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已经到来,发展数字经济将是全球经济社会变革的必然趋势。7月12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下称“蓝皮书”)。
蓝皮书认为,广州稳居我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方阵,数字产业对广州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从短期看,数字经济产值增长1%,广州GDP增长0.4%;从长期看,数字经济产值增长1%,广州GDP增长0.6%。
展望2022年,蓝皮书预测分析,广州数字化产业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有望突破3600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与此同时,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将交织融合发展,数字化发展从供给到需求传导和从需求到供给传导两种路径方向更加明晰。
今年信息技术类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5000亿元
蓝皮书指出,去年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有八大成效:广州稳居我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方阵;数字产业对广州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数字核心产业引领广州经济释放新活力;广州数字经济空间增长极加速形成;广州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提速;广州数字基础设施枢纽地位凸显;广州制定全国首部城市数字经济地方法规;广州数字政府建设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蓝皮书以季度为基本时间单元收集了2016—2021年间广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包括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和GDP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广州数字经济与GDP之间的短期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结果显示,广州数字经济增长与GDP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蓝皮书执行主编覃剑介绍,从短期看,数字经济产值增长1%,广州GDP增长0.4%;从长期看,数字经济产值增长1%,广州GDP增长0.6%。
面向未来,全球数字经济浪潮奔涌向前,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十四五”发展规划时期,数据资源流通交易进入实质探索新阶段。但世界政治经济依然面临不确定性,数字经济竞争更加广泛激烈,芯片短缺制约风险依然存在,数字经济监管复杂程度加大。蓝皮书总体判断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较为复杂,但对广州数字经济发展保持相对乐观态度。
展望2022年,蓝皮书预测分析,广州数字化产业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有望突破3600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
与此同时,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将交织融合发展。覃剑表示,一方面,数字经济将成为广州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内容,跨境电子商务、数字服务贸易、数字文化贸易等数字贸易新业态的发展将加速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的全球化;另一方面,数字赋能将成为广州城市绿色化的重要支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应用,以及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渗透融合能力和连接服务能力的增强,广州生产绿色化和生活绿色化进程将会加快。“城市国际化、绿色化发展将为数字化注入新的动力。”他说。
蓝皮书还认为,广州数字化发展从供给到需求传导和从需求到供给传导两种路径方向更加明晰。无论是在新增市场登记主体当中还是在创新型企业或者独角兽企业当中,数字经济企业将占据主导地位。
全面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发展
“广州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广州发展数字经济主要优势是产业基础好、政府推动力度大、市场环境好和应用场景多,但也面临数字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数字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等短板制约。”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认为,目前,大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大致还处在探索期或起步期,产业数字化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数字化发展空间很大。
为加快推动广州数字经济发展迈向深度融合、创新应用、全面渗透的新阶段,张跃国建议围绕打造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多领域、深层次、立体化推动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打造形成更优越的数字经济产业新型生态体系。他表示,广州应着力打造数字技术赋能型数字经济生态群落,着力构建数字平台赋能型数字经济生态群落,着力构建数字设施赋能型数字经济生态群落,着力构建数据市场赋能型数字经济生态群落,着力构建数字空间赋能型数字经济生态群落。
蓝皮书建议,广州要聚焦前沿布局战略关键领域,抢占数字经济未来高地。重点是打造珠江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带、畅通数据要素流通交易链网、积极申报创建国家数字贸易示范区、提早抢占元宇宙发展未来赛道。
同时,全面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发展,释放数字经济市场活力。构建多元协同数字赋能链路,加快建设智能制造灯塔工厂,培育数实融合的新型实体企业,推动数字人民币向重点场景拓展。
“广州还要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服务效率,夯实数字经济底座功能。”覃剑说,要增强算力设施与网络服务效率,建设物联网示范应用场景,提高5G网络覆盖密度并适时推进6G部署。
此外,构建政府与市场协同新生态,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强化《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数字经济政策法规宣传宣讲,提高政策供给与市场主体需求适配度,高水平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加快明确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机制。(●南方日报记者周甫琦 实习生伍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