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万亿GDP、千万人口新起点的东莞,“治理”二字意味着什么?
在东莞智慧城市运行中心(IOC),与IMAX银幕一样宽的巨屏显示着市疫情地图,涉疫风险、管控对象等数据实时跳动;在交通事故现场,交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网格员车同步到位、迅速处理,通讯频道全部打通、一呼即应;在重点企业附近河流,感知系统24小时运作,污水偷排即见即罚……
抓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做到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双万”城市的治理考卷无处不在。
5月20日,东莞市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启动暨数字政府阶段成果发布会举行,总结经验、部署行动,上线运行市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市地情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正值东莞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发布会现场展示了部分优秀项目成果,数字答卷频频出彩。
领题
数字政府建设成果丰硕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自2019年全面启动数字政府建设以来,东莞数字政府统筹集约的理念、机制和模式基本成形,项目覆盖基础支撑、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等领域,“莞家”系列品牌效应渐显,有力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夯实基础。
数字底座基本成形。政务云管控平台全面启用,云租户数量、云资源服务能力均为全省第三,骨干传输网实现万兆到市、到镇,政务数据大脑打通国家、省、市纵向数据共享通道,支撑各领域业务创新应用及城市运行、应急事件的统一指挥调度、综合协同处置。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形成集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大厅、移动平台、自助终端于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行政许可事项网办率100%、全程网办率97.99%;优化“粤省事”“粤商通”东莞专版等“粤系列”服务,推动群众、企业高效办事。
“莞家”系列深入人心。“i莞家”平台整合社保、医疗等150余项政务、公共和生活服务,打造统一的城市综合服务平台;电子市民卡接入“i莞家”、对接“粤省事”,完成防疫查验码、医院就医健康码等20余个业务场景“多码合一”,推进“一码通城”;“企莞家”吸引超140万用户注册,开展涉企服务政策梳理、服务能力和平台整合,实现企业“政策直达”“诉求直通”。
民生服务水平提升。建成“民生大莞家”、校车安全管理平台、妇幼保健管理系统、医保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等28个项目,其中“民生大莞家”让群众可在手机、12345热线等自助下单,解决“小急难”问题,持续推进民生保障服务公平普惠、便捷高效。
回顾2021年,市民服务中心被评为广东省首届市级政务服务标杆大厅,东莞在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第三方评估中得分97.02,全省第三。
在东莞,数字治理已深入到街头巷尾。
空天地一体化平台打造全市地理信息“一张图”,成为省内首个融合全域二维和三维城市规划信息平台;“智网工程”以小网格支撑起精细化治理大格局,撬动全市社会治理现代化升级……
东莞“战疫”中,大朗毛织“绿码”、教科书式排队能火上热搜,少不了背后的“数字功臣”——疫情地图、疫情防控工作平台、跨境货车司机防控管理等14个应用,目前全市汇聚共享疫情数据达76.6亿条,打通国家和省级接口67个,设置场所码超110万个,形成人员赋码、转运隔离、流调分析、核酸督检等数字化防疫工作链条。
厚积而薄发。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累累硕果,为东莞推动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奠定扎实基础。
破题
千万人口城市的治理新挑战
南粤大地得风气之先,肩负起破解治理课题的时代使命。去年5月,《广东省数字政府省域治理“一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印发,省域治理“一网统管”成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重点内容。
成为千万人口特大城市后,基层治理是东莞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东莞的“市直管镇”行政架构十分特殊,人口规模庞大,经济交往频密,人、车、货等各类要素快速流动,叠加疫情影响,管理难度和压力不断增大。
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基层治理,全市人口底数不清、数据缺乏深入治理、数据共享不全面等问题,难以支撑决策分析和一线执行。与快速成长的城市规模相比,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亟待“添火加柴”,迫切要与基层业务特别是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
敢试敢闯的东莞,早已开始了探索。
厚街镇建成镇级指挥中心及24个社区指挥中心,整合8个部门值班值守力量,打造镇村联动指挥调度体系;茶山镇将18个村级调度站整合为4个片区调度站,将网格员从村管统筹为镇管;大岭山镇建立综合指挥中心和数据汇聚平台,将23个村(社区)划为6个片区,实行“1+6+23”三级指挥调度模式……
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高标准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系统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力推进资源力量向基层末端下沉、服务管理向流动人口延伸、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今年,市政府发布以“数字经济”为主题的一号文,这对东莞数字政府、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日前,《东莞市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下称《计划》)印发实施。
《计划》提出,在省域治理“一网统管”总体框架下,加快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打造“治莞家”市镇两级基础平台,对接省“粤治慧”平台,构建“数字化+网格化”治理模式,全力推进数据治理和共享,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整体联动和协同共治,为东莞市提升城市品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动能。
《计划》提出,到2024年,东莞政务数据大脑全面升级城市大脑,综合网格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数字化+网格化”治理模式基本形成,“治莞家”品牌逐步形成,行业应用专题覆盖率达75%,镇街(园区)“一网统管”建设实现全覆盖,上承下接、纵横联动、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全面构建,打造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新标杆。
解题
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启动
今年是东莞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
立足市镇二元行政架构,东莞将建成“1+3+N”的“一网统管”基本架构,其中,“1”是指1个数字底座,“3”是指市级统筹、分级管理、上通下达的三级联动机制,“N”是指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五大职能,打造N类特色应用专题。
按照规划部署,三年间东莞将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四个转变”和“四个提升”。其中,“四个转变”即城市治理由经验判断型到数据分析型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到人机交互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到主动发现型转变,由粗放管理型到精细治理型转变。
《计划》明确四大主要任务:健全运行机制,建立“一网统管”新体系;构建赋能中枢,打造“一网统管”新引擎;聚焦应用创新,构建“一网统管”新模式;夯实基础支撑,构筑“一网统管”新底座。
运行机制方面,加快构建协同高效的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支持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园区)建立综合指挥中心,推动村(社区)设立联动工作站;从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高频出现的问题入手,探索建立事项、职责和场景“三清单”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聚焦高效处置一件事,推行“网格发令、部门执行”“镇村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
赋能中枢方面,“治莞家”颇受关注。深度整合政务数据大脑、统一指挥调度平台等功能,着重打造“一门户”“一中心”和“一超市”,分别是全市专题统一入口、全市统一调度中心、各类公共支撑能力集成,形成“治莞家”两级基础平台。
应用创新方面,统筹推进基层治理应用体系建设,强化市级行业应用建设,首期聚焦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新形势,经济运行、自然资源、城市体检、人社服务、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智慧消防等专题应用,实现重点领域全面感知态势、及时预警风险、智能研判形势,提升各部门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
2022年,东莞拟打造8个市级行业标杆应用专题,推动10个试点镇街(园区)取得突破性成果。重点打造疫情防控专题,升级完善疫情地图,实现“一屏总览”和动态监测,开发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疫情防控工作模块,搭建涉疫风险数据模型,强化预警分析;聚焦自然资源专题,打造全市空间资源底数“一张图”和空间资源底线管控“一张图”。
基于市直管镇体制优势,东莞对镇街释放明确信号——支持和鼓励镇街(园区)打造特色场景应用。松山湖将围绕“一网统管”省级试点任务,打造区域治理“一网统管”标杆;厚街、石龙、黄江做好基层治理试点,滨海湾、水乡等镇街(园区)做好“一网统管”市级试点,加快经验推广。
点题
聚焦治理,打造一批亮点项目
5月20日,东莞市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上线运行,成为市域治理“一网统管”首个重磅项目。
为贯彻落实“互联网+基层治理”重要战略,“一网统管”工作部署,以及市委关于提升基层末端执行力专项行动要求,东莞紧抓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契机,建设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
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是数字政府建设成果的“集大成者”。
据介绍,在集成政务数据大脑、空天地一体化平台等数字政府公共支撑能力基础上,平台聚焦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核心工作,推动数据融合、系统融合、业务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新模式。
如今,“网格化+数字化”已成共识,东莞总结摸索出“资源整合、业务驱动、数据闭环”三个关键经验,聚焦业务场景,推动数据治理,有效汇聚和下沉应用,支撑基层一线采集数据快速回流,以此来完善推广平台。
接下来将不断完善平台“4+1”功能模块,其中“4”是指风险一张图、统一分拨、基础要素管理、预警发布4个功能,“1”是指自主创新功能。在此基础上,年内实现不低于80%的辖区巡查力量统一应用平台开展工作。
基层治理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东莞接下来将重点打造智慧应急、120指挥调度系统、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网工程、智慧水务等项目,高效赋能社会治理。
建设智慧应急。目前已基本建成全市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国家、省、市、镇四级视频指挥调度。接下来将首次整合应急、公安、城管等单位的视频监控和数据资源,打通各部门指挥系统,支撑20000名基层服务人员融合通信,全面构建“大应急”智能化体系,实现全市统一指挥调度。
升级120指挥调度系统。建成后实现120调度指令的高效传达,高效调配人、车、设备、药品等应急资源;系统自动记录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等数据,实现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争取院前救治时间,做到“上车即入院”。
建设智慧城管。如今已建成智慧城管调度中心,接入2000路公安视频,形成“城市管理全景图”。未来将新增接入10000路公安视频,建成17个应用专题库,涵盖环卫、燃气、共享单车等应用,实现城市动态智能化监管。
优化智网工程。目前已建设“智网人人拍”小程序,鼓励人人是网格员,推动多元共治。未来将基于空天地地图平台进行网格化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更完善、流程更灵活;汇聚社会治理专题数据,实现与17个部门的数据共享对接,为开展社会治理大数据分析应用提供基础。
建设智慧交通,创建市智慧交通小脑,形成人、车、路、企等要素的全量数据;建设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对城市道路、地面公交、轨道交通等10多个交通运输领域态势监测及预警。
建设智慧水务。项目建成后,对东城、寮步、东引运河流域、石马河流域的139个重点水利工程站点进行水情自动监测,市辖重点水利工程自动化覆盖率提升至100%,实现水利工程防洪排涝联调联控。(撰文:陈琬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