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提高农村公路运输服务水平

时间:2022-06-21 10:10:16来源:贵阳日报

一条条农村公路通村达户,打通了群众的出行堵点;一条条农村公路直抵田间,让农业产业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一条条农村公路穿山越水,打通了旅游产业化的“双向道”……

近年来,乌当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总目标,完善农村公路管养机制,提高农村公路运输服务水平,为全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打通了乡村振兴的大动脉,让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加速“内畅外联”

建好“小康路”

初夏时节,驱车行驶在乌当城区到下坝镇的乡村路上,蜿蜒的农村公路犹如玉带般穿行于绿水青山之间,路面宽阔整洁,两旁绿树成荫。

过去,尽管乌当区下坝镇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下坝镇连接乌当城区的路只有一条132县道,而且通行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

2017年,乌当区启动建设凉水井至喇平二级公路项目(简称凉喇路),项目全长15.3公里,其中,位于下坝境内的11.8公里是在原132县道基础上进行的升级改造工程。经过乌当区的大力协调推动,项目于2020年正式通车。

“这条路不仅大大缩短了在路上的时间,出行更加方便,而且吸引了更多游客,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群众为喇平路的修建通车纷纷点赞。

下坝镇的交通变化,只是乌当区大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乌当区委、区政府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打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着力构建“内畅外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路网体系,推动农村公路由“窄”变“宽”、由“通”向“畅”、由“线”成“网”,打造“畅、安、舒、美”通行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乌当区紧紧围绕构建大立体交通运输体系这个核心,坚持推进交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创新,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体,县乡公路为支撑,乡村公路为网络的交通格局。”乌当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廖斌说。

曲径变通衢,崎岖化坦途。如今,乌当区已建成公路总里程858.5公里,其中建成3条高速公路62公里,现有4条省道98.9公里,县道22条170.7公里,乡道26条120.5公里,村道126条211.9公里,“组组通”公路121条194.5公里。

做优“精管细养”

建好“品质路”

路面平整干净,路旁绿树林立,远处青山连绵叠翠,近处村寨风景怡人……穿行于羊昌镇乡间,弯弯曲曲的农村公路是一道靓丽风景。

乌当区的农村公路之美,源于精管细养。

“四好农村路”是新时代重大的民生工程,“建好”是基础,“养好”“管好”是关键。为此,乌当区创新思路,形成一整套新机制、新方法,确保农村公路既建得好,也管得好。

乌当区按照“政府主导、权责明确、分级管理、管养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制度化、精细化、常态化的公路管理长效机制,构建责任明确、制度健全的管养体系。建立路长制,成立区、乡(镇)、村三级路长,明确各级路长职责,做到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强化施工管理,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农村公路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全力保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结合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化+专业化”、日常养护“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模式,建立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

同时,乌当区着力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群众参与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工程监督和项目验收,落实农村公路项目“七公开”制度,让群众参与建设养护管理全过程,并将爱路护路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使群众成为农村公路发展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农村路网通行率大幅提高,群众出行满意率不断提升;推行以工代赈,助力农民在家门口创收增收。乌当区用好用活“四好农村路”相关就业岗位,设立农村公路公益性岗位,2021年吸纳群众51人参与建设,发放薪酬24.48万元。

为使农村公路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乌当区全力实施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程,积极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农村公路路况水平维持较好,路域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目前,辖区内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有路必养、有路必管,养必优良、管必到位。只有如此,才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才能让农村公路成为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致富路。”廖斌说。

做好“交通+”文章

建好“民生路”

随着夏季的到来,位于新堡乡的香纸沟旅游也“火热”起来。

“美韵渡寨”“福韵王岗”“古韵陇脚”……新香线就如同一条穿梭在青山之间的产业“大动脉”,把新堡乡沿线旅游景点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串成一条“珍珠链”,让“特色”变成了“亮色”,推动了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村里的路修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环境也越来越好,我家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乌当区新堡乡陇脚村白水河组村民胡宗亮开心地说。

做好“交通+旅游”文章,乌当区以农村公路串联起一个个景区景点,形成了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以“快进”促“慢游”,推动旅游产业化,为村民编织起幸福的美好生活。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既连通了村与村、户与户,也连通了乡村与城市,带活了一片片特色产业。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乌当区以农村公路为依托,结合各乡镇自身优势特点,探索“交通+”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助力,让村民共享交通运输发展成果。

为破解“出行难”,乌当区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客运体系,辖区8个乡镇及5个街道办事处已全部通公交车,乡镇客运班线车通达率达100%,建制村客运班线车通达率达100%。

做好“交通+农业”文章,乌当区建好“四好农村路”,让通村通组路、产业路实现无缝串联,解决了农产品走不出去的难题,以“果、蔬、药、茶、花”五子登科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休闲观光、康体养生的农旅一体化产业示范带基本成型,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樊荣)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