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春耕好时节,记者走进上林县白圩镇,万亩农田一望无垠,农机来回穿梭翻耕,村民埋头俯身插秧,嫩绿秧苗随风摇动,勾勒出一幅南国春耕忙的美丽图景。
作为南宁市粮食主产区之一,上林县近年来采取压紧压实任务、改善耕作条件、提高亩产效益等多项硬措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有效稳定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去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52.14万亩,粮食产量16.94万吨,同比增长1.5%。
1层层压实耕种任务
白圩镇农业资源丰富,耕地面积12万多亩,有着该县最大的连片耕地“万亩垌”,种植优质稻(早、晚)13万亩,为当地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起到重要作用。
“春节假期刚过,县里就下文通知,要抓实春耕备耕工作。”对白圩镇登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韦建文来说,春耕时节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走田间、下地头,挨家挨户询问,帮助解决问题。
3月10日傍晚,结束一天工作的韦建文,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风尘仆仆地出现在记者面前,裤脚、皮鞋溅上了一层黄泥。“有两个变压器坏了,农田灌溉受到影响,刚去现场了解回来,准备协调有关部门前来解决。”看到记者疑问的眼神,韦建文开门见山。
早稻稳,则全年稳。今年立春,气温持续低温阴雨,春播春种进度比往年缓慢。为帮助春耕生产顺利开展,上林县农业农村局相继印发了《上林县2022年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方案》《2022年农业“早抓快干一季度稳中求进开好局”工作方案》,组织各乡镇早抓实干,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坚决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目前,52.143万亩、产量16.984万吨的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已下达至各乡镇,各乡镇将粮食生产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到品种、到季度。”上林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鹏表示,该县正重点稳步增加早稻播种面积,千方百计保证“双季稻”种植面积。
2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走进澄泰乡大坡村,70多亩田块映入眼帘,规整的农田、宽敞的机耕道,很难想象这里曾因交通不便、缺水等原因而撂荒多年。“通过多次宣传动员,最后由乡镇政府负责补贴每亩300元后,再由个体户进行复耕并承包种植水稻。”该乡耕地撂荒整治工作小组覃利宁介绍。
近年来,上林县多次召开专题会,健全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制度,研究部署撂荒整治工作,成立耕地撂荒整治工作小组、组织技术专家出谋划策、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全面清理长期闲置撂荒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农田提高标准,稳产才有保障。“对因生产力下降,缺水等原因撂荒的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旱改水),予以改造提升。”上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慧红向记者介绍,耕地经过改造提质后,农民再也不用靠天吃饭,“旱涝保收,每亩水稻产量可达500公斤左右。”
据统计,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方面,2019—2021年上林县共实施9.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今年,我们将持续推进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行‘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力争年内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以上。”罗慧红说。
3提高种粮积极性
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根本上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在经济上不吃亏。为此,上林县围绕经营增效做文章,通过落实政策补贴、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推广稻渔共作综合种养等措施,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敢种粮、种好粮。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生产补贴、双季稻轮作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各项补贴确保及时足额发放,首先确保种粮不能亏本。”上林县农业农村局大米产业服务中心主任韦承华介绍,去年全县落实完成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资金5189多万元,涉及农户9万多户;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发放资金575多万元,涉及面积23万余亩,发放户数5.6万多户。
“养生态鱼,种绿色稻,一田多收。”明亮镇辰邦生态循环综合种养示范基地,50亩绿油油的秧苗正茁壮成长,负责人白小莉算起账来头头是道:“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去年那一季测算下来亩产有机稻200公斤,鱼1200公斤,亩利润达2.028万元。”
“稻田里不只有水稻,还有虾、鱼,这种共作模式,既保住‘米袋子’‘菜篮子’,又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上林县乡村振兴产业顾问宫建江表示,当前该县正全面发展“上林大米”产业链,其中今年计划开展稻渔共作产业项目3.8万亩,“预计可辐射带动农户预计5000户,实现粮食产量增长0.6万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形势复杂的环境,越要把“三农”这块压舱石牢牢稳住。上林县委书记蓝宗耿表示,上林将着力发展大米产业链、菌草产业链、土地提质改造产业链“三大链条”,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农业高产、高质、高效,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报记者吕海锋通讯员蓝海通唐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