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九佛街打造“最美生态连廊” 党建为引领产业发展

时间:2022-06-10 07:59:52来源:南方日报

在广州,有一条“长在莲花里”的村落。

每至盛夏,村内连片水塘里,莲花绽放,接天连叶无穷碧,有暗香盈袖。水塘后面,村道古朴宁静,泥墙青砖瓦屋,古树浓荫如伞,古建筑错落有致,组成了韵味独特的乡村风貌。

这里是位于黄埔区九佛街的莲塘村。

莲塘村,有着700多年历史,是广州市东北部低山丘陵中的传统村落。古村落绕玄武山而建,四面是连片水塘。横街竖巷天井,五龙过脊连通,三间两廊紧凑,莲塘村人在此生活七百多年。因该村有5口塘,从上空看就像莲藕,于是得名莲塘村。2013年,莲塘村被认定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年来,莲塘村所在的九佛街道提出“一心两廊·九星荟萃”规划,以党建为引领一手抓产业发展,打造“高端产业走廊”;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以“保护+治理+开发”将历史文化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现代运营管理和旧村改造有机融合,打造“最美生态连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古韵:岸阔莲香远

岸阔莲香远,流清云影深。

走进莲塘村,还未至盛夏,但连片的水塘里,青莲盖绿水,已有几支莲花悄然绽放。一棵20米高的参天巨榕映入眼帘,树干之粗,约要六七人合抱。它已有114岁了,茂盛依旧像一把张开的大伞。

“这棵古树就像是我们的长辈一样,见证了我们莲塘村世代变迁。”莲塘村村民、村史编写人陈耀松说。

在古树不远处,是莲塘村著名的时四陈公祠。

“它见证了莲塘村上百年的历史。这一宗祠非常特别,其他的宗祠多为一进或两进,时四陈公祠是三进的。”陈耀松说,时四陈公祠修建于1899年,是为了纪念该村村民的祖先陈时四。

时四陈公祠规模很大,这在村庄中并不多见。公祠为三进两天井两廊,即前后三个大厅,两个天井,两边还有青云巷为廊,面积984方米,为九佛街道村落中面积最大的宗祠。其山墙也尤为高大,有4米高,3米宽。而其他村的公祠山墙只有3米高,2米宽。

走进祠堂,“时四陈公祠”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是光绪年间进士周汝均所题,他是清代教育家,曾与康有为、梁启超一起参与戊戌变法。“善世堂”牌匾,乃陈氏后裔光绪年间进士陈之鼐手书。祠堂内,彩画画幅完整,是清代重修留传下的原画,图像优美,字体雄浑。

2013年,陈公祠又迎来重修,修旧如旧,仍保留着古风古韵。重修后,有件事让陈耀松记忆犹新。

“几年前,有国外公司来村里参观考察,公司总裁指着陈公祠屋脊上的灰雕,问雕刻怎么如此漂亮,特别是两边的花篮,雕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花篮放上去一样。”陈耀松说,屋脊两端有鳌鱼,鱼尾翘起。鳌鱼,是传说中跳过龙门的神奇鲤鱼,寓意家族读书人能得中科举,光宗耀祖。

莲塘村古遗存丰富。黄埔区701处十类古遗存当中,莲塘村的古遗存占了36处。这里不止有时四陈公祠,还有鸿佑家塾、秀昌书室、友恭书舍、罗祖书屋等岭南特色古建群落,这些建筑多建于清末民初,呈梳式布局。

这些书室、书舍、家塾、书屋与祠堂一样,是村中宗族的公共建筑,具有祭祀祖先、宗族议事、子弟读书的功能。

“我们的祖先历来都注重教学,我们保存下来的古书室、书舍、家塾有4个:秀昌书室、友恭书舍、鸿佑家塾、罗祖书屋。”陈耀松说,以前长辈会请教书先生来教村里的小孩读书,白天村里成年人出去耕作,小孩就排排坐在书室里读书写字。

陈耀松所提到的秀昌书室建于清光绪十年,重修于2014年,颇具特点。书室的建筑形式采用“五间一进两廊”,屋顶形式为悬山顶,天井两侧的廊是圆拱门。如今,秀昌书室已作为乡村振兴新景点之“懂通实”活力馆对外开放。鸿佑家塾则修建成为了莲塘家风馆。

护古:古遗存的新“活力”

生于斯长于斯几十年,陈耀松发现莲塘村变了。

“我曾经住土坯房,就是用泥巴搭成的泥屋。经过这些年,你看村里已经都住上了砖瓦房,包括道路、卫生等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变化,莲塘村以前人也比较少,几年前才不到2000人,现在村里有3000多人。”陈耀松说。

在陈耀松的印象中,过去莲塘村不少村舍倾颓、村貌破旧。就在一年以前,莲塘村还是一座萧条破败的小山村,古村的道路遇上雨天,踩一脚都要陷到黄泥里。如今九佛街道十分重视乡村振兴,保护古遗存,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编号挂牌专人巡查,还编撰村史。

“有了规划和记录,未来子孙世代能够一直传承下去,莲塘的‘根’也就守住了。”陈耀松感慨道。

守“根”,离不开九佛街对辖区内的大小文物的系统规划保护。

在陈公祠门口,挂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九佛街楼长责任牌”。这是该街道经过多方调研、周密筹划,所确立的街、村、专职三级“楼长制”,九佛街道专人负责保护每一处历史文物、传统建筑,开展“党建+”历史文化保护,结合日常巡查工作,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工作列入街道执法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有效地衡文化古村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发展”,解决文物保护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的规划专家何冬华细心地注意到,在莲塘村里面有一条小轴线,正是以这条轴线为核心将山、水、古村连接为一体。在广东的古村中,尚保留着这种小中轴秩序的已经为数不多。

经过精心修缮、科学运营,莲塘村历史文化古遗存有了更多“活力”。

“来!把腿伸直,头再往这边转转!”在祠堂口,学粤剧的少年们整齐列队,目光炯炯有神,仔细听着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广州市政协委员、黄埔区政协委员吴非凡传授身法、讲技艺。

“莲塘村丰厚的历史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土壤,在古村落的戏台上演出,我感觉很有意义,也离村民更了一些。”吴非凡将莲塘村作为一个粤剧传承基地,常带着自己的学生在此唱戏学艺。

教学过后,孩子们施粉黛、着戏服,青砖黛瓦的古戏台上,稚嫩的面孔和古朴的戏台相映成趣。“在这里成立少儿粤剧传承基地,让孩子从文化传承中汲取营养,使粤剧课堂更加鲜活,也助力古村繁荣更新。”吴非凡说。

上新:打造“最美生态连廊”

夕阳西下,帐篷散落林间,橙黄色的灯光摇曳,成片的稻田上,时不时有无人机飞过。向远处看,则是中新广州知识城众多高新企业。而这里闹中取静,成为城市喧嚣中的一片净土。

这是九佛街道在莲塘村打造的莲间·塘里项目。

在这里,产业共山水一色,将导入乡村高端会议中心、山林野奢酒店、乡村民宿集群等40多个不同的业态,锁定“周末度假”和“乡野生活”两个常态需求,为“久在樊笼里”的到访游客提供“复得返自然”的全方位服务,推出了如“田园旅拍”以及“亲子研学”等项目,打造一个大型乡村文旅产业集群。

莲间·塘里项目旁,是大片嫩绿的水稻田,农业无人机时不时从稻田上空掠过,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自动喷洒,这里是极飞科技超级农场,300亩“试验田”全部实现“无人化”种植。

“我们很期待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让大家过得更好。我们以前都是很穷的,现在通过乡村振兴,很多人都渐渐脱离了赚不了多少钱的生活。”在陈耀松看来,真正让村民富起来离不开街道推进的乡村振兴。

对外开放的“链咖啡”馆、“荷塘月色”茶室、“爱膳莲塘”餐厅、九佛莲塘“懂通实”活力馆、莲塘家风馆、黄埔图书馆莲塘分馆……乡村振兴了,吸引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轻村民回来。

在“链咖啡”馆里打工的村民于东连说,回村前她根本想不到莲塘的变化会如此之大,自己嫁到莲塘已经十余年,家在莲塘,在村里工作、生活,当下的日子是她最满意的。

九佛根据自身实际,统筹考虑乡村景观开发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精准把握和落实科学开发内涵。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该街道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探索出“保护+治理+开发”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以历史文化名村莲塘村为核心,连接重岗村、燕塘村的“最美生态连廊”,促使“良好生态环境、宜居生活环境、便利营商环境、新兴产业落地、高端人才集聚”五个融合,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南方日报记者吴雨伦钟晓宇)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