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助力17个重点帮扶县加速“赶上来” 集中力量缩小发展差距

时间:2022-04-27 15:36:57来源:辽宁日报

“要不是大伙儿帮我找销路,这瓜恐怕得烂在地里。”连日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桂林村脱贫户黄健感慨不已。

大棚香瓜是黄健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本应在3月上市,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临采购商进不来村、瓜卖不出去的窘境。镇、村领导得知情况后,纷纷当起推销员,积极挖掘镇内商户和个人的消费需求,帮老黄解了难题。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上,既要守住黄健这样个体脱贫户不返贫的底线,又要聚焦聚力基础薄弱脱贫县,坚持“扶上马送一程”,持续缩短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此背景下,我省确定了康县、建县、建昌县等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出台系列帮扶政策,旨在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水明显提高。

一年来,我省坚持“兴产业、稳就业、强兜底”,向17个帮扶县加大政策、资金等支持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集中力量缩小发展差距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对于刚刚摆脱贫困的地区和群众来说,不仅面临巩固现有成果的压力,而且面临发展基础薄弱的现实。

基于这种现状,我省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统筹考虑贫困人口规模、返贫风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等因素,最终确定17个县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旨在集中力量补短板、帮发展,缩小这些县域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翻开这份名单,17个帮扶县涉及8个市,其中,康县、朝阳县、义县等15个县为原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是我省传统的深度贫困、资源禀赋差、交通相对闭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的地区。

“这些县大多脱贫时间晚,脱贫基础不稳固,返贫致贫风险较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落后是乡村全面振兴亟须补齐的突出短板。”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不补齐这些短板弱项,不仅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来风险隐患,还将影响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局。

去年11月出台的《辽宁省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目标,到2025年,我省重点帮扶县实现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区域发展水达到我省一般县标准,明显缩小与其他县(市)区的发展差距,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中赶上来,确保不掉队。

“十四五”是辽宁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振兴既是工业、城市的振兴,更是农业、乡村的振兴。因而,必须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力保农民收入增速超全省

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这是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定位。

对于帮扶县来说,发展的根基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守不发生规模返贫的底线。我省提出“两个高于”的目标,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确保重点帮扶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

去年,我省各地、各部门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主动防范化解各种潜在风险和苗头、倾向问题,把工作做精细、做扎实,确保不出现规模返贫,进而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监测数据显示,我省脱贫人口去年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1070元,同比增长14.7%,比全省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增长高出4.6个百分点。

脱贫县最大的资源是农业农村,利用好这一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壮大产业规模,是促进重点帮扶县农村人口增收、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去年,建县投入衔接资金6053万元,新建33个产业项目,并继续巩固到户项目,持续发展“庭院小经济”“五小”项目。今年,该县拟统筹使用省以上衔接资金4831万元,重点实施设施农业、杂粮产业、光伏等带贫力强的项目,构建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实现从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的转变。

在资金支持上,我省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开始向帮扶县倾斜。去年,我省66.4%的省以上财政衔接资金投入17个帮扶县,支持力度远高于其他县。今年,随着国家提出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支持力度,我省将进一步提升衔接资金用于重点帮扶县的比重。

17个县既是被帮扶对象,也是落实集中支持政策的主体。《方案》还就工作机制、保障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强化监测评估等,以落实落细政策,推动全省乡村振兴建设跑出“加速度”并取得实效。(本报记者  胡海林)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