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龙华区出台《数字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全面系统规划未来三年的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并举办“数字龙华大讲堂”邀请专家进行解读,让全区上下了解数字治理、拥抱数字治理、融入数字治理。
根据《行动计划》,龙华区将数字治理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计划以全面建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为战略目标,贯彻“融通、集成、协同、再造”理念,创新数字治理业务场景及配套机制,着力构建“1+3+5+N”的数字治理体系(1个全区数字治理大脑,社会管理、多元共治及为民服务3大治理领域,5大软实力建设,N个场景应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区特点和规律的现代化治理新路。
随着《行动计划》发布,龙华区数字治理探索将闯入深水区,治理现代化持续破题。
“数字化治理是一场深刻而系统的革命,其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认知革命、思维革命、管理模式革命。”龙华区数字治理专班负责人表示,《行动计划》将开启全区从治理理念、战略、组织到管理、人才等的系统革命和创新探索。《行动计划》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坚持“新基建”与“软实力”双轮驱动,尤其注重从制度改革、规则重建、流程再造以及人才培养入手提升数字治理软实力,并从当前治理痛点难点出发,整合、提升、建设数字治理应用,提升硬实力,“软硬兼施”开创数字治理新格局。
创新理念
数字化转型本质在于“深化改革”
《行动计划》开宗明义,将数字治理作为推进龙华全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龙华区数字治理行动计划主要起草人、深圳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东平认为,理解《行动计划》的关键,并不在于文件本身,而在于支撑计划出炉的一整套数字治理逻辑。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要三大前提:人的现代化、技术的现代化以及制度规则的现代化。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时代迈入数字时代,从不同时代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考量,工业时代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土地、资金、劳动力、制造技术等,与之相匹配的上层建筑是以科层制为主的管理组织架构,而数字经济时代催生数据、信息、知识等全新的生产要素,让基础生产配套从存储、计算、网络带宽向“五通一平”“七通一平”等服务能力配套转变,也让原有的管理架构从科层制向扁平化转变。
“生产要素、生产力的变化必然推动经济基础变化,需要我们主动革新思想、调整生产关系。这种改变不仅仅是工具手段、方式方法的改变,更是人的理念、思想的提升与改变,是从体系、架构到流程的整体改变。”他说。
人的认知的现代化,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首要前提,而这一点也恰恰容易被忽视。“有的人身处于数字时代,但他的头脑还停留在传统工业时代,认知和时代不匹配,做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回到过去的年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穿新鞋走老路’。”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他最担忧的莫过于人的数字素养是否跟上了时代。
有了认知的更新,有了现代化技术的“加持”,仍然不足以达成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技术工具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体制机制的适配性改革。在制度体系没有做出适配的情况下,再好的应用也无法发挥作用。”在各种场合,陈东平不断呼吁,当下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治理转型,最重要的不是建系统,而是对要建的东西进行体制机制的适配,做法治规章制度的创新。只有把这些固化下来,才有可能使新技术形成新能力。
回到龙华区数字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上来,也正是基于上述逻辑,龙华区数字治理专班最终确定,龙华区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管理转型,“数字化的生产方式需要数字化的监管方式,数字化的社会运行方式需要数字化的城市管理方式”,而其本质在于“深化改革”,改革传统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等,构建起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治理破局
精耕软实力塑造“同轨同文”
龙华区数字治理三年行动,将拉开一场深远改革的大幕,其核心就在于,人的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根本性改革。而这场改革的成果,体现在《行动计划》中,便是单章独列的“软实力配套建设”。这也是龙华区数字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显著特色之一。
该部分聚焦组织架构、长效机制、指标体系、数字素养及数字治理生态5大软实力建设,明确提出:运用数字化理念、方法、手段,建立全区统一的数字治理组织团队、工作机制和建设标准,在团队、机制、资源、业务、系统、数据、流程、标准等方面实现“同轨同文”,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以制度化确保常态化、以数字化加速现代化,形成全区大一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
落实到具体行动任务的层面,在“长效机制建设”部分,“数字工作新机制”板块中,通过“新三定”压实数字化责任,探索建立数字治理“规则池”,是最大的亮点。
所谓“新三定”,其一,定协同规则,将部门间的工作协同需求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明确协同方式与规则,同时,对部门协同处置的内容、要求、流程进行固化,并定期进行分析评估更新,形成事件处置规则池。
其二,定业务流程,针对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特点,进一步细化各类事件分拨处置规则,固化协同联动运行流程,重点破除实际工作中因部门责任边界不清晰、处置标准不统一而导致的规则冲突与梗阻问题。
其三,定数据职责,对部门数据进行确权定责,明晰数据生产方、数据使用方以及共享管理方相关权责;同时充分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共享的全程记录和可追溯,厘清部门在共享中的权利责任,从而建立起可信、可靠、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机制。
“新三定”中,“规则池”的建立是龙华数字治理变革中最关键的创新。
当前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流程,也即事件的采集、分拨、处理,往往存在着自由裁量、权力寻租及部门推诿扯皮等多重廉政风险与制约处置效率的因素,那么,规则池的建立,便将需要部门协同处置的常规事件的内容、要求、流程,抽取出来后形成规则并加以固化,所有事件一律自动匹配、流程化处理,推行整体治理、“一网统管”。随着原有规则不断更新,新增事件处置规则不断补充入池,久而久之,社会管理就会走上公开、公正、透明的轨道,治理的法治化呼之欲出。
前文所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人”,是人力资源的数字化能力建设,数字治理建设要在制度上形成专业人才和专业工作机制的配套改革。
《行动计划》特别强调全员培训塑造“数字思维”的重要性。“数字素养建设”板块提出:一手抓全区干部数字素养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开展政府内部数字化素质和业务能力数字化培训及实训,选用一批数字能力较强的干部充实到各单位专责推动数字化建设,构建数字化人才梯队;一手抓居民数字素养的整体提升,推动数字教育资源、数字技能培训、数字产品和信息服务等资源开放共享,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公民开展相应的数字化宣传、科普教育及数字化培训,整体提升全民数字学习、工作、生活的素养与能力。
“通过多渠道、多样化建立全民数字素养培训体系,从数字化素质的提升,逐步扩大到社会的数字化普及,引导居民重塑数字时代的认知能力与思维模式,强化全民数字素养教育,以数字化激发城市生命体每一个细胞的活力。”龙华区数字治理专班负责人说。
牵住牛鼻子
以基层组织数字化引领社会治理数字化
“数字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数字化型态。
位于深圳城市发展中轴的龙华区,区位得天独厚,经济社会发展处处得风气之先,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亦复如此,“党建+科技+治理”模式探索率先将党建优势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发数字治理之先声,受到肯定。
龙华区数字治理行动计划的一大特点就在于,数字治理围绕三大领域展开,即以网格化为基础的社会管理、以多元社会主体共同治理社会的多元共治,以及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衡量标尺的为民服务。
龙华区探索的“数字治理”,正是将上述三大领域以数字化方式统筹集成作为抓手和重心,由此形成各自应用的分级分类汇聚,同步构建大融合、大集成的全区一体化治理平台,支撑整体全面、即时高效的“云雾协同治理”,持续提升治理效能。
在社会管理领域,行动计划将以“块数据”智能底板为基础,统筹兼顾“一网统管”“平安深圳”建设试点要求等,充分整合资源,加强新技术在治理中的应用,改造升级原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台”,进一步完善协同治理制度,加强部门间、条块间的协同,形成治理合力。
多元共治领域,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势,打造数字时代下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从政府单一的社会管理走向双向互动、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推动形成居民互动、联谊交流、矛盾纠纷化解、小区事务决议机制,于共商共治中不断优化社会治理。
为民服务领域,以数字技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基层行政服务模式创新,完善数字健康服务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行动计划》尤其强调党建引领的保障作用,将深化党建探索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更加紧密结合起来。
“党建引领数字治理,党建工作必须首先数字化,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党建引领更需要显性化,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党建引领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此,《行动计划》特地将党建“两化”思路融入了工作部署中,以党建数字化、显性化引领社会治理数字化。
体现在《行动计划》中,在社会管理领域,升级龙华区现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台,提升多源异构数据实时处理能力,推动网格整合升级、拓展块数据应用,运用数字孪生在北站枢纽、城中村创新治理类应用,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无人化,破解街道社区痛点问题;在多元共治领域,重点推动党建带群建数字化,搭建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协同平台,将党建引领在多元共治中的作用显性化、智能化,党组织、党员在多元共治中的引导作用数字化,从而拓宽多方协同共建机制,激发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新活力,形成系统融合、数据融通、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在为民服务领域,依托数字化平台、渠道、手段提高服务资源配置效率,深化“奋斗型”“良序型”“智慧型”“安心型”“仁爱型”五型人文社区创建,探索构建分布式、居民家门口的政务服务代办窗口、网格员帮办服务、数字健康服务。
大数据驱动
源头治理加速治理能级跃升
数字技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推动政府治理向源头性、系统性、综合性方向发展。
实现体系化治理、源头性治理,也是龙华区数字治理未来三年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
以当下各地查处非法渣土车这一事件处置为例,大数据一旦识别发现了非法渣土车,就立即发给城管等部门堵截处置,这一做法固然是对传统治理方式的数字化升级,但是对于数据的应用处理仍有巨大潜力空间可挖掘。
一台渣土车的违章,从单一数据来看仅仅是微观个体事件,但经过同类事件数据的溯源与比对,就可能上升到中观层面,成为行业问题,再从宏观来看它又是一个城市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分析,从外在看,渣土车违章不过是偶然事件,从内在看它与若干制度规则体系的不完善相联系,而从趋势来看,违章事件频发将成为社会安全治理的课题。
“司机、公司、行业、政府,大数据的应用,触发的是从一件事走向全方位、体系化、源头性治理。”陈东平说,治理能力的提升与体系化建设需要及时、持续的总结。从治理个案入手,对反复发生、重复发生的事件进行溯源,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对症下药,最终才能实现体系化治理、源头性治理。
因此,在龙华区数字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中,将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事件的集中、统一汇聚,参照社会治理体系要求,将治安风险类、信访维稳类、民生诉求类、城市民生服务管理类、三小场所管理安全隐患类、矛盾纠纷类事件、重大公共事件等,全面纳入数字治理平台采集分拨处置范畴,统一全区事件编码及事件具体描述,为市区一体化事件管理先行探索路径。同时,在事件发现、分拨、处置体系中,增设大规模数据比对研判的处置逻辑,为实现全局掌控、源头治理夯实基础。
■链接
●龙华区数字治理总体定位
龙华区“数字治理”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孪生应用为重要支撑,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为组织形式,以不断增进公共利益、提升个人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最终落脚点,以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人本化、法治化为特色的全域全周期社会治理新形态。
●龙华区“1+3+5+N”数字治理体系
“1”即一脑,指全区数字治理大脑,是各类治理渠道的总入口,是治理领域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专题应用的总载体;“3”即治理“三域”,围绕“以网格化为基础的社会管理、以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多元共治、以人民群众获得感为衡量的为民服务”三大领域形成各自应用的分级分类汇聚;“5”即五大软实力建设,指组织架构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指标体系建设、数字素养建设、数字治理生态建设;“N”即N个场景应用,指聚焦民生诉求,探索挖掘各类高频应用,打造若干标志性示范应用场景。
●数字治理三年行动数据目标
按照《行动计划》,三年后,龙华区社会治理类事件按时办结率达96%,特殊关爱人群精准服务率达95%,特殊人群精细化管控率达100%,多部门全线上协同处置率达80%,居民诉求及时响应率达100%,公共事务社会力量参与率达50%,数字化人员比率达90%,全区数字治理深化、改造及新建应用总量达100个。
到2024年,基本建成以人为本、精细高效、协同敏捷、实用为先、多元参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数字治理体系,强化“党建+科技+治理”,为建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整体战略提供坚实支撑和治理保障,打造国内领先的智慧治理示范区。(撰文:吴永奎程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