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推动管理服务向基层延伸

时间:2022-06-02 08:07:44来源:南方日报

为加快推动大湾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5月31日,东莞松山湖举行基层治理片区党委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将辖区范围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和生态园4个片区施行区域化管理,分别成立片区党委统筹推进片区内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标志着松山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开启新征程。

转化经验▶▷推动管理服务向基层延伸

自2001年建园以来,松山湖秉持“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发展理念,一路爬坡迈坎,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前,园区人口规模达36万、拥有市场主体1.4万家,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加速聚集;随着大湾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推进,各类一流创新要素加速涌入。这些都呼唤着更高水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通过把园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生态园等4个片区进行区域化管理,松山湖推动片区党委与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二合一”运作,着力把片区打造成为管委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向基层延伸的“触角”,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东莞市委副书记、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表示,片区党委揭牌成立,是松山湖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的关键一招。园区正携手各方力量,全力探索一条统筹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社会管控和高效服务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实际上,2020年以来,为探索与园区相契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松山湖就接连开展主题调研、专家论证、研讨活动、企业部门走访等,为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子集聚经验做法。

2021年11月,为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松山湖管委会探索成立13个疫情防控片区指挥部,以“条块结合”的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与服务能力更加精准快速的下沉,为园区打赢3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重要保障,更为园区基层治理机制改革提供了启发与思路。

松山湖成立4个片区党委,正是在疫情防控片区划分基础上作出的综合考量,这也成为园区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的一次创新探索。

精细治理▶▷当好片区群众企业服务员

走进松山湖幸福花园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中部片区部分职能人员已入驻,开始忙碌的交接工作。这两天,中部片区党委专职副书记翁俊正集中走访企业、高校、社区等片区主体,加快熟悉片区整体发展情况。

作为松山湖的中心区域,中部片区集中了园区全部3所高校,汇聚了园区三分之二的新型研发机构及数量众多的优质科技研发型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

翁俊介绍,结合中部片区实际,片区党委共有11名班子成员,职能包括综合办、宣传办、卫健办、安办以及科教人才服务办等。“其中,科教人才服务办专门针对中部片区设置,主要提供科技服务、教育服务、人才服务、企业服务、政务服务等服务。”

根据园区现有人口、地理、产业以及未来规划,四大片区将整体按照“尊重传统、创新发展、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总体要求划定。

在片区启动初期,片区党委重点工作包括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高效服务3项。目前,结合人群、产业等片区特点,各片区党委正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实施个化的片区服务管理。

以生态园片区为例,该片区管辖半径大、人口高度聚集,主体以大型企业为主,建设项目多。生态园片区党委计划通过“党群联席会”“固定企业服务日”和探索在工业园、大型企业设立党群服务驿站等方式,将片区党委工作力量进一步前置,打通“最后一公里”,当好企业服务员,助力片区企业稳定增长。

北部片区面积相对较小,但聚集规上工业企业131家,科研载体41家,分别占园区总数一半以上。北部片区党委提出,将做好“组织员”“服务员”和“调解员”,着力搭建起政企合作的桥梁,协调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向前发展的强大合力。

南部片区党委则提出,将在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方面为群众、企业、学校、载体、工地、商户、小区等各类主体提供服务,着力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以往我们办理一个活动场地,可能需要跨多个部门去协调沟通,如今我们可以直接与片区党委联系,进一步打通政府对接渠道,提高沟通效率。”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助理周晓晓说。

宏川集团党委书记刘彦则表示:“松山湖成立片区党委,将能更好地为我们企业提供帮助,保证企业经营能更好开展。宏川集团作为中部片区的一家企业,也将全力支持片区党委的工作,并强化联系合作,推动片区加快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

集聚资源▶▷激发多元力量参与主动

根据期出台的《松山湖高新区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松山湖将以“区域化治理”理念为指引,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排查、矛盾调解、多元治理、应急处突、战结合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松山湖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为园区企业及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细细梳理《方案》,松山湖基层治理改革创新涵盖了多种辩证思维:既有横向到边的部门“破壁”,又有纵向到底的直通基层;既有强力的统筹整合,又有精细的分工分配;既要守住现有的基层治理力量,又要开拓更多的社会资源。

片区成立后,将延续“片区党委抓统筹,职能部门管业务”的条块结合一体化治理机制,并成为松山湖最接群众的服务单元和引领松山湖发展最具活力的细胞。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力量,协助职能部门拓展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广度和深度,通过依托“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实施“片区服务清单”,将服务、管理力量送到居民身边。

“由于社会治理的复杂,唯有依法治理托底化、权力运行透明化、职能界限清晰化的社会治理,方能激发参与主体履行义务,赢得群众信任。”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中部片区党委书记黄乐瑜表示。

目前,松山湖已梳理出片区服务清单72项,包括组织建设类、便民服务类、企业服务类、日常巡查类、纠纷调解类、宣传教育类、应急处置类和疫情防控类八类,以及“智网工程”入格事项。通过实施“片区服务清单”,联动服务基层的资源和力量,把党建、政务、民政、城管等各种服务资源集聚到片区,构建片区联动多元综合治理机制,保障片区党委等主体有序参与治理。

人人参与,才是基层社会治理中最高效的方式。《方案》提及,片区党委成立后,将广泛调动片区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社区等力量,导入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事务,打好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共治议事、重点突破“组合拳”。

以片区为依托,松山湖“党工委领导、管委会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的园区治理体系正加速形成。

“松山湖依托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等载体探索片区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更接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社会化模式。”广东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陈晓运期待,松山湖未来能继续立足统筹发展与安全,既有统筹谋划、也有精准施策,构建起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探索出特殊经济功能区高水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 撰文:郑国豪陈启亮)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