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黑土地这一土地中的“大熊猫”,在吉林已经深入人心。“梨树模式”更是吉林省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应用的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能够有效蓄水保墒,培肥土壤,减少侵蚀,节本效果显著,增产效果明显,实现了改善土地、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综合效应。
5月7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文国介绍,全省综合施策,坚定不移把“梨树模式”作为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不断进行优化提升,持续扩大示范推广面积。
“今年,国家安排我省保护性耕作任务面积3050万亩。”刘文国说。吉林按照《2022年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要求,遵照“稳步扩面、质量为先”原则,实施范围以中西部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优先保障典型黑土区需求,继续扩大适宜区域推广面积。稳步实施差异化补助,按照玉米秸秆覆盖量划分3个档次进行补贴。
同时,加大整体推进县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县乡村级高标准应用基地和实施效果监测点建设。启动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保护性耕作作业监测,免耕播种机安装实时监测设备并同步上传,固化保护性耕作地理坐标,实现全省统一管理。
目前,国家下达吉林省的12亿元保护性耕作补助资金已提前拨付到全省各地。据调度,截至5月3日,全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275.92万亩,已完成全年任务面积的41.83%。投入免耕播种机27622台,安装检测设备38987台,实施主体数量达到15607个。
2019年以来,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每年新增1000万亩以上,实现“三连增”“三跨越”,为全年粮食稳产高产和黑土地保护利用打下坚实基础。(科技日报记者 杨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