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交警持续打造精致交通 “警校家”让送学私家车秒停即走

时间:2022-01-17 09:00:30来源:楚天都市报

1月12日早晨,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武昌大东门路口,见到武昌区交通大队副大队长熊志军,他指着一道刚刚铲除的斑马线说:“这是昨天晚上刚铲的。大东门交通精致化改造已经开始了。”

武昌区位于武汉长江南岸核心城区,科教文化旅游兴盛,商业贸易金融繁荣,又是机动车由江南前往汉口、汉阳的重要过境区域,加上湖泊、山体等因素阻隔路网,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任务较重,中山路大东门就是重要交通节点之一。几年来,武汉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增长,一批重要市政建设项目兴建,武昌交警全力以赴,有的放矢,不断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持续打造精致交通,保障安畅通。

大东门环岛交通改善方案即将实施

“1月11日武汉中小学放假,今天车流量小了很多。”熊志军告诉记者,大东门环岛交通改善方案从广泛征求意见到最终确定,经过了几个月时间,中小学放假是开展交通设施施工的时间窗口。

打开地图可以看到,由于受到蛇山、洪山、沙湖、东湖的限制,武昌区唯一一条横贯东西的道路是武珞路,唯一一条纵穿南北的道路是中山路、友谊大道,纵横“唯一”的两条大动脉,交叉点便是大东门。大东门路口地面层为环岛,武珞路为高架桥、中山路为下穿通道,兴建于上世纪90年代,迄今将30年,这种立交形式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交通需求。

不仅如此,大东门路口1000多米范围内,南北方向交通受到小东门路口和梅家山立交影响,东西方向涉及长江大桥和中南路路口,需要通盘考虑。熊志军告诉记者,在不改变大东门立交现有结构的前提下,改善大东门交通,最经济便捷的办法是优化地面层环岛。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持续实地踏勘,熊志军和同事们发现了妨碍通行效率的因素。熊志军介绍,目前大东门环岛通行的问题主要是“空放”和“溢出”,机动车在环岛外排长队,环岛内比较空,而机动车进入环岛又不能顺畅驶出;对于过街的行人和非机动车,未能高效率地与机动车协调通行。对此,确定了调整机动车道、施划非机动车通道、优化信号灯相位和配时的方案,减少环岛对机动车空放时间和空间,打通出环通道,减少行人和非机动车无效等候时间。同时,对中山路小东门路口、张之洞路路口和梅家山立交的交通组织方式也进行相应调整。

打造精致交通,就是要提高通行效率和安全系数,多年来,武昌交警孜孜不倦,改进、优化一直在路上。上个月,武汉市交管局评选全市十大精致路口项目,中南医院周边交通组织成功当选。

“警校家”让送学私家车秒停即走

武昌区是教育大区,区内中小学幼儿园超过200所,不少学校位于交通要道。以前,每到上学时,送孩子上学的私家车扎堆,学生家长为了把孩子送进校园随意停车,不仅造成交通拥堵,家长、孩子在车流中穿行也很不安全。

经过周密准备,2017年12月15日,武昌区交通大队在市交管局指导下,联合武昌区教育局率先在武汉小学试点启用“警校家”护学保畅新模式,校园门前面貌焕然一新。

“警校家”,是指交警、学校、家长三方联动,在上学早高峰保障校园门前安畅通的全新举措。交警在学校门前划设护学保畅区,上学时分,交警、学校老师、家长志愿者共同参与执勤,指引家长有序停车,拉开车门把孩子接下车、送进校园。家长无需下车,车辆即停即走,停留时间缩短到几秒钟。

2018年2月28日春季开学时,武昌区首批13所学校推广“警校家”,交管大数据显示,这些学校门前上学高峰时段的通行效率提升了88%,拥堵警情同比下降73%,因为停车扯皮、投诉明显减少。

同年秋季开学季,9月14日,全市召开“警校家”现场推进会,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文明办,以及各区交通大队、教育局、文明办负责人参会,水果湖一小进行了现场实景展示。

2020年5月20日,武汉高三、初三全面复学时,武昌“警校家”在全区200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推行,彻底扭转了早高峰校园门前的乱象。

随着“警校家”逐步推广,规范了“六统一”工作标准,即:统一护安保畅区域设置,统一护安保畅标志标识,统一护安保畅岗位职责,统一护安保畅指挥动作,统一护安保畅标准用语,统一护安保畅管理考核。

4年来,在市交管局指导下,在教育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动下,武昌“警校家”从试点到全区推行,效果十分突出,得到了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一致认可,成为武昌交通的一张名片。

首创借道左转持续打造精致交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武昌交通大队打造精致交通、让“警校家”生根开花的负责人是熊志军。武昌交通大队负责人介绍,武昌交警队伍中,刘五桥是永不疲倦的老黄牛,熊志军也是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刘五桥在路面执勤、服务,熊志军更多居于幕后“操盘”,为大队和上级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早晚高峰交警必须在岗,普通民警轮流倒班。熊志军告诉记者,他1994年参警,1997年入党,1998年担任武昌交通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后,坚持早、晚高峰都在岗,每天早晨7点钟之前到岗,过了晚高峰才下班,形成了惯。自从2010年担任一中队中队长、2011年任大队秩序科科长,直到2018年初担任副大队长,这个惯雷打不动。

秩序科管理的事项十分繁杂,大大小小的路口路段是否畅通,车道设置、交通设施、通行方式是否合理,电动自行车、行人通行秩序好不好,都是秩序科科长具体负责的事项。熊志军说,之所以坚持早、晚高峰都在路面,最重要的原因是,早、晚高峰时段道路交通流量最大,矛盾隐患最突出,只有现场观察、亲身感受,才能找到症结,对症下药,坐在办公室是想不出来的。

早在2015年11月份,楚天都市报曾报道,不少驾驶员在网络社区发帖讨论,吐槽一些路口的调头车道不在最左侧,“漂移”到最右侧,甚至夹在中间,让人犯晕。在武珞路丁字桥路口,右转进入丁字桥路的车道也不在最右侧,因为花坛隔离了主道辅道,右转和直行车道交错。中北路车家岭路段也是如此,左转兼调头车道、左转车道,夹在4条直行车道之间。熊志军解释,因为路口形状、转弯半径的原因,改变调头车道设在最左侧的“传统”,因地制宜设施车道,提高了路口通行效率,也越来越常见。如今,驾驶员已经形成了提前观察车道指示标牌的惯,很少有驾驶员“犯晕”。

2017年11月,武汉首条“借道左转”车道出现在武珞路左转进入中南路的路口:一条红色的车道隔着护栏划在逆向车道上,利用信号灯控制,让左转车辆借用逆向车道加快通过路口。

从前该路口电动自行车“漫天飞”的乱象,也借着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的东风得到根本扭转。除了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调整通行方式,让电动自行车和行人有路可走,熊志军也花了很大功夫踏勘调研。他介绍,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路口通行效率,最拿出了进一步改造过街天桥的方案,让电动自行车和行人上桥过街,无需等红灯,也更加安全。

打造精致交通,永远在路上。对于熊志军来说,这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兴趣爱好。(□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吴昌华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肖颢 通讯员 高梓健)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