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推出“线上+线下”普法新模式 “云端”开启打造普法宣传新阵地

时间:2021-12-21 10:00:35来源:珠江时报

12月21日,是南海区“12·4”国家宪法日暨第五届法治文化节嘉年华开启的第20天。创新打造的“云端”启动仪式、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系列活动,不仅吸引众多市民积极参与,更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网、环球网、光明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等全国20余家媒体争相报道。14万人次观看直播,30余场活动覆盖80万人次,社会各界人士给予本届南海区法治文化节高度评价,充分展现了“法治南海”建设的蓬勃生机。

直播新、反响好、经验足,是今年南海区法治文化节的三个关键词。成就观照现实,经验昭示未来。南海区司法局将以此为契机,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推动全民普法跃上新台阶。

“云端”开启

打造普法宣传新阵地

2021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二十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也是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在宪法日启动法治文化节是南海区一大亮点。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届法治文化节通过网络直播与市民群众“云端”相见,这是南海区稳步推进普法宣传的创新之举。

“南海区司法局发扬敢为人先的南海精神,在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助力下,全区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南海区司法局局长彭述海表示,今后将继续围绕服务全区发展大局、丰富宣传活动内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三个方面发力,擦亮南海普法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做个守法的好公民!”“法治文化节系列活动影响深远,很好地推动了南海区的普法工作。”……12月2日,南海区“12·4”国家宪法日暨第五届法治文化节嘉年华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直播吸引了约14万人次观看,不少市民积极留言互动,边学边聊,参与红包抽奖直呼过瘾。今年是该活动举办的第五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已经成为“法治南海”建设的一张新名片。

“看了直播才知道,原来今年有这么多丰富的普法活动,线上精彩,线下有趣,我还在直播间抢到了红包!”南海区法治文化节通过多台网络直播扩大影响力及覆盖面,首次在“云”上与市民群众进行互动,市民陈艮菊在直播间得知狮山有线下活动,当日便带着孩子来体验寓教于乐的普法课堂。

“线上直播扩大了影响力、覆盖面,线下则更精准、更具特色,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能够吸引更多人参与,激发市民群众学法热情。”狮山镇普法办公室副主任蔡月桂介绍,狮山还通过开展送法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创新形式为产业工人、学校师生、社区居民送上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盛宴”,今年各项活动的火热程度大大超过往年。

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法治保驾护航。南海区今年别出心裁,通过开展线上极具创意、线下精彩纷呈的多样活动,引导更多市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为实现“治理效能更加彰显的新佛山”贡献法治力量,也为全面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线上线下齐开花

市民群众反响好

今年的法治文化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南海区及七镇街开展各类活动30余场次,覆盖群众80万人次。线上有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南海区宪法知识闯关竞赛、丹灶镇普法学法挑战赛等,线下有南海区第十六届学生(家长)法理文综合素养知识竞赛、南海区“企业法德大讲堂”、南海大学城“学教育主题知识竞赛”,以及各镇街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普法市集等,在广大市民群众中反响热烈。

12月3日,南海区第十六届学生(家长)法理文综合素养知识竞赛擂台赛在佛山市南山湖实验中学举行,来自15所初中的学生及家长组成的参赛代表队同台比拼。“这次比赛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比拼中学《宪法》《民法典》中的法律知识,激发他们学法用法的自觉和主动。”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用以赛促学、以学促行的方式推动校园普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养成尊法守法的惯,做新时代好少年。据介绍,本届知识竞赛通过“线上+线下”构建家校共育教学模式,面向南海区40万中小学生及家长普法。

12月4日,南海区“企业法德大讲堂”走进佛山市华鸿铜管有限公司,律师为企业员工讲解《民法典》相关的法律知识。“今天的课程内容与我们密切相关,比如网贷、霸王条款等问题,现在,我们如果遇到同样的情况就可以用学到的法律知识解决。”公司工会组织委员程海玲介绍,活动让员工们明白只有学法、知法、懂法,才能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据了解,“企业法德大讲堂”共计举办15场,旨在提高企业职工法律意识,帮助企业营造法治环境。

“宪法看似很远,其实就在身边。学法守法用法,要从细微处做起。”12月4日~5日,南海区司法局分别在千灯湖环宇城、保利水城、南海天河城、越秀悦汇天地设置会场,打造了一场场集普法、法援、调解、咨询于一体的法治文化“盛宴”。参与法律知识问答游戏的高二学生小乔表示,这样丰富有趣的普法活动能够让法律知识更加自然地走进大家的内心。据悉,活动现场通过形式多样、互动强的益智游戏宣传法律知识、法治文化等内容,干货满满、各具特点,吸引市民5000人次参加。

探索成功经验

形成“普法+”新格局

如何推出青少年、新市民喜闻乐见的普法内容?搭建什么样的宣传载体更加有效?普法工作力度如何与人口增量相适应?南海区第五届法治文化节启动一个月,南海区司法局积极从各界反响中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普法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关键在于法治。”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叶辉华建议,接下来,南海区应继续依托法治文化节,深入挖掘法治文化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元素,广泛利用新媒体,持续创新普法宣传的形式和内容,推动南海建设成为法治文化强区。

有了这次创新打造“普法+直播”“线上+线下”模式的成功经验,南海区司法局将继续通过普法载体创新、普法形式创新、普法内容创新的手段,进一步高效联动区各职能机关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普法+”新格局。

在具体实施方式上,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两微”台载体,在普法工作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可尝试在“两微”基础上,开通抖音等自媒体台,以“两微一抖”为架构,打造媒体矩阵式的强大载体形态,再加入小程序、H5互动微场景等功能,增加移动端的趣味和互动。还可以建立以社区为阵地、家庭为单位,紧抓家庭“两头年龄端”,尤其是幼儿端,实现“小手拉大手”的创新普法模式,以家庭为纽带对新市民进行普法渗透,帮助新市民更好地参与到城市建设中,真切享受城市美好生活。

南海区普法工作从“工作部署”“创作发布”“实施宣传”三大板块展开,以“计划部署”“内容产出”“载体发布”“生态搭建”四个环节推进。在形成“普法+”的新格局过程中,南海普法可以借助社会主体的运营体系和技术支撑,有助于最大程度挖掘社会资源和潜力,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进一步推进区职能机关间的高效联动,形成“大普法生态”良循环,最终达到全民学法、尊法、用法、守法的目的。

声音

南海区“12·4”国家宪法日暨法治文化节嘉年华作为全区的一个普法工作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更充分展现了法治南海建设的软实力。今年通过多台线上直播扩大影响力及覆盖面,在线上、线下共同掀起了全民学法的新高潮。南海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一年一度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也是精彩纷呈,建议法治文化节活动可以与各行政机关的一些普法品牌进行深度联动,成为共同推进南海区法治文化建设的固定阵地。

——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股股长陆佳

创新开展普法的落脚点在“实”,建议在法治建设中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开展更深入的法治思维培育,让机关单位首先形成浓厚法治氛围。创新开展普法的着力点在“量”,可以到学校等人员与场所稳定的普法重要阵地开展大规模巡回普法,使法治理念在青年群体中传播,拓宽普法活动的覆盖面。创新开展普法的发光点在“质”,要集中优势资源,投放精品的普法名师名课,以当下最易于传播的方式,例如短视频,在社会中形成大规模传播。

——广东至高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郑宇佳

普法应具有“早、广、稳”三个特征。早,是起步要早,从娃娃抓起;广,是涉及面要广,从耄耋老人到稚童少儿,一个也不落下;稳,是推行工作需稳打稳扎,不流于形式。向未成年人普法,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协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护航。而面向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可进一步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增强大学生对法治的理思考,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让遵纪守法成为大学生的自律行为、必备素养。

——广东东软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若静

社会治理的创新关键是人与人的关系。南海区党代会提出进一步创建熟人社区,这是好的普法途径。践行群众路线就要贯彻“两邻”理念,即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有了这个基础,就能实现邻里包容互信,从而在多元共治前提下使普法工作、依法治区工作顺利推进。做好普法工作,还要直面群众的诉求、问题和矛盾,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建设邻里有情、包容互信的“熟人社区”,实现协商有道、多元共治,自下而上推动法治建设。

——桂城街道“创熟”课题组组长苏志敏

南海区期开展的一系列普法活动是弘扬依法治国精神,坚持立法为民、普法惠民、用法于民的有力实践。但我个人感觉,很多老百姓对林林总总的法律条文仍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希望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进校普法、云端宣讲等方式,培养中小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定期安排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坚持和发展好“枫桥经验”,通过入户普法就地化解群众矛盾,努力营造法治保障、安建设的社会风尚。

——狮山镇博爱社区居民郭锦文(文/珠江时报见记者左百村)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