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子 背着“背包”来带着问题走

时间:2022-05-10 12:06:38来源:江门日报

“一盏灯,一条路,夜幕降临,感受村里的安静祥和。一草一木,平淡且耐看。与村干部畅谈,尽是收获,任重而道远”,这是恩平市牛江镇一名“背包住村”干部发的朋友圈,配图是夜深人静的小村庄。“背包住村”,已经成为牛江镇干部的“必修课”。

背着“背包”来

带着问题走

“三听”“三谈”“三落实”是“背包住村”制度的核心。

今年初,牛江镇实施干部“背包住村”制度试点,镇领导干部每晚轮流到驻点村住上一晚,听村民“说烦恼、讲诉求、提希望”,同村干部“谈学习、谈工作、谈发展”,第二天回到政府工作后重点围绕住村时了解的情况,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责任。

老冯是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改过自新后自主创业,租了农田准备好好过日子,但因为有吸毒史,在银行融资时遇到了困难。住村干部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他同银行沟通协调,没过几天,老冯就从银行贷到了5万多元,买了一台农耕机。

像老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近年来,牛江镇不断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根据镇风村风民风特点,构建“领导一线指挥、干部一线工作、问题一线解决、实事一线落实”的镇域治理格局,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也因此获得了不少荣誉,如该镇成功创建2021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该镇昌梅村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一竿子”服务到底

“一揽子”解决问题

干部“背包住村”是牛江镇推广信访“外送服务”的触角延伸——直接与最基层无缝对接,做到“一竿子”服务到底,“一揽子”解决问题。

村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无意中说的两句话,却被住村的干部听进心里去了。几个月前,住村的镇干部像往常一样和村民聊天谈心。有村民反映,最近到村里参观县委旧址(郑锦波故居)的人越来越多,但参观的车辆到处停放,不但村民自己的车停不了,还给村里人出行带来了麻烦。

原来,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推进,恩平县委旧址(郑锦波故居)成了各地党员干部参观学习的热门地,这本是一件好事,却因为没有停车场给村民带来了麻烦。第二天一早,镇干部及镇人大代表就到实地调研,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镇人大将郑锦波故居停车场建设工程列为民生实事项目。目前,郑锦波故居指示牌等基础设施已竣工验收,其他建设工程正有序进行中。

在推进“信访超市+外送服务”工作模式中,住村干部化身平安员、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将群众诉求及时记录,依托“粤平安”平台纵向贯通县镇两级综治中心,横向联通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整合数据统一归口。“天眼”视频直接接入镇综治联勤指挥中心,与线下13个村(居)一一对应,实现政府与群众、部门与基层的双向互动。今年以来,平台已办理群众诉求127项。未来,牛江镇还将不断深化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平安牛江建设数字化水平,为牛江百姓撑起一片幸福天。

干部群众心连心

“背包住村”显成效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心中有民,行动是最好的注脚。

通过几个月的干部“背包住村”,小镇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其一是镇干部下访多了,群众上访少了。今年第一季度牛江镇群众上访率同比下降21.4%,村民们说“有事找住村干部就行啦”。其二是实干型干部多了,“躺平式”干部少了。对此马铃薯种植户方玉婵深有感触。她家约2万公斤的马铃薯到了开挖季,可是今年却遭遇“卖薯难”,她第一时间想到了住村干部。镇政府得知情况后迅速研究对策,联系恩平焕棠蔬菜水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对接收购,解决了方玉婵的大麻烦。

镇域的精细化治理为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强基础保障。“背包住村”让乡镇干部增强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当,初步实现了“重心下移推动精细化社会治理”的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工作,“背包住村”制度已经成为推进基层治理、提升基层干部素质、夯实基层政权基础、拉近党群干群关系的镇域社会治理综合平台。未来,牛江镇将不断摸索镇域到县域、身入到心入、有效到长效的系列配套机制,持续推动“背包住村”制度落到实处,力争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牛江镇的干部们相信,通过努力他们一定能把“平安牛江”的金名片越擦越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牛江镇的干部每天走的是村里的阡陌小路,心里想的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更是新征程的赶考之路!(□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周晓营 通讯员 那金龙)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