业发力初期的惠州,为何项目落地面临土地告急?面对“双区”建设重大机遇,做好用地保障,承接好产业项目成为惠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高铁等交通设施快速推进,以及新材料产业园、金山新城、埃克森美孚等产业项目及台建设的需要,惠州市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已然抓住了用地难题的“牛鼻子”。

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袁贵2019年受访时表示,惠州将强化建设用地供给向工业项目倾斜宗旨,市县区年度工业用地供给比例不低于50%,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发展。

据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惠州将省下达的5000亩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集中分配供给各重大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使用效率达99%。全市共计用于工业项目的指标12727亩,占比84.8%,同比增长120.8%,保障建设项目超过200个。

今年土地要素支撑产业发展的势头同样明显。截至10月初,惠州可使用预安排年度计划用地指标约3203.7亩,当前已使用3126亩,其中工业项目使用2437.7亩,占比达78%。

“惠州正在迎来产业升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良机,土地素向工业倾斜,就能有效地引导产业落地生根,为城市产业提质发展做足支撑。”袁贵表示。

完善管控机制推动项目落地

面对纷至沓来的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如何辨别项目的优劣和让资本服务于城市发展策略,惠州不断深化的产业园区规划和项目服务管控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针对过去工业发展零散、分散的现状,去年5月,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印发《惠州市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提出以“千亿园区,万亿产业”为目标,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打造“3+7”工业园区,打造制造业创新集聚高地、绿色发展高地和营商服务高地。

“不只是惠州,珠三角城市的产业布局以前都存在着村村点灯、家家冒的模式,产业发展布局分布零散、不成规模,很难实现集聚和形成集群效应。”国家土地研究专家、清华大学特聘讲师崔元星介绍,这种产业格局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但在当前产业升级发展和城市品质发展的背景下不再适宜,需要集群提质发展。

高站位谋划“3+7”工业园区就是这一策略的探索实践。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负责人何珩介绍,产业发展全要素军饷园区聚集,土地指标要素重点往园区集中,从土地收储和供应各个环节均以园区的发展为基础,引导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做强做大城市实体经济规模。

该局公布的一组数据体现了惠州园区这一发展进程。2020年以来,全市共安排13223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支撑“3+7”园区建设,其中11241.8亩拟土地开发用途为工矿仓储,保障了91批次139个园区项目和66批次106个工业项目用地。

这一发展趋势未来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在各县区自然资源部门期陆续发布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中,支撑辖区产业园区发展成为基础导向。以惠东县为例,在该县自然资源局发布的《惠州市惠东县2021年度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草案)》,在全县总规模402.6公顷的征地计划中,用于支撑白花产业园建设的拟征土地面积为337.5公顷,占比83.8%。

在引导产业项目入园集群发展的同时,为确保土地效能的高效发挥,惠州制定完善的企业入园要求和产业项目管控机制。记者了解到,除在供地环节对于产业项目的建设规范和建设投入时限明确要求外,招商、工信,以及辖区政府等部门针对入驻企业的投资强度、亩均产出、税收和能耗等指标均予以明确,并在供地前签署履约监管协议,明确准入和清出机制。

对于产业项目,市自然资源局打造“报批—供应—开发建设—投产达标”全周期监管体系,针对项目实施专人对接跟进专班服务,一方面及时跟进服务第一时间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实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确保项目如约落地,尽快建成投产。(南方日报记者张峰通讯员周泽勇)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