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对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作全面动员。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强调,建设实验区是实现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途、必由之路,千载难逢、正逢其时,但也面临诸多挑战。要焕发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激情和干劲,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啃下硬骨头,拿出更多实招、硬招,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铁的肩膀、铁的作风、铁的纪律,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实验区建设,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不负未来、不负中山人民。
为深入宣传报道中山全面建设省改革创新实验区各项工作,即日起,南方日报就中山各镇街、部门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推出“建设实验区改革再出发”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省委深改委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中山提出全面推动与珠江口东岸城市实现“六个一体化”,其中营商环境一体化是重中之重。
当前,中山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全市改革的“头号工程”,努力打造大湾区审批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表示,中山将坚定不移学先进、补短板,全力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营商环境一体化。要全面学习对接深圳营商环境,在提高审批效能、深化信息互联互通、高效服务企业等方面对标先进、不断提升,通过推进深圳、中山营商环境一体化,为大湾区内地九个城市营商环境一体化探路。
头号工程
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金字招牌”
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营商环境一体化是深中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与深圳相比,中山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头号工程”,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对标前海先进经验,加快实现审批流程全过程优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企业发展全周期服务,让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成为中山的“金字招牌”,让企业、资本、人才、居民都感受到深中同城的便利。
深圳需要什么,中山就提供什么。当前,中山拿出50亿元鼓励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全市铺开低效工业园改造,推出160项改革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为深中一体化发展服务,把深圳产业的延长链、配套链落在中山大地上。
近年来,深中两地持续推进营商环境的提升工作,尤其是深中两地营商环境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使两地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工作方面同频共振。
在市场准入方面,目前,中山市在企业开办“一网通办”“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企业注销“一网通办”等方面的改革已完成对标,与深圳处于同一水平。其中,在企业开办方面,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平均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企业开办各类事项已实现100%网上可办和“指尖可办”。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山于2022年4月11日与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签署《深中双城知识产权高效保护合作协议》,建立集中高效的知识产权协作联动合作机制,推动跨区域联动执法监督,推动检验、检测、鉴定结果互认,建立专家库资源共享机制,在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地理标志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打造深中两地良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在标准化方面,2021年5月,中山市市场监管局与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深中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在重点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建立共建共享合作机制。
从今年开始,中山市委组织部还开展了“向深圳学习”系列干部培训活动,选派市管干部到深圳参加培训班、邀请深圳师资到中山授课等,通过多种培训形式让中山干部学好深圳先进经验,推动中山工作落地成效。
深中同城
在办事流程、环节、成本上对标深圳
在中山市东区街道公共服务办,有一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治“疑难杂症”,让群众感受到他们的事“能办成”“不难办”。
“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群众咨询或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将被登记在册。”东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服务导办人员按照“受理诉求—情况核实—分级处置—限期反馈—结果核查”的工作流程,在受理企业群众反映的“办不成事”诉求后,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分级、办理和反馈。
如今,在中山各政务服务大厅,服企导办员经常主动上前,耐心地为来大厅办事的企业群众提供悉心服务。通过人员主动靠前的“保姆式”导办服务,企业办事平均的等候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压缩到15分钟,窗口平均的业务办理时间压缩6分钟,同时设立“政务首席代办中心”,有效遏制了拉客、揽客、政务黄牛等不良中介现象的出现,让政务服务既有温度也有速度。
不仅如此,中山推动基层服务事项“一窗通办”。在全市22个镇街建设现代化政务服务大厅,100%配备“粤智助”政务服务一体机、企业开办、不动产缴费自助打印、综合办税、安全生产等智慧终端,3300多项政务服务可自助办理。联动多方资源,推动高频服务事项“就近可办”。推行“金融+政务服务”“物业+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服务进银行网点、小区物业,方便群众就近办事。
中山还与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多个城市建立了合作机制,设立“跨域通办”服务窗口,并在广东政务服务网上设立“省内通办”专区,实现55个事项“湾区通办”、291个事项“省内通办”。与赣湘桂黔4省15市探索建立跨省联动机制,实现127个事项“跨省通办”。
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实施一体化市场准入,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与深圳共建统一大市场。在群众和企业办事的流程、环节、时间、成本上全面对标深圳,提供新开办企业刻制印章免费服务,供电、供气、供水企业办理费用和行政规费零收费,企业总税收和缴费率力争与深圳保持一致,推动两城办事创业条件“无差别”。中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赵湘表示,市政数局将与各部门共同优化流程、创新改革,在企业开办及后续各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中,进一步提升群众和企业的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企业诉求
平均处理时长压缩至0.9天
在中山办个营业执照要多久?有企业工作人员表示,她现在只花了一个小时。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拿到营业执照和许可证,以前是先办理营业执照再办理经营性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许可等各类许可,前后至少需要好几天的时间。现在仅仅一个小时就拿证照,非常方便快捷。”今年6月27日下午,中山市二熹货物运输有限公司企业办事员梁金玲从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高培鹏手中接过“一照通行”证照。
深中两地营商环境一体化是中山探索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全省“一照通行”改革试点之一,中山率先对37个涉企审批事项进行改革。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将多业态经营涉及的多项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一次申请、并联审批,通过营业执照归集各类许可证信息,减少审批发证,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实现“一照通行”。从制度和办事方式上有效解决了市场主体“证照分散办、群众多趟跑、证照发放多”的问题。
事实上,在2021年10月29日,中山市就上线运行了企业诉求“马上办”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其中,面向企业,在涉企一站式服务平台“粤商通”特色专区建设“中易办”企业版;面向政府,在“粤政易”建设“中易办”政府版,平台除了为企业提供诉求办理、政策浏览、政务办事等基本服务,还为全市党员干部提供服务企业重要阵地,具备企业挂点、诉求督办、政策推送、走访记录、代企下单、在线交流等政企互动功能。
平台上线当天,某企业申请办理新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审核业务时,因忘记企业账号密码,且相关信息经省平台系统迁移变动后无法在市级层面重置,影响其企业开办营业速度。为此,中山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时与省统一认证平台确认信息,并对市级系统修改完善,尽快协助其更新相关信息。经过技术人员的排查修正,该企业在1天时间内完成企业信息、账号密码的更新重置,目前已成功办理相关业务。
中山市12345投诉举报平台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易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已服务企业近2万件次。中山构建起7×24小时企业诉求“马上办”响应工作机制,实现企业诉求响应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企业满意度达99.99%,企业诉求平均处理时长压缩至0.9天。
强力监督
做到“每一个人都是营商环境”
“聘任营商环境监督员,体现了中山花力气下功夫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7月22日,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广良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营商环境监督员。当天,首批36名营商环境监督员上岗,成为收集、反馈营商环境问题的信息员、联络员。
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强调,要进一步做好暖企服务,坚决杜绝“走过场式”走访,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做到“每一个人都是营商环境”。中山从强化监督维度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在开通人大代表“直通车”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诉求快报快处机制基础上,聘请来自全国、省、市的人大代表担任营商环境监督员。《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聘任营商环境监督员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对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零容忍”,尤其是对不作为、慢作为进行强力监督,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等营商环境得到明显优化。
“作为在中山耕耘了20年的企业,我们见证了中山营商环境的发展和变迁。中山为企业经济发展做了很多新布局,归结起来说就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杨广良说。
作为一名工作在检察一线的人大代表,中山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杨洪岩坦言,被赋予监督者的职责,自己将深入调研主动发现问题收集问题,用心用情履职强力监督,及时反映企业和群众的合理诉求,积极跟进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整改。
根据方案,营商环境监督员将对全市有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服务承诺和工作作风等情况进行监督,同时收集并及时反馈社会各界对全市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及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此外,还将深入了解、反映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等。其中,中山市、镇两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监委、法院、检察院和具有政府公共服务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在监督员监督范围内。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不仅仅依靠‘微笑服务’,而是要真正帮助企业解决核心问题。聘请人大代表担任监督员,就是要解决好营商环境打造中的‘卡脖子’问题。”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符英表示。
■亲历者说
中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叶永忠:
以一流政务服务助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中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以《中山市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为总路线,以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为切入点,推进领域改革、流程再造、要素集成,举全局之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以一流政务服务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重统筹推动,各项任务逐一落实责任。《中山市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印发后,市政数局就涉及的41项工作任务,组织全局各部门仔细研究,讨论细化落实举措,制定《中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实施方案》,形成六大领域共34项细分任务,每条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分解到具体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主动对标广州、深圳等先进地市做法,报市政府印发《中山市2022年政务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努力推动政务服务更快更优,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档升级。
二是重改革推动,全力解决重点领域痛点堵点。中山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照通行”改革,对市场主体的准入、准营开展流程再造,实现改革事项全市统一规范、统一材料、统一流程、统一指南。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首次将行政审批之外的政府决策和管理环节纳入改革范围,通过开发“中山市项目落地审批协同管理平台”,梳理配置涵盖项目洽谈、准入、用地报批、土地招拍挂、建设报批、竣工验收、达产履约监管等全生命周期环节81个,实现项目落地工作“一网协同”,项目推进全流程可查,助推产业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快速落地。
三是重服务优化,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中山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着力打破地域边界,以代收代办、代收转办、双向邮寄等方式实现450个事项“全城通办”、292个事项“省内通办”,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与香港、澳门“跨境通办”。印发《中山市政务服务大厅“马上办”清单》,推动681个市级事项3小时内“即办即结”。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以“网上办”为主载体,推动3432项政务服务100%网上可办,95%以上实现“零跑动”。着力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今年以来,全市干部已走访企业4119家次,为企业代提诉求171宗。3月份升级中山市惠企政策平台,通过政策分类及企业画像“双向标签”,实现超过300项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惠及市场主体近52万。
四是重创新突破,推动城市治理精细智能。有序推进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建成全国产化政务云,在全省率先建设地市级5G政务专网;完成全市数据普查工作,“云网数安”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深化。聚焦城市大脑智慧应用,建设上线经济运行、公共安全等多个专题应用,以数赋能相关部门科学决策、精准施策。
下一步,中山市政数局将以制度化改革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先,以破解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瓶颈为要,以数字化手段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为重,力争年内补强各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促使企业项目落地、增资扩产更加便捷,全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吴帆 通讯员姚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