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墙装点家园、扮靓乡村;影视精品、舞台剧频频获奖,歌颂传扬家乡正能量;农家书屋、乡村舞台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文艺培训班、文艺精品讲座让文化惠民利民……
近年来,来宾市兴宾区创新推动文化赋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探索一条经济后发展地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独特路径。
如今,兴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渐完善,公共文化场馆探索形成“人员互通、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服务体系,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村级“十分钟文化圈”让群众畅享公共文化服务“共享体系”,城区110万人口受益,实现文化资源从“散”到“整”,文化工作者从“被”到“愿”,群众从“想”到“要”的发展。
A文化建设“富脑袋”催开乡风文明花
八月之夜,月色正浓。在兴宾区城东街道公园社区,来宾市首场创城社区巡演晚会的举行,让街巷变得热闹非凡。热情洋溢的舞曲拉开晚会序幕,三句半、表演唱、情景演唱、小品等节目接连上演,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该区重视支持举办“壮族三月三”“农民丰收节”等节日活动,送书下乡、文艺下乡等文化服务成为常态,实现文化惠民利民,也在春风化雨中催开群众精神文明之花。兴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陆彦毓说:“我们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不断提升乡村文明建设软实力。”
“繁荣文化”“传承文明”“宣传科技”“培智富民”……走进良塘镇北合村,文化墙上的彩色喷绘让人耳目一新。雪白的墙壁、彩色的喷绘,不仅扮靓了村庄,更充实了乡村振兴的内涵。
一面文化墙,就是一面文明榜。在兴宾区各乡镇,试点推行的“文明积分”管理制度,把积分张贴上墙,成为表扬先进、鞭策督促后进的“精神园地”。同时,将村民理事会、户主(代)会、村民监事会等制度一并上墙,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B艺术创作繁花似锦文艺精品硕果累累
8月3日,由兴宾区委宣传部创作摄制的微电影《阳光落在花身上》正式开机,影片以真实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80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的“山里娃”怎样在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帮助下融入城市校园生活的故事。影片得到当地教育、文化、乡村振兴等部门大力支持,很多角色都是“本色出演”。该区教育局局长韦燕说:“影片讲的就是身边的人和事,是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重要性的再温习、再教育。”
近年来,该区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退休老厅长陆宝兰为原型拍摄的《桑榆为霞尚满天》;以牺牲在岗位上的刘柳老师为原型拍摄的《石榴树》;反映农村产业发展的《青》等微电影分别获得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部、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组织的视频大赛大奖。
不仅仅是微电影。兴宾区近年来全力抓好艺术创作,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影视、声乐、舞蹈、戏剧等各文艺作品创作硕果累累。由兴宾区文化馆打造的舞台作品,现代彩调《扶贫“赌”约》荣获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戏剧类三等奖,并参加了第十一届广西剧展展演;歌曲《为你祝福》、戏剧《竹乡情韵》、曲艺《搬山》等在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中分别获得不同名次大奖。
台上斩获荣誉,得益于台下培育有方。兴宾区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培养文艺骨干、浇灌文化花园。采取“请上来、送下去”的方式,邀请各村的文艺爱好者到城区进行培训和交流,聘请专业老师为其授课,同时建立文化馆文艺辅导小分队,包片包点下乡进村开展文艺培训。
如今,各乡镇(街道)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城区共有400支业余文艺团队,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
C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十分钟文化圈”
近日,记者走进大湾镇自助图书馆,只见这里环境宽敞、整洁,各类书籍整齐上架,学生畅阅各类图书,丰富假期时光。“全民阅读活动”的举行,吸引了镇上各年龄段读者前来借阅。
大湾镇打造的自助图书馆是兴宾区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所获成效的缩影。通过集中力量加大对城区、乡镇、村三级文体基础设施的投入,该区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中,兴宾区已形成“人员互通、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的总分馆服务体系。该区文化馆最近增设的电子阅览室,通过对活动场所进行扩容装修,并在各乡镇(街道)建设各分馆,保障总分馆硬件规范统一。“我们通过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网上农家书屋、图书馆、文化广场等线上线下公共设施,巩固文化传播阵地,营造新型农村文化业态。”兴宾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
如今,兴宾区根据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要求,按照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中心网点布局规划,建成图书馆、文化馆总馆各1个,城区分馆1个、乡镇(街道)分馆24个(实现了乡镇全覆盖),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服务点若干个,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城乡基层末梢延伸,形成了“十分钟文化圈”,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共享体系”,让城区110万人口受益。
服务模式的创新,打破城乡区域壁垒,实现了服务方式多元化。线下服务有文化辅导、培训交流、读书分享等传统项目;线上服务有在线借阅、预约观演、“移动图书馆”App、“数字文化馆”App等新媒体服务平台,开启文化项目线上“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新模式。(本报记者蒙进煌卢彬彬通讯员李立群韦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