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重老 借力扬帆 汶水银辉浇灌大国“农”匠之花

时间:2023-06-07 11:05:15来源:实况网

薛丽娜,山东省泰安市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农经作物研究会党支部书记。2008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后,怀揣着让家乡父老“换个活法”的信念,她放弃了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带着男友李宁回到自己的家乡当起了农民,逐步成长为乡村振兴浪潮中“新农人”的典范。

薛丽娜1983年出生于汶水河畔——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一个普通农家,父亲是一名“老农技”,在马庄镇农技站工作37载,薛丽娜从小耳濡目染,生在地里、长在地里,刨过地、打过场,骨子里就流淌着“农民的基因”,源于这样一份对农民的热爱和对家乡土地的情怀,2004年高考时,她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中国农业大学。大学四年,“让农业有所改变,让农民换个活法”是薛丽娜经常思考的问题,她开始逐步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也对农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2008年大学毕业,男朋友李宁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青岛人,执意想动员她一起去胶东发展,薛丽娜从小在汶河边长大,这里作为汶阳田腹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薛丽娜对这片土地有着浓厚的感情。就这样,她怀着一颗扎根农村、返乡创业的信念,努力说服男朋友,与其一起来到了汶水河畔——她的家乡共同创业。

回来不久,就遭到了不少反对和各方面的压力。其中,有老师和同学的不解,有家人亲戚的劝阻,还有来自村民的风言风语,就在她为难时,父亲作为一名老农技给了她莫大的安慰和支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咱马庄又有四万亩汶阳田,正好可以发挥你的专业特长,去干一番自己的事业。”村里的老支书也主动找到她,欢迎她回乡创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有了父亲的理解与支持,面对老支书殷切的期望,薛丽娜更加坚定了信念。种粮食、培育优良品种、建合作社,一个个念头涌上薛丽娜的心头。

万事开头难,薛丽娜和李宁饱尝了创业路上的艰辛。资金问题、土地流转问题、合作社运行问题等等,摆在面前的每一项都是必答题。“那时候乡亲们还不太接受土地流转,所以难以实现土地成方连片。”薛丽娜说。刚开始的几十亩地,都是他们进村入户做工作一点点“磨”出来的。为了节省雇人费用,他们与员工一起划锄、追肥、打药、收割……太阳晒黑了皮肤,手上磨起了血泡,一沾水疼得直咧嘴。“吃点苦不算什么,但不被理解的时候真的感觉很委屈。”薛丽娜说。深松土地是农业部推广的一项作物增产的技术,可在推广中有的农户不理解,有一个农户在深松机下地的时候躺在车前,死活不让动,还有的农户养殖的豆虫死亡认为是合作社无人机喷洒农业所致,指着薛丽娜的鼻子破口大骂。虽然困难重重,但并没有动摇薛丽娜李宁两个人推广科学种田的理想信念。“最高兴的事有两样,一是看到嫩芽破土,二是看到粮食丰收”薛丽娜说。

“学校里学的是理论知识,真正到地里用起来才发现,理论和实际还存在很大差距。”薛丽娜很快认识到,在农村干事,与土地打交道远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于是,她主动去找来老党员、老专家去请教,从一点一滴开始学起,边学边干边成长。孙宪礼、薛传忠、裴兆友、姬广文等一批老党员、老专家,种粮经验丰富,群众威望也非常高,薛丽娜夫妇二人多次上门拜访,请教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邀请他们为合作社的顾问专家。他们也为薛丽娜二人的真诚与执着打动,自2008年以来一直为岳洋合作社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老党员孙宪礼,是合作社的农业技术专家,退休后以帮助青年农民学习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粮食作物品种推广、栽培技术应用推广一线,围绕作物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对种植户进行常年免费培训,从播种到收获开展全程技术指导,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为粮食生产做出积极贡献。有一次,接到合作社工作人员紧急求助电话,孙宪礼赶紧放下手头的事情,直奔老宫村种植基地。走进麦田,孙宪礼俯身仔细观察每一株发病的麦苗,不时回头向身后的管理人员讲解处理方法,满是皱纹的脸上爬满汗珠。在他的指导下,合作社立即制定了病虫害防治方案,使用农用飞行器喷洒农药,有效减少了虫害对小麦的影响,确保粮食稳产增收。

薛传忠,是一位农机管护使用经验丰富的老农机手,也是一名老党员,负责合作社粮食作物耕播种收管全程机械化管理。2018年秋季,合作社发现因常年种植出现土壤板结,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薛传忠提出了深翻技术,通过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力,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当年,合作社深翻面积5000亩。他还根据自身经验,根据马庄镇粮食作物种植区的机械设备配套情况,推行小麦、玉米“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促进农业种植提质增效。这一举措,为粮食颗粒归仓提供了机械技术保障,在合作社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员裴兆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麦良种繁育,不惧酷暑,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小麦提纯,认真把好小麦良种纯度“质量关”。姬广文,善于小麦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控,拥有农用无人机飞行证,在田间地头为小麦生长“保驾护航”,防治面积2万余亩。有了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薛丽娜在家乡这边沃土上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

选购良种,购置农机,聘请技术人员,夫妻二人边干边学,很快见到成效:先后承接岱岳区“配方施肥试验”“夏玉米高产攻关试验”等项目,土地流转面积扩大到160亩。现如今,合作社全流程自主经营土地已达1300余亩,其中最大的集中连片地块600余亩,同时为全镇四万多亩耕地提供订单种植、植保、收获、病虫害防治等社会化服务。而合作社也从起步时的几人扩展到300余户社员。同时,建立的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600亩,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累计引进示范小麦、玉米新品种400余个,开展粮食新技术示范15项,集成推广小麦、玉米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立小麦新品种培育基地200亩,刷新小麦最高亩产全国纪录,培育拥有自主产权的小麦新品系200多个。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她经常邀请专家教授上门服务,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为合作社稳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于金凤常年到合作社围绕小麦病害进行技术指导,多次开展田间课堂培训,助力粮食产量提升。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薛丽娜向镇党委申请成立了马庄镇农经作物研究会党支部,她本人任支部书记,并把“落实惠民政策、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确定为自己的使命。

成为马庄镇农经作物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后,薛丽娜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种粮的积极性不仅是多挣点儿钱,更关系到中国人的“饭碗”。因此,合作社从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只种粮食,誓要带领周边农民走出一条高质高效的粮食产业发展之路。这不仅是父亲临终前对自己的嘱托,更是一名党员的使命和内心的呼唤。为此,她始终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这片广袤的汶阳田里挥洒自己的汗水。“端好粮食碗,走上致富路。”薛丽娜说。

她认识到,农业的发展需要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在搞好自身生产经营的同时,在推进农业“三化”上她努力作好示范,当好龙头,追求更大的社会效益。合作社积极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先后投资400多万元购进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无人飞行植保机等先进机械设备,示范带动周边推进农业机械化。同时,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为本地农民提供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服务,降低劳动强度,让大家都能切身体会到农业现代化的优越性。合作社发展十余年间,共帮助周边农户增收节支3000余万元。

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种植能手同台竞技,展示粮食稳产高产、肥料科学使用、新型农机操作等生产知识和技能。经过激烈角逐,薛丽娜脱颖而出,荣获“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一等奖。“成为了一名“大国农匠”,高兴之余,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几分”。薛丽娜说。2023年,合作社正在规划建设一处汶阳田农耕文化展览研学基地,除了展示农耕文化,同时建成粮食产业发展中心、现代种业发展中心,为村民开展田间观摩和培训,推广粮食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智慧农业展厅,建立作物生长监测等,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推进种业提升。“我的成长离不开老专家的倾力支持,是他们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是经验丰富的他们帮助我将高等学府学到的专业知识真真正正地应用到了田间地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带动更多年轻的技术能手和种植大户,提升种粮信心,为乡村振兴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薛丽娜说。老党员、老专家躬身力行,在助力青年农民创业的道路上献智献策献力,实现了“扶志上增信心、扶技上解难题、扶业上强本领”,推动“新农人”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发挥优势,做出贡献。

新老相传,接续前行。有了老支书、老农技、老党员们的保驾护航,薛丽娜带领泰安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一路引吭高歌,先后荣获“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全国新农民创业创新百佳成果”、“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服务组织”、“省级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泰安市第一批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称号。她本人也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农业劳动者、“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一等奖,入选2022年“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名单(种养能手类),2023年2月25日,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23年1月10日,当选为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荣誉的背后,无不浸透着薛丽娜以诚为本,种粮爱农、为农服务的使命初心,更离不开她那颗扎根农村、用现代农业技术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赤诚之心。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大国农匠的责任与担当。

(赵皆忠)

 

关键词: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