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奋力推进苏区振兴高质量发展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

时间:2022-01-26 08:53:13来源:南方日报

冬日暖阳,照着盛开的梅花。寻着花香而来的,既有忙碌的蜜蜂,也有记录美好时刻的人们。每一年的梅花盛开,似乎都在告诉人们:新的一年来了。

进入2022年,梅州筑稳克坚,蓄势待发。

稳,源于2021年的实干、善干、苦干;势,源于2021年的守初心、提信心、顺民心、抓重心。

深知没有等来的精彩,只有拼来的辉煌,2021年的梅州以“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姿态奋勇前行,写下一个个历史铭记的奋斗篇章。

深知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2021年的梅州以“但行耕耘,莫问收获”的干劲加速前行,奋力开创新时代苏区振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回首来时路,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奔跑。以“心”迎“新”,2021年的梅州,值得回忆与铭记;以“心”迎“新”,2022年的梅州,值得鼓与呼。

守初心

红色沃土面貌新

“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梅州,在《意见》中被提及两次。

在全省推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工作会议上,梅州再一次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厚爱三分,提出要带着感恩之心,学好会议精神;带着感激之情,转化好政策红利;带着感动之举,落实好各项部署。

过去一年,梅州密切对接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1+N+X”政策体系,以及省相关配套政策制定情况,力争将更多具有梅州元素的政策建议和项目纳入体系、获得支持。

不忘殷殷嘱托,梅州牢记红色始终是这片土地最亮眼的颜色。

以感恩奋进之心、饱含感激之情,立足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过去一年,梅州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汲取红色力量,担当振兴使命。过去一年,梅州把党史学教育抓好抓出成效,最终体现在办实事、开新局上。

讲好红色故事,盘活红色资源,自开展党史学教育以来,梅州发挥全域属原中央苏区优势,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制定有苏区特色的“1+10+N”工作路线图,延伸党史学教育触角,掀起党史学教育的热潮,梅州激荡着迈向新征程的新力量。

发挥509处已列入广东革命遗址名录的革命遗址遗迹、15个“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点和20个梅州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的红色教育功能,梅州全市各地在党史学教育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全力做好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提升,盘活红色资源内在价值,打造红色旅游胜地。

在梅州苏区,丰富的红色资源正释放“育人”效能,推动党史学教育走深走实走心,推动1.58万方公里的梅州红色沃土再展新颜。

一年多来,梅州传承苏区精神,保持苏区风骨,带着感动、带着感情,将苏区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激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促进经济向好发展,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加快苏区振兴步伐。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年梅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08.01亿元,同比增长5.5%,两年均增长3.5%。

一年多来,梅州艰苦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描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帮扶梅州脱贫攻坚的4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个集体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从“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到现代产业园区建设,从技能培训到稳定就业,从落后村到先进村……梅州大胆实践,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走出一条特色的乡村振兴路,逐步破解城乡发展难题。

一年多来,梅州深挖森林富矿,打造绿色银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生态功能区先行地,争当绿色发展引领者。

由梅州市组织申报的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原中央苏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从全国29个竞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唯一入选项目,获20亿元奖补资金。

打开山门、转换动能、激活资源,过去一年的梅州,向着更好、更实、更稳不断前行。

提信心

项目建设进度新

翻开2021年的日历,每一个日期都标注着梅州的奋进步伐,凝聚在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中。

1月,粤东地区单项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工程初步具备防洪功能;

2月,梅龙高铁红线内征地任务基本完成,控制工程点全面开工,不仅创造了又一“梅州速度”,还刷新全省铁路建设征拆最快速度;

3月,梅州市2021年第一季度总投资180.4亿元的47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再次释放强劲发展动能;

4月,巨型“充电宝”——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下称“梅蓄电站”)正式下闸蓄水,为广东省各抽水蓄能电站中水库容量最大的电站;

5月,五华县集中签约10个项目,涉及五金机电、新能源、传统乐器、农业、汽车服务、文旅等领域,将进一步推动五华形成绿色工业“1+3”产业体系;

6月,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项目首台机组成功并网,历经72个小时连续试运行,该机组相应工况运行稳定,各项指标正常,机组振动、摆度、电压、电流均符合要求;

……

梅蓄电站位于梅州市五华县境内,是广东省重点建设工程,也是梅州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基建工程,电站总库容位居全国抽水蓄能电站第二,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实现周调节的抽水蓄能电站。

11月30日24时,南方电网调峰调频梅蓄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成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南方电网服务区域内首台投运的抽水蓄能机组。电站全面投产后,将大幅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电网调节能力,推动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地、示范区。

“电站主体工程开工至首台机投产发电仅用时41个月,创造了国内抽水蓄能电站最短建设工期纪录!”梅州蓄能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洋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激动。

奋斗的步伐不曾停歇,仅隔数日,利好消息再次传来。

“梅州综合保税区符合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联合验收组同意梅州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验收!”12月2日上午,由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八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组采用视频连线方式,对梅州综合保税区进行验收。

“梅州综保区正式验收通过,但建设不停步。当前,梅州举全市之力推进国际无水港以及梅州综保区(二期)建设,加快形成‘区港联动’格局,推动梅州综保区高质量发展。”梅县区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曾辉说。

过去一年,梅州综保区(一期)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广东梅州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梅蓄电站下闸蓄水、大丰华高速一期通车、瑞梅铁路正式获批同意新建、梅龙铁路项目稳步建设,一个个重点项目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过去一年,以更快促更兴,梅州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理念,用心谋项目、用情招项目、用功推项目。

2021年,梅州240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5亿元。其中,59项年度计划投资130.6亿元的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1.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8.8%,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顺民心

群众幸福底色新

“祝贺梅州!”2021年12月21日下午,梅州顺利通过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终审的消息,在梅州人的朋友圈广泛转发。梅州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和目前唯一一个通过终审的城市。

2021年12月22日,2021中甲联赛收官,梅州客家队1:1昆山队,拿到直升门票,冲超成功!

接连的喜讯,让梅州这座城市沸腾。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再次刷屏。

一年多来,梅州坚持以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文明梅州、安梅州、健康梅州建设,城市基础建设提档升级,市容市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水和质量、满意度和幸福指数都在不断攀升。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同心抗疫、抗汛救灾、梅豫同心,烈士后人千里寻亲……过去一年,梅州各级党组织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群众“心上事”当作“上心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急最难的事办起,从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水清,量也大,好极了!”在丰顺县潘田镇华亭村,村民郑兆钢轻拧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潺潺流出,让他好不欢喜。洗杯子、煮水、沏茶,屋子里顿时冒出一缕茶香。

2021年,梅州把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作作为党史学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聚焦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的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先急后缓的原则,挂图作战、全力推进,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饮水工程建设任务。

截至2021年9月,梅州市已完成集中供水覆盖人口30.97万人,占总任务的56.3%,提前完成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新增保障农村集中供水26.46万人的任务。

数据背后,是2021年幸福梅州建设的不断推进,是梅州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佐证。

一年多来,梅州把推进“三项工程”和党史学教育结合起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快完善“三项工程”配套设施和具体实施方案,抓好抓实、抓出亮点,努力为全省创造更多“梅州经验”,培养更多优秀技能人才。

五华县创业孵化园一楼的人才服务中心里,“南粤家政”和“粤菜(客家菜)师傅”服务专窗的设置,让前来的群众实现快捷咨询相关政策、培训、就业等内容。

“这里很方便,问题一下子就帮我解答好了,还提供了梅州本地、广州和深圳的岗位,我现在要回家好好看看。”来自五华县转水镇的陈英,手里拿着岗位表,很是开心。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推动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梅州以“两不愁三保障”筑牢民生之底;三大工程稳就业夯实民生之基;推进民生项目把控民生之舵,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不断补齐民生短板。

一年多来,梅州城市提质步伐加快、乡村振兴巩固提升、生态建设扎实有效,全市森林覆盖率、空气和水质量均居全省前列,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实现城乡要素良循环。

抓重心

狠抓发展蓝图新

2021年12月17日上午,博敏电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扩建项目开工仪式在梅江区举行。扩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0亿元,占地总面积282.7亩,建成投产后年产高端印制电路板360万方米。

“公司在梅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帮助下,解决了项目前期的难题,加快建设步伐。”博敏电子董事长徐缓表示,项目将立足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化智能工厂,打造兼具“四台一高地”的行业智能制造标杆示范项目。

以最优的营商环境,迎接项目落地、推动产业发展,梅州一直蓄力前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过去一年,梅州高标准建设营商环境,找准“用户需求”、坚持“用户思维”、注重“用户体验”,通过打造懂企业、懂市场的阳光政府,想企业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提档进位,让营商环境的优化实现利企便民最大化。

在“稳”与“进”中保持开放的发展态势,梅州因地制宜,加快产业谋划、产业布局,推动县域经济壮大,力争形成更大的产业集聚。

过去一年,梅州围绕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五大支柱产业持续发力,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技改项目有序推进。

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271.22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分别比全国和全省高1.6个、1.8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0.6个百分点,两年均增长5.4%。

稳中求进的梅州,扬帆再起航,定下新的目标、新的方向。

2021年11月27日至29日,历时3天、备受全市人民瞩目的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召开。

以更实促更好。中国共产党梅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回顾总结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确定了今后五年发展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细阅党代会报告,记者总结出梅州今后发展的“1234”工作举措:“1”即狠抓发展第一要务;“2”即突出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3”即推进文化名城、生态文明、重点民生建设;“4”即强化苏区政策落实、人才队伍保障、社会治理创新、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

发展是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奋力谱写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新篇章,党代会报告透露出的是立足当下,从“心”出发的干劲与拼劲。

“报告中‘狠抓发展第一要务’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点明了未来梅州的前进方向,将成为各级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引。”广东嘉城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张晓说。

承前启后,接续奋斗,一场立足于有、聚焦于新、发力于内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向着早见成效、大见成效目标逐步前行,串联起梅州的2021年与2022年。(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黄培强摄影: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