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与成长》
——读王静Sally Wang《荫荫的皮箱》
文/朱希
文学作品中书写逃离的作品并不少见,这算是个经典主题。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娜拉出走》,到加拿大作家门罗的《逃离》,再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鲁迅的《伤逝》等等,是一个被中外作家频频触及的屡见不鲜的创作母题。生活在别处,从一种生活逃离到另一种生活,新的世界在前方等待着。有人是为了逃离生存困境,有的人为了追求不平凡。娜拉选择主动出走了,带着自己的手提包,落幕最后的场景是关大门砰的一声。鲁迅认为娜拉的提包里一定要有钱。年轻作者王静的这部长篇小说《荫荫的皮箱》,荫荫的皮包里承载的不仅仅是钱,更为重要的是梦想。那么点钱,在那个小小的棕红色皮箱里,显然还无法代表全部,准确的说,荫荫的皮箱里是这个女孩子所有对异国美好生活的渴望,梦想和远大前程,她务实,她努力,她想要更好的生活。但是她在坚硬的现实面前却一次次“失败”了,从一个屋子里(从国内,到国外旅居的各个住所)一次次心碎离开。荫荫到底经历了什么呢?又是为了什么呢?这就是这部长篇小说要向我们讲述的一切。
《荫荫的皮箱》与其说它是一本去讲述移民故事的小说,还不如更为准确的说其是一本深刻剖析女性成长的疗愈小说,显然,在这里她的逃离具备了多重意义。主人公柳成荫带着一种摆脱普通人朝九晚五结婚生子的生活,那种父母祖辈生活模型的循环轨迹从而渴求出国,更为美好的未来,也蕴含着更多的忐忑不安。但外国的月亮大概在这么一个正值花样年华、又受到西方文化思想影响的女孩子心中显得格外的圆。人总要有点梦想,万一实现了呢?于是,主人公荫荫毅然决然在25岁生日那天离家,出走异国他乡。
荫荫和所有的外出漂泊的人一样,一开始她的人生目的很务实很简单,首要的是先解决生存问题,工作、赚钱、租房,以及最终站稳脚跟,获得英国的永居签证。未来努力的方向看起来有迹可循,多么可爱充满生气的荫荫啊,带着一点娇气的自私,但让人讨厌不起来。这个二十五岁的姑娘想凭着自己的聪明、坚韧、美丽在英国碰到好运气。
长安居大不易,异国他乡还要再添张签证,一步步艰辛走来,谈何容易。大城市繁华物质背面亦是复杂环境,引用荫荫喜爱的作家狄更斯的那句经典,“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一个毫无依靠的女孩子来到异国,困难并不比预想得要少。甚至第一步都如此艰难,做一个餐饮服务员的机会都需要百般争取。荫荫在非常困难的时候却坚持下来了,一步一步完成了自己的小目标,工作学习攒钱都不误。朝着大目标拿到永居身份而努力,她能在充满浮躁和诱惑的大城市里努力争取到工作签证,但是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也是屡次受挫。如果说曾经国内的一段是段不成熟的关系。书中化更多笔墨着力描写的她的异国三段感情也都以说是均以痛苦而收尾,三个性格背景迥异的外国男人,失败的恋爱经历让她一度迷茫起来,甚而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更为关键的是,他在即将迷茫、沉沦的时节上,因自己的善念、执著等使她从思想和情感的泥沼里,拔脚而出。从而使得她获得了一种拯救。
小说最后一部分是荫荫开始了自己和陌生人的谈话计划,在与多种价值观的对话里她也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观。她的看待问题的思维也因此越来越成熟。观念思想看似无形,力量却是巨大的,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无数人都在自己设限的观念圈子里打转。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话这一部分也显得很有意思。也很有启迪意义。在这期间,荫荫也进入一段新关系,或许亲爱的读者以为作者要给荫荫爱情好结局。然而并不是,而我们的闪闪发光的女主角荫荫还是继续爬起来。她让人不由联想到《乱世佳人》里的斯嘉丽,爱是爱消失的过程,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荫荫最终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不一定需要通过另一半来体现,每个人生活的力量为自己所有,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可以夺走可以否定。但即便如此,人的内心坚定的信念无价,也不可动摇。小说最后结局是开放式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荫荫确保了永居签证,也寻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所在——写作,这似乎是一种使得女主人公荫荫心灵获得无上慰藉,重新找回自我的最佳方式。小说无论叙事、状物、还是深摹人性的心理和情感历程,都娓娓道来,颇有吸引力。
(作者王静在英国伦敦家中)
作者王静旅居英国多年,《荫荫的旅行箱》是她历时五年的文学处女作。也是描写了她最熟悉亦是曾经经历过的千禧年初的英国生活,满满对时代风物的细节勾勒,也能看到那时候流行的事物在我们国家的“此时此地”成为风尚和关注话题。比如小说里出现的算命占卜、冥想、二手古着、心理咨询、有闲阶级、自媒体形式的路人访谈对话、对亲密关系的严肃探讨等等。中国在二十多年里完成了一轮经济腾飞,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极速提升与此带来了精神需求的缺位,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现代人的精神生活生态和这本小说所描述的非常相似。读者与主人公荫荫虽有时空(国家和时代)的差异,但也能在阅读体验到一种微妙的对照,并产生共鸣。大都市高昂的房市、金钱主义功利主义下对人生意义的集体性反思。小说所探讨的问题仍是现在青年人典型的困扰。一方面这本小说呈现了现代女性的成长历程,更为重要的是在中西方文化冲撞、内心自我的迷失和冲突,都在这个名叫柳成荫的女孩身上有所精彩演绎。
(作者王静在英国伦敦闭关写作)
我想无论是谁,读这本书的读者其实都不仅仅是在读别人的故事,那个叫柳成荫女孩的逃离和成长的故事,还能从主人公生身上,她的所思所想、人生困惑可以投射到此刻每个人的身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她其实是这个年轻群体的代言人。
“嘿,十年后的今天你会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在做些什么?”读罢整书,相信作者王静她的追问也会在每个读者的心头回响不已。
2023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