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教育改革突破口,也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透露,目前我省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超九成;学校作业公示、作业布置实现百分百达标;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
关键词一:校外减负
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5%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成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教育改革突破口。广东随后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双减”落地。
“双减”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和加强作业的管理。广东迅速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行动,短时间内,检查整顿校外培训机构逾1.57万家(次),实现全覆盖。
广州是全国8个“双减”政策试点城市之一,其治理经验与成效,受到多方关注。
“我们引导机构将培训的重心慢慢转到学生兴趣和素质培养上,积极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教学培训。”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学明说。
“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广州在营业机构、参培学生和每周课时三个指标上,都显著减少,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的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深圳在全省率先设立校外监督培训处,成立了社区四人小组联合执法新模式,检查机构超一万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达91%。”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表示。
截至目前,我省校外培训机构的规模数量全国领先。李璧亮介绍,全省整治对象为已注册在案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逾7000家,目前已压减至300多家,压缩率达95%。允许继续经营的培训机构,将于近期实现百分百“营转非”。
关键词二:校内减负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学校正在掀起一场刀刃向内的教育教学改革。“‘双减’的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课外辅导、课业负担,推动教育质量提质增效,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李璧亮表示。
聚焦作业这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广州打出一记“组合拳”,围绕作业设计和实施工作指引、学科作业设立和小课题选题指南三方面,实现老师对作业的“看人点单”,减轻学生课业压力。
如今,广东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执行了作业公示制度,有效减轻学生课业压力。显眼的地方设置了“年级作业公示栏”,通过定期公示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内容,避免随意布置作业的现象。
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质增效?2021年,深圳通过印发相关通知指引,系统设计了义务教育阶段12个学科、1548个作业的样例,指导教师控制作业时长。“我们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教师网上作业辅导与答疑机制,发挥技术优势开展个性化辅导,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撑。”赵立说。
“广州聚焦课堂主阵地,向40分钟要质量。”陈学明说,广州着力构建全面育人的教学评新生态,不断增强校内供给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把孩子吸引到校园、留在课堂。
此外,通过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广州持续提高时政素养、科技素养、人文素养等教育内容的比例,提升课程供给能力,并创新课程的开设形式,为学生搭建更加丰富便捷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三:课后服务
“官方带娃”让家长无忧
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减少,习惯参加校外辅导的学生何去何从?学生与家长在作息时间上如何有效衔接?答案是提高课后服务的时长与质量。
“官方带娃、实力带娃,学校尽心、家长暖心。”陈学明说。
广州通过推行“5+2”模式,即每周5天、每天2小时,至少安排一个小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并实行弹性离校政策,方便家长安心工作。
广州多管齐下,既建立了公益普惠,政府和家长合理分担的成本机制,也明确了非学科第三方机构入校的监管机制,同时对教师合理的取酬研究制定了激励机制,确保高质量课后服务可持续发展。
“‘双减’不是独角戏,需要家校社各方大合唱。”陈学明认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各司其职”,“双减”政策落实才能提质增效。
着眼未来,“双减”如何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广东将聚焦四个方面继续发力:提升学生在校学习质量、持续推动课后服务升级、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探索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广东将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持续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培养出更加具有智慧、更加灵动活泼的学生。”李璧亮说,广东学生体艺活动时间增多、自由支配时间增多、睡眠时间增多,近视率降下来,和家长一起互动、交流时间增多了,家长负担也有所减轻,减负成效将更为明显。(南方日报记者陈理吴少敏马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