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一辆辆秸秆收割打包机在贵港市港北区稻田里欢快地奔跑。一茬茬秸秆被收进机箱内压缩,形成一个个圆滚滚的“蛋”,从打包机的尾部吐出,散布在田野上。压缩后的秸秆,收集整理后被运送到各收储点,或焚烧发电,或处理成为饲料、肥料等。
2021年以来,贵港市坚持以农业绿色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紧紧围绕秸秆综合利用主线,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贵港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玉娟介绍,目前已完成秸秆打捆离田面积12万多亩,收储秸秆3.1万吨,种植绿肥还田面积64.6万亩,预计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在87%以上。该市在严控秸秆禁烧基础上,探索出了“产业强、生态美”的秸秆综合利用的绿色发展之路。曾经被人嫌弃的废叶、废秆,正变废为宝,变成生产生活必须的肥料、饲料、基料、燃料和原料等。在贵港,秸秆收储、运输、利用的产业体系正逐步形成。
A培育专业队伍,做好“收”的文章
港南区新塘镇塘表村甘蔗收割现场,一辆绿色的秸秆打包机来回穿梭,机器所过之处,地面蔗叶全无。塘表村委会副主任林桂成介绍,有机器打包回收蔗叶,村干部和蔗农都轻松。
2021年,港南区农作物播种面积89.5万亩,以种植水稻、玉米、甘蔗为主,农作物秸秆资源量27.85万吨,可收集资源量22.9万吨,秸秆资源量极其丰富。港南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国梁说:“目前是利用水稻和甘蔗收割后的黄金时期,我们开展秸秆机械化综合回收利用,将秸秆变废为宝。”
为压实“禁烧”责任,使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贵港市印发《秸秆禁烧暨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出台秸秆利用、收储运和绿肥种植补贴等政策,同时整合自治区项目资金500万元,以项目示范带动,实施秸秆离田和腐熟还田等措施,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
在政策的强力扶持下,覃塘区通过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企业+收集经纪人”的秸秆囤储、收售、收储购销模式。企业与秸秆收集经纪人合作向农户购买秸秆,集中囤储、收储秸秆资源,既有效集中了秸秆资源,又提升了秸秆储备和供应能力。如贵港理昂生物质发电公司集中向秸秆收集经纪人收购秸秆,2020—2021年,共收购甘蔗叶7000多吨。
“想要‘收’得干净彻底,就离不开专业的打包队伍。”贵港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廖显攀介绍,2021年,该局通过宣传发动和推行奖补政策,不但激励了本地企业主动参与,还吸引了梧州、玉林等外地企业前来开展秸秆打捆作业,新引进的广西绿桂鑫农业服务公司、广西盛顺生态公司和来宾市吉峰宏翔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秸秆打捆企业,积极推进秸秆打捆离田作业。目前,该市有秸秆专业打捆队12支,有割草机、搂草机、打捆机等机械90多台套,每日打捆面积5000亩、打捆秸秆2000吨。
B建立收购网点,固定“储”的节点
1月21日,位于桂平市石龙镇铜山村的广西盛顺生态农牧公司老板梁胜雄正忙着算账。该公司自2021年11月开张以来,已收储甘蔗叶7000多吨。“离既定目标还有不少差距。现在正值甘蔗收割高峰季节,每天都接到农户打来的电话,请我们尽快去收蔗叶蔗杆,但最近天气不好,没办法。”他说。
梁胜雄的企业将收来的甘蔗叶杆进行揉丝,成品像烟丝一样,身价倍增,成为牛群的好口粮。甘蔗叶杆经发酵后,含糖分、蛋白质及20多种维生素,是冬春枯草季节难能可贵的大宗青绿饲料。如今,他生产的成品不但成为桂平本地几个大型养牛场的饲料来源,还远销贵州,成为当地雪花牛的营养品。“每吨700—800元,目前不愁销路。”他说。
盛顺公司是政府招商引进的企业。为使企业快速发展,政府部门积极协调落实用地,指导该公司在公路沿线新建2个临时存储仓库。在政府部门指导下,该公司在石龙、厚禄、庆丰、白沙、寻旺等乡镇,实现农作物秸秆离田超2.7万亩,打捆秸秆8000多吨。目前,该公司有6名机械操作手,分布在各甘蔗地的收购人员有15名。
除甘蔗叶杆外,花生、水稻等农作物秸秆都是梁胜雄的收购对象。目前他的收储点有3个,除2个仓库外,还专门租了一个露天堆场,储量1万吨以上。“下一步,准备在荒地租50亩作为堆场,可增加容量2万吨,届时,日均可实现秸秆离田3000亩、离田秸秆约400吨、生产秸秆青贮饲料200吨。”
港北区通过政策扶持,持续推进秸秆收储中心和收储站点建设,并以网格员包干的形式,稳步推进秸秆离田回收利用。2021年成立的集中收储企业广西绿桂鑫农业服务公司有2个储存中心,面积1万平方米,存储能力4000多吨。港北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泽龙介绍,该区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近55万亩,秸秆总量20多万吨。“以前因存在运输难、处理难等问题,秸秆处理大多数选择就地焚烧,现在有了秸秆收储中心和收储站点,秸秆肆意焚烧引发的大气环境污染现象明显下降,实现了农户、公司、政府、群众共赢的局面。”
为打通收储环节瓶颈,贵港市积极协调解决收储用地问题。协调广西绿桂鑫农业服务公司租用大圩镇中西村等两处废旧厂房作为秸秆收储中心,帮助来宾作业队在平南六陈镇落实临时收储用地,解决了秸秆打捆后的临时存放难题。该市各职能部门多方统筹资金,以先建后补的方式,调动各作业队建设收储站点的积极性。目前,该市已建设大型秸秆收储仓库6个、临时秸秆收储点10个。
C出台扶持政策,激活“联”的动力
2019年以来,贵港市每年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147万吨,可收集量117万吨,秸秆的综合利用基本以粉碎还田为主。
今年,贵港市农业农村部门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企业和合作社牵头、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服务体系,打造汇集秸秆收储、运输、利用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为推动秸秆收储体系建设,港北区加大资金投入,整合中央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以及自治区、贵港市财政资金156万元,出台秸秆综合利用激励奖补政策,支持建设秸秆收、储、运、加、用产业体系。该区通过提供科学指导,培育秸秆产业化利用主体,实现秸秆利用与粮食生产、畜牧养殖有机衔接,高效推进秸秆回收利用。目前,该区有2家秸秆集中收储企业,拥有秸秆收割机10台、搂草机8台、打捆机12台、运输车20辆,以及储存仓库1万平方米。2021年,该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超87%,完成秸秆离田利用4.4万吨,其中肥料化利用7.17万吨、饲料化利用4.39万吨,能源化、基料化利用等3.74万吨。
覃塘区推行“企业+经纪人+合作社+农户”合作链模式,发挥经纪人纽带作用,串起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合作需求。由经纪人对接龙头企业获取秸秆原料需求后,联系农机合作社购买离田秸秆,并提供打包运输服务;或联系农户收购秸秆后,卖给养牛合作社等规模养殖企业。2020年,通过推行此模式,天蓝农机合作社打捆售出水稻秆1550吨,收入62万元;山北乡伟琳养牛合作社等本区规模养殖企业年收购、消纳秸秆1.5万吨,使农民增收450万元、养殖企业减少投入225万元。
“跨省区合作”也是贵港市推行的模式之一,即与区外秸秆机械化离田水平高、秸秆需求量大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已引进2家区外秸秆打捆打包企业,累计打捆打包秸秆1.5万吨,实现了秸秆离田高效和秸秆创造收益的“一举两得”。
D推广利用模式,转变“用”的重点
2020年以前,贵港市的秸秆综合利用主体少,利用模式主要以粉碎还田为主。2021年,贵港市在构建收储运体系的同时,结合该市肉牛养殖产业,大力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通过政府部门牵线,桂平市养牛协会组织70家10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主体,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3.5万吨。此外,贵港市还积极推进秸秆燃料化利用,2021年,广西盈佰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桂平)颗料化燃料利用秸秆1.7万吨。目前,这几种利用模式已在该市逐步推广,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报记者唐正芳通讯员陆宏夏刘志宁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