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奋力打造“五个新高地”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时间:2022-04-26 14:44:15来源:贵阳日报

春和景明,万物勃发。在全力打造“五个新高地”的主战场上,乌当区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踔厉奋发的节拍在春日里活跃跳动,奏响一首奋进“强省会”的“春之曲”。

过去五年,乌当区坚持以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经济实力稳步提升,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疫情防控扎实有效,城乡面貌快速改善,生态文明再创佳绩,人民福祉不断增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今年是“强省会”行动深化之年,也是落实乌当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新的征程上,乌当区将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力落实“强省会”行动部署要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打造“五个新高地”,全力以赴走好“美丽乌当·活力新城”高质量发展新路。

强工业

打造大健康产业新高地

点击屏幕“开始”键,传送带缓缓起步,将一箱箱药品输送至立体库,随后自动完成扫码、分类、入库、检验、放行、发货等一系列流程。在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制剂产品产能提升项目,原来需要几十个熟练工人才能完成的工序,现在依靠机器操作手就可完成。

开启“机器换人”的“车间革命”,持续提高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水,提升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前进道路上,乌当区工业企业各显其能,合力奏响新型工业化的“春之歌”。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增强实体经济动力,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未来五年,乌当区将坚持工业强区,全力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着力推动大健康产业实体化发展,推动优势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围绕健康医药和电子信息制造,乌当区将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规上工业企业达160家以上,建成2个百亿级产业园区和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力构建“一主一特”产业发展体系,围绕中医药、化学药、医药器械制造和医药物流配套,加快推动贵州中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大力支持健兴、新天等企业技改扩能,构建健康医药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医药制造业总产值达260亿元以上。围绕基础元器件、电子材料、机电组件制造,充分发挥振华电子集团、力源液压等企业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产业集群,构建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产业体系,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200亿元以上。

同时,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围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支持好活科技、医渡云等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围绕休闲食品、烘焙食品、调味品等多业态,支持高新惠诚、黔五福、贵州龙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打造食品产业集群,力争食品加工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强城镇

打造产城融合新高地

穿行在乌当城区的大街小巷,一栋栋高楼鳞次栉比,一片片绿地生机盎然,美丽的城市风光宛如舒展开来的画卷,让人舒心愉悦。

在乌当区狮岩路、区医院地块,项目征收工作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去年以来,乌当区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城乡互动”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乌当区医院、狮岩路地块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根据规划,区医院、狮岩路地块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0万方米,由国有企业贵阳乌当城市更新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实施。项目完成后,还将与地铁3号线无缝连接,实现畅游全城,届时乌当区将成为一座更具温度、更有活力的崭新城市。

“这是第一个由乌当区委、区政府主导建设的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提升区域内群众居住品质,改善乌当区中心城区城市面貌,新增大型商超、公立卫生机构、优质教育机构等,以全新的配套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让群众享受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贵阳乌当城市更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科海说。

产城融合、城乡均衡发展是夯实区域经济的基础。

未来五年,乌当区将坚持城乡统筹,全力打造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全面树立“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城乡互动”发展理念,推动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人口和城市发展相互协调,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现代化新城,打造高质量的城镇经济,奋力实现城镇大提升。

乌当区将全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优化现代城市与产业发展空间,加快构建“一轴双核多组团”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全力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六网会战”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三环五横七纵”骨架路网结构,完成东新路、马东路(中心城区段)等市政道路建设。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一圈两场三改”,丰富和完善15分钟生活圈要素,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全力开拓产城融合发展新路径,加快推动贵州乌当经济开发区与周边城区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速推进新寨坡、大桥等地块城市更新工作,高标准打造狮岩路、区医院地标商圈,建设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

强三农

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

四月的乌当大地,万物勃发,生机盎然。走进乡村田野,绿色蔬菜长势喜人,处处萌发着丰收的希望,目之所及,皆为风景……乡村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生动图景正在乌当区大地悄然铺开。

在位于百宜镇的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百宜实训基地,紫薯、芍药、牡丹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红旗村的村民在基地除草、翻土,忙得不亦乐乎。早在2017年,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就把学生实训基地建在了红旗村,规划建设3000亩基地,其中核心实实训区800余亩,可同时满足至少3000名学生及社会农技人员参与实训。百宜镇的农业产业正在实现华丽蝶变,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乡村振兴是实现富民强区、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未来五年,乌当区将坚持三农优先,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以实现农业大发展为依托,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乡村组织、人才、文化、生态全面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乌当区将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抓实防贫监测预警、脱贫劳动力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盘活“三块地”资源,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持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同时,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全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加快高标准现代山地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林下种养殖等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以上。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城带乡推动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大力开展以农村“五治”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文体资源向乡村流动,不断提升农村群众幸福指数。

强生态

打造“两山”理念新高地

走进位于乌当区的松溪河湿地公园,林水相依,白鹭翩跹,一步一景,随处可见水光潋滟、绿意盎然的美丽风景。

“我们每天都要到公园沿着河边的步道散步,清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绿色,现在松溪河的水越来越清澈,公园的环境也越来越好。”家住乌当城区的居民周美英说。

年来,乌当区以“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为目标,全力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全力守护绿水青山。为切实做好松溪河、环溪河水环境治理,乌当区启动松溪河、环溪河达标治理工程,完成232处管网修复,完成管网清淤4480米;对松溪河、环溪河聘请专业人员进行长期巡查和保洁,并组成联合执法组,加大执法力度,对污水直排入河的情况进行查处,通过各种措施有效确保松溪河、环溪河水质持续达标。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强化初心使命的政治担当,也是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未来五年,乌当区将坚持绿色发展,全力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创新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进人民群众绿色福祉,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可持续局面,奋力实现生态大循环。

乌当区将持续推进“两山”理论实践创新,深入推进碳排放达峰行动,积极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不断拓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双向转化通道,做实做强“生态+”复合产业模式,形成大健康、大数据、大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同时,持续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整改生态环境督察反馈问题,着力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长江重点流域“十年禁渔”,抓牢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高污染综合治理和执法水。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巩固南门河等15条河流生态保护治理成效,推进垃圾分类、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实施垃圾填埋场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做好森林资源管护,开展低质低效林改造,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市前列。

强旅游

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

在新堡布依族乡王岗村,风味独特的“庖汤”美食吸引着四方游客前来品尝,体验酒礼迎客、酒歌敬客等民俗文化;在万象温泉景区,温暖舒适的“泡汤”让游客在慵懒惬意中舒缓放松身心,开启沉浸式旅游新体验;在新堡乡,阡陌纵横、塘溪环绕、绿树滴翠、鸟语花香,农家乐各美其美,村容村貌干净整洁。

如今,行走在乌当大地,一个山水相映、崇尚文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乌当·活力新城”,正以崭新姿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

旅游产业化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驱动,是富民强区的有力支撑。未来五年,乌当区将坚持质效并重,全力打造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以全域旅游视角引领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成果全民共享,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

乌当区将深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面优化“一心三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高质量建设温泉康养示范区、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区、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建旅游产业化重大项目9个,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5%,打造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同时,聚焦温泉康养、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丰富吃住游购娱业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加强星级景区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大力支持万象温泉、贵御温泉等AAAA级旅游景区做优做强,着力提升偏坡原味小镇、羊昌花画小镇等景区景点知名度和影响力。(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樊荣)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