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全市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全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2-23 08:44:59来源:南方日报

迎着春天再出发。2月21日,梅州市全市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顺利召开。

简短的会议,透露的信息却不简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抢抓制造业发展黄金窗口期,适应和引领数字化发展,梅州坚持工业强市,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全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强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梅州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两大重点之一,摆在改革发展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头等大事作出部署,坚定不移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标兵渐远、追兵渐,梅州深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深知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发展好路,没有一点“拼”的干劲,就走不出一条实体新路。

以坚实之力夯发展之基,以实干之姿务创新之实。2022年,梅州向自己发出新的挑战,为自己立下新的目标,爬坡过坎,振兴实体经济。

实体为根

发展实体经济势在必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雨水滋润着万物时,梅州各阶层代表集聚一堂,探讨一个决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答题:梅州经济欠发达局面如何改变?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摸清楚梅州经济发展的家底。

“十三五”时期,梅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943.58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207.98亿元,年均增长4.3%。从过去5年经济增长来看,梅州市经济处于低速增长水

问题出在哪里?翻阅“十三五”期间数据,不难发现梅州地区生产总值中“二产”占比年均下降1.2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总值年均下降2.72个百分点。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城市强。当时间来到“十四五”开局之年,梅州工业表现依旧淡。

从总量看,2021年梅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271亿元,仅为全省的0.73%,与河源、韶关、清远等同类地区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从质量看,梅州先进制造业发展滞后,传统资源型、加工型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80%,其中草、电力就接50%。

从区域看,梅州市全部工业增加值296亿元,仅为2020年赣州市的25.9%、龙岩市的34.3%。

此外,县域经济发展不衡不充分,项目动工率低、园区低效用地严重、亩产效率低下,均影响着梅州发展。

深究内因,梅州发展滞后主要是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长期落后造成的。

突围之路在哪里?大会明确指出,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是改变梅州经济欠发达的关键一招。实践证明,谁重视发展先进制造业,谁的实体经济发展就快,谁的综合实力就强。

此外,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也突出强调、反复强调,要把发展重点聚焦到实体经济上,把力量聚焦到“打粮食”项目上,坚持税收导向、就业导向抓招商引资,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水提档进位。

梅州市全市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再次明确梅州发展实体经济,势在必行。只有实体经济“实”起来,才能夯实梅州经济发展的根基。

发展实体经济,梅州必须正视短板、正视差距,要用“牵牛牵鼻子”的准劲、“蚂蚁啃骨头”的韧劲、“人之一我之十”的干劲,实实在在、心无旁骛抢机遇、谋发展。

当前,从外部环境来看,梅州发展实体经济大有可为,应有作为。

新征程推进共同富裕带来的机遇、“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带来的机遇、新时代中央和省支持老区振兴发展带来的机遇、“一核一带一区”带来的机遇、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机遇,无疑是梅州发展向“实”的助推器。

能否抓住机遇,能否发挥协同效应,梅州需要更加凝聚共识,树立以经济思维抓产业的意识,在实干中抓住机遇。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当前,梅州市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工业强市,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做大做强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五大支柱产业。

这让梅州的实体经济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亦提出更高的要求。

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强调,梅州要坚定走工业强市、实业兴市发展道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促进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新局面。

实招为要

知重负重更应蓄力前行

一个呼之欲出的趋势是,梅州将进入一个因发展而兴的时代。

大会指出,梅州要抢抓制造业发展黄金窗口期,适应和引领数字化发展,坚持工业强市,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全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结合发展实际,梅州下达了2022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10%;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全市产业园区(集聚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纲举而目张,谋定而后动。大会指出,围绕上述预期目标,梅州将重点实施五大行动,即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行动、强链补链延链强产业行动、园区提质增效强台行动、数产融合绿色化转型行动、中小企业提质增效行动。

梅州将“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摆在了今年主要工作的首要位置,提出着力加大工业投资、大力支持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建立工业重点项目督办机制三大要求,足见分量之重。

第一个为何是它?梅州最根本的大事,还是发展制造业,壮大实体经济。

突出“实”的特点,主要是工业项目。梅州抓好省“制造业投资十条”等政策贯彻落实,用好普惠投资奖励资金和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增资扩产、技改升级,全年力争完成工业投资127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梅州积极推动各县(市、区)和梅州高新区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如梅州高新区重点推进圣戈班、广州酒家、龙宇新材料等项目,梅江区重点推进博敏电子、志浩电子等项目,梅县区重点推进嘉元科技、超华科技、BPW车轴等项目……八仙过海,各有侧重,全力推动梅州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实体经济,既要“固本”,更要“强群”。因此,梅州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强产业行动,撑起产业发展“四梁八柱”。

“作为公司在粤东布局的第一个专业猪料厂,我们看中的既有丰顺的区位优势,也有丰顺饲料产业的集聚优势。”梅州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钟文聪表示,该公司立足丰顺,辐射粤闽赣周边,以工带农联农,增加绿色产值。

丰顺深知,链是基础。该县不断拓宽发展之道,依托立讯精密、双十科技等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推动产业扩能强链、科技创新补链、园区招商扩链、服务配套延链,引进更多高新技术型企业,实现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今后,梅州将持续巩固提升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壮大互联网、生物制药、绿色食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落实好制造业、产业园区以及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绿色建材、汽车零部件、电声、互联网等系列产业规划,推动产业质量变革、效益提升。

一个地方的经济要有活力和竞争力,不仅需要“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更需要“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

今后,梅州一方面要加大“小升规”培育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放大撬动效应,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鼓励各类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打造区域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大会强调,全市要树立大抓工业理念,推动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学借鉴先进经验,采他山之石,琢本山之玉,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实干为本

政企双向发力缺一不可

此次大会的流程并不多。会上,远县、丰顺县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广汽零部件产业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县委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先后交流发言的举动指向明确: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政企双向发力缺一不可。

2021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梅州营商环境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继续保持前列水,找准“用户需求”、坚持“用户思维”、注重“用户体验”,梅州着力打造懂企业、懂市场的阳光政府。

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梅州更加强调网上办事,更加明确网上办事绝不是赶潮流、搞技术,而是倒逼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切入点。

要把行政审批事项能上网的都上,做到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哪个环节出问题,就亮红灯,警告整改,梅州为新一年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扫清政务服务中的障碍。

网上办事有力,线下服务也不能马虎。

春节开工后不久,梅州市主要领导,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市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行程满满,始终强调要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聚焦实体经济、聚焦制造业发展,力促工业发展有力有序。

与此同时,梅州还扎实推进《关于自然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障产业用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提高工业园区产出效益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梅州市工业重点项目督办工作机制的通知》,让企业在梅州留得下、发展得好。

大会强调,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不用多,整合成几条,对税收大、就业多、成长好的企业重点扶持,今年将尽快出台标准,按标准供给发展资源要素,着重跟踪服务好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和“三个一批”项目。

发展实体经济“全市一盘棋”,人人有责、没有局外人。政府动起来,企业干起来,实体经济方能乘风破浪。

去年,远县创新举措,在广东盈华材料项目试点推行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实施方案,这让项目实际开工时间比预计开工时间提早了两个月。

对此,公司决定自我加压,大干快干,助力梅州打造中国“铜箔之都”。“确保在2022年6月30日完成厂房交付,12月6日实现项目投产。”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产业发展上是主体,企业发展稳不稳,关键在有无核心技术。再工业化最终方向是自主创新,发展更先进、更高效的技术和制造业。

放眼全市,已有不少企业在创新道路上探索前行。

如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攻锂电铜箔生产,打造梅州市首家国家级研发台,先后攻克6微米、4.5微米极薄锂电铜箔的技术难关,实现量产并达到国际领先水,产品供不应求。

“今年,我们将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在铜箔领域深耕细作,努力做强做大,力争铜箔总产量达到比去年翻一番的5.6万吨,高净度铜线产量2万吨,总产值约60亿元。”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元语气坚定地说。

可以明确的是,无论当前还是今后,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梅州政企双向发力缺一不可,从政府政务服务、企业提高竞争力来看,均离不开实干。

可以预见的是,唯有实干,才有希望,唯有实干,发展向“实”,梅州经济发展才能赶超,闯出一片新天地。(●采写:黄培强汪思婷罗蔚然)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