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县倾力打造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 走出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新路子

时间:2022-03-30 15:54:08来源:广西日报

从地方美食变身“网红美食”,年来,柳州螺蛳粉在国内乃至海外掀起了一场火热的“舌尖风暴”。作为广西农产品主产区、传统农业大县,柳城县利用区位和自然优势,抓住时机搭乘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快车”,打造酸笋、豆角、稻米、螺蛳等一批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基地,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A政策扶持激发源动力

整地施基肥、起垄盖地膜、拉网搭棚架、播种育新苗……日气温回升,柳城县东泉镇雷塘村豆角基地里一片忙碌,村民抢抓农时开展春耕作业。“今年基地在东泉镇带动群众200多户种豆角1000多亩,我们有信心实现全镇柳州螺蛳粉原材料产业的‘开门红’。”看着一棵棵豆苗入地,基地负责人粟保光信心满满。

去年,柳城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保底收购螺蛳粉原材料,新建多个螺蛳粉原材料种植示范基地。全县豆角种植面1.52万亩,产量3.2万吨,产值1.152亿元;竹笋种植8000亩,产量1.6万吨,产值3200万元。

为推动柳州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县建设,柳城县制定出台了2022年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方案从提高螺蛳养殖规模、提升竹笋种植规模、扩大种植原料规模、加强原料质量安全管理、扶持原料加工企业做大做强5个方面,明确了推进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建设的重点工作目标、方向、措施等。

该县还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脱贫户、一般农户、村集体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螺蛳粉产业,对符合条件的给与每亩900元的补助。同时,对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螺蛳粉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加工螺蛳粉配料销售的小规模纳税人等,按规定给与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2月23日,柳州市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园项目在柳城县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计划在柳城辖区打造3—5个1000亩以上高标准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种养殖、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加工包装产业园、特色旅游目的地等项目,实现螺蛳粉产业集聚提升。

B保护品牌提升影响力

酸笋,被称为螺蛳粉的“灵魂”。柳城县是全国18个“中国气候宜居城县”之一,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竹笋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酸笋在柳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沙埔镇古仁村叶亚亮是远闻名的“酸笋大王”。凭借祖传古法,叶亚亮的酸笋曾在2012年登上央视美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这也让柳城酸笋名声鹊起,助力柳州螺蛳粉走上网红之路。

依托品牌效益,在柳城县委、县政府和各界支持帮助下,竹笋产业在古仁村“开枝散叶”。从2014年起,叶亚亮先后注册商标,成立柳城县众林竹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带领古仁村23户脱贫户种植了500多亩大头甜笋。2018年,该县投入4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帮助叶亚亮改扩建酸笋加工厂房,去年该酸笋厂年产量从原来的25万公斤上升到100多万公斤,产值400多万元,带动古仁村竹笋种植面积1万多亩,户年均收益3000元。

凭借优良的品质,“亚亮”酸笋获得国家生态产原产地产品保护,产品供应柳州市螺状元食品有限公司等40多家螺蛳粉加工企业和螺蛳粉实体经营店。去年10月CCTV17农业农村频道《谁知盘中餐》栏目以《酸笋的“臭味”之源》为题,播出柳城县酸笋产业、酸笋腌制、酸笋美食等内容;CCTV10《探索·发现》栏目组来到柳城县拍摄《家乡至味》纪录片,讲述柳城酸笋、螺蛳粉美食传承发展的故事。

“现在酸笋加工厂越来越多,但我们始终坚持原生态的腌制,保障我们产品的品质。”叶亚亮格外珍惜自己的品牌和口碑。据了解,今年周边乡镇以及融安、罗城等地都来找他谈合作,打算给他供货,预计可带动竹笋种植面积超2万亩。

C增强“造血”提升驱动力

东泉镇雷塘村曾经是自治区级贫困村。2015年,村民粟保光在村里成立绿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其带领下,村民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2017年,作为柳州预包装螺蛳粉行业龙头企业的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与绿宝合作社达成合作,签订50万公斤酸豆角常年供货合同。

有了企业的“输血”,村里的豆角种植示范基地迅速发展。2018年,基地被认定为柳州螺蛳粉原材料(豆角)示范基地,豆角、辣椒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去年,基地鲜豆角产量200多万公斤,腌制酸豆角600多万公斤,年产值3600万元,基地生产的酸豆角全部销售给8家柳州螺蛳粉生产厂家作为原材料使用。

“今年基地还与柳城县25个合作社共同发展了1.6万亩豆角种植,辐射村民超过2000户。种植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提高了豆角生产的效率和产量,预计豆角首产可突破3000万公斤。”粟保光说。

除了企业“联姻”,还有科技助力。为推动螺蛳粉原材料产业提质增效,柳城县积极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为产业注入新活力。去年科技活动周期间,该县特邀广西科技大学博士易戈到太镇开展“稻田养螺技术培训班”。同时,该县选聘15名科技特派员作为乡村科技特派员。特派员主动对接螺蛳粉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对已建成的马山镇托寸村米粉加工基地、东泉镇雷塘村豆角生产示范基地、沙埔镇古仁村竹笋种植加工示范基地、太镇黄宜村稻田养螺示范基地等10余个基地实施定点帮扶。截至目前,乡村特派员累计服务天数694天,服务基地数142个,服务基地总规模11.55万亩。

雷塘村村民罗志娟介绍,其全家一年靠种豆角和在基地务工总收入达8万元,原来的危房变成了新楼,还添置了小汽车。“我们都把自家新建的房叫作‘豆角房’或‘豆角楼’,因为大家都是靠种豆角赚钱修新房。现在我们每家每户都干劲十足!”(本报记者谢永辉通讯员汤晓逵)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