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江,千里苍茫。
冬日暖阳映照得江面波光粼粼,一座2.2公里长、7米宽的笔直坝体如银龙般横卧江中,这就是崔家营航电枢纽。这个湖北交通主持建设的第一个航电枢纽。如何助推汉江流域绿色创新发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近日一探究竟。
10分钟快速过闸
“鄂樊城货0116”千吨级货船满载黄砂,从上游顺江而下来到汉江襄阳段的崔家营航电枢纽。“办过闸手续有它就行了。”船长杨辉扬着手机高兴地说。
趁着等候过闸间隙,35岁的杨辉告诉记者,以前过闸需要提前上岸申报,往返几公里花两个多小时,现在通过手机App“e船畅”办理,不需上岸,十来分钟就办好。货船从双沟大桥到宜城小河港,走水运比公路成本下降三分之二。
省交通运输厅崔家营管理处处长尹武东介绍,今年上半年,为协同推进省境内汉江流域通航管理信息化,崔家营管理处启动“e船畅”,率先在汉江实现智慧通航试运行,这也是省交通运输厅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减证便民”行动的成果。目前,“e船畅”常用注册船舶已超过100艘。
据介绍,针对上岸办手续的“痛点”,省交通厅推行部门联动、业务协同,优化过闸船舶查验流程,组织研发“智慧湖北e船畅”船舶过闸智能系统及App。船员通过手机操作即可申请过闸,还可实时在线获取通航状况、船闸水位、过闸排班等信息,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为船员节省申报审核成本。系统还可结合船闸通航设施条件、船舶特性、航道水情与气象等相关因素,辅助智能排序和辅助调度管理,经济合理地安排闸次、智能调度船舶,大幅提高过闸效率。
云端服务开启绿色航道。截至目前,该枢纽船闸累计通航船舶3.49万艘,通航吨位超800万吨,安全通航率100%,过闸满意度达98%。
首条鱼道呵护生态
大坝背后电厂江边,三米见方的箱式水槽里流水哗哗。指着这个倒“L”形的人工鱼道,尹武东介绍,崔家营航电枢纽设置了汉江上第一座鱼道系统,长487.2米,可为下游鱼类洄游繁殖提供生态通道。
记者看到,这条鱼道在江中心的坝体上笔直前伸,然后左拐,直通汉江,成为鱼儿“翻坝”的主通道。据了解,为解决大坝上下游落差5.5米的鱼儿游走问题,鱼道设计成缓缓下降坡道,平均每89米下降1米,沿途密设2.5米长的“鱼室”,底部Z字形的水流通道,让水流此进彼出,减缓水的流速,每隔10个鱼池还设置了一个长5米的“休息池”,让鱼儿能轻松地洄游。
在汉江,每年4至8月是鲢鱼、鳙鱼、赤眼鳟、长吻鮠等鱼类洄游产卵的季节,这条鱼道根据河道地形、水文特点精准计算减缓流速,给鱼儿一个舒适的洄游环境。枢纽运营11年,投资1000万元的鱼道一直在升级,包括增加鱼道视频监控系统,观察洄游生物动态等。
崔家营犹如汉江上的一颗明珠,让襄阳变得更美了,处处绿意盎然——
坚持生态优先,探索以电促航绿色发展模式。枢纽建成蓄水后,提高了沿江平均水位4米的水头,使襄阳市20多个乡镇实现提水灌溉,灌溉面积可增加177万亩,年减少用电近300万千瓦时。库区蓄水后,形成13.06万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
碧波荡漾的汉江崔家营流域,一片生机勃勃——
该枢纽常年坚持开展库区清污、增殖放流,累计清除库区水上垃圾超5万吨,投放鱼苗超200万尾,岸线变绿,水质改善,如今的江面鱼儿逐浪、沙鸥飞翔。
全力推进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赋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截至目前,崔家营航电枢纽11年累计发电量突破52.5亿千瓦时,上缴发电收益突破9.6亿元,不仅缓解襄阳市的供电紧张状况,还优化供电系统电能结构。相比同规模火力发电,该枢纽平均每年节约标准煤约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2万吨、二氧化硫约2100吨、氮氧化合物约1200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刘惠玲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