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加速建设新材料应用示范区 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

时间:2022-09-14 08:37:04来源:南方日报

制造业是深圳的立市之本。作为深圳实体经济的“蓄水池”,光明区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发展规划、空间承载等优势,成为深圳先进制造业发展版图中的重要拼图。

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规划打造“20+8”产业集群及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的工作部署,光明区积极承接“8+5”产业集群发展工作,包括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8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并积极谋划打造西南直角产业带,打造公明、马田、凤凰、玉塘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园区总规划用地面积37.7方公里。

本报推出“先进制造业·光明新高地”系列报道,系统梳理光明区将如何精准施策赋能先进制造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厚植创新发展沃土,培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贝特瑞”)展厅内,摆放了一瓶瓶黝黑材料,看似不起眼,来头却不小——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决定着锂电池的安全能。

作为全球行业领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自2013年以来,贝特瑞的负极材料出货量已连续9年位列全球第一。贝特瑞所在的片区,是光明区的公明先进制造业园区。园区规划用地面积6.16方公里,拟布局集群方向为新材料、生物医药。

新材料产业是光明区重点布局的8个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光明区希望通过发挥贝特瑞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龙头企业新产能扩产、新板块发展,打造“总部+研发+灯塔工厂”发展新模式。

依托一批新材料领域高端创新资源、公明先进制造业园区等空间载体优势,光明区正在加速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新材料技术创新加速转化示范区和新材料应用示范区。

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

力争2025年产值达780亿元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处于所有战略新兴产业最上游。做好新材料集群建设,将助推其它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

珠三角作为金融和市场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深圳市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前沿新材料7大领域。年来,深圳市新材料产业快速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应用水显著提高,涌现出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初创企业,形成了以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为代表的产业集聚效应,2021年深圳新材料产业增加值达324亿元。

放眼全市来看,光明区的新材料产业也已经颇具优势。2021年,光明区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产值约400亿元,产值规模全市各区排名第一,增加值达84.90亿元;已初步在新型显示材料、锂电池材料、5G关键材料及二维材料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拥有正威、莱宝高科、三利谱、贝特瑞、星源材质、飞荣达、科创新源等一批具备领先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

在新型显示材料领域,光明区依托下游龙头企业华星光电,已形成了包括玻璃基板(旭硝子)、偏光片(三利谱)、彩色滤光片(莱宝高科)、配套试剂(道尔顿)、光学膜(锦瑞新材)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上游材料配套体系。锂电池材料领域,光明区以贝特瑞、星源材质、欣旺达等领域龙头企业为核心,已形成包括电池正负极、隔膜等上游关键材料,中游电芯及PACK,下游应用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在电池正负极、电池隔膜、电池模组等领域更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随着光明区新材料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全市新材料产业的影响力也正在逐渐体现,已成为深圳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光明区将新材料未来发展重点聚焦在新型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领域,推动新材料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融合发展,争取到2025年实现新材料产业规模达780亿元。

《光明区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建立起产业资源高度集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重点企业梯次发展、产业配套基本完善,以新型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5G关键材料和二维材料为核心的世界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规划用地6.16方公里

为园区提供产业空间保障

作为扎根光明区十余年的本土企业,成立于2000年的贝特瑞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完整产业链,是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其生产的锂电池材料等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占有重要一席。

随着贝特瑞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扩建项目的建设,贝特瑞在新材料产业的龙头效应将愈发强劲。正在建设的硅基负极材料项目位于公明先进制造业园区,项目占地面积64273方米,总投资50亿元,将开展具有高容量、优异循环能和倍率能的硅碳负极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建设硅碳、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4万吨的硅负极材料生产能力。该项目是光明区“拿地即开工”的典型代表,4月8日开始进场桩基础施工,截至8月26日已完成桩基础施工。

将位于光明区的公明先进制造业园区纳入全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队伍,正是基于光明区较为深厚的新材料产业基础和充足的产业空间保障能力。

据了解,公明先进制造业园区南至思源路、北至西田社区第三工业区、西至光明区界、东至风景路,规划用地面积6.16方公里,集聚了新材料产业企业15家、科技创新台11个,总产值逾100亿元,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链条,拟布局集群方向为新材料、生物医药。在新材料领域,有龙头企业贝特瑞,还集聚了深圳市众诚达应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锦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

为稳住制造业的基本盘,让制造业空间得到更好保障,深圳正通过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纵深拓展和升级再造。公明先进制造业园区将实施高标准产业保障房“两个一千万”工程,2021年—2025年期间,纳管存量园区不少于130万方米;拓展筹划未来产业空间,通过土地整备提供一批优质产业空间,大力推进社区二次开发利益统筹项目,可提供产业用地108.6万方米。

依托光明科学城大设施集群

带动新材料产业源头创新

深圳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正在逐步聚焦创新能力建设及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今年6月,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下称《意见》)和《深圳市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意见》提出,推动新材料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等。《行动计划》提出,要打造新材料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高地,到2025年,深圳市新材料产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行动计划》也对光明区赋予了“布局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建设技术创新加速转化示范区和新材料应用示范区”的定位和使命。

随着光明科学城大设施集群正在加快建设,将集聚一批新材料领域高端创新资源,可以为光明区新材料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大科学装置方面,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正在加快建设。作为新材料领域的高端研发基础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可为新材料领域研发提供高通量样品制备、测试及表征,可大大缩短新材料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在其建成后,将集聚一批新材料领域高端科研团队在光明开展新材料研发工作,带动光明区新材料产业源头创新。

在创新载体方面,目前光明拥有国家及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30家,创新载体领域主要集中在新型显示材料、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先进合金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领域,其中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和先进合金材料领域更是拥有3家国家级创新载体。

在新材料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随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建设,弥补了光明区在新材料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短板,未来将培育出一批新材料领域科研界和产业界创新型人才。

为提升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培育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高端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光明区出台了《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新材料产业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加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和绿色发展三方面提出了18条支持措施,重点支持光明区新材料领域相关单位开展优势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及前沿材料等领域研发、生产和服务工作。(撰文:柳艳)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