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素有“花城”之称
而在广州这座花城,
有一个地方被称为
“东方阿姆斯特丹”
它就是位于荔湾区的
岭南花卉市场
从地铁五号线滘口站出来,
步行约5分钟登上“扬手即停便民车”,
不到10分钟便抵达了
岭南花卉市场鲜花区的搬迁新址。
今年8月28日,
岭南花卉市场原鲜花区
搬迁工作全面完成,
经过近两个月的经营,
这里已成老商户们线下“对手交易”的新场所、
爱花的市民游客新的“打卡地”。
新址变身“花街”,
布局合理方便买家“按图索骥”
10月17日中午11点左右,岭南花卉市场刚开门就迎来不少前来买花的客人,“我每个月过来这里买花,家里花多到摆不下,但是因为喜欢还想买。”记者看到,家住荔湾区的王阿姨满载一推车的花正往外走。
位于五眼桥西约
岭南花卉市场B区(搬迁新址),
于今年8月28日正式开业,
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 ,
大小商铺、档口1465家。
五眼桥联社累计投入1.3亿元,
新建道路1.3公里,
在功能区域划分、环境治理、
交通疏导、物流配送
等方面均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设计。
如今的岭南花卉市场鲜花区,
道路宽阔平整,
大小商户“百花齐放” ,
置身其中仿若在步行街上“行花街”。
单碧莹的海翔花行是市场20多年的“老商户”,从最早的路边摆摊到老的花卉市场,再到如今升级的新市场,她告诉记者,批发市场的每一次搬迁都“再上一个台阶”。
“现在周边环境更加卫生了,基础设施更完善了,市场的区域分布也更加科学合理了!”单碧莹告诉记者,以前的老市场是20多年前的设计,布局也是自然形成,没有明显的品类分区,早已落后现代市场的发展。搬迁新址后,按照鲜花的品类分成兰花区、玫瑰区等,更方便买家“按图索骥”。
“最近一个月生意很好,特别是周末、节假日,很多珠三角地区的客人自驾游慕名来‘打卡’ ,回去都会带上几束花。进入农历八月后是婚庆旺季,酒店用花比较多,又赶上我们产地的低产期,很多品种出现了供不应求。”单碧莹告诉记者。
商户移步“线上”C端:
客户暴增近40%, 自建微信群日销超5万元
记者推门走进一家进口花卉商铺,店员正对照手机为一位来自佛山顺德的客户进行配货,肯尼亚眼线玫瑰、苹果酱、奥哈拉……价值近300元的进口鲜花现场直接打包,然后通过物流迅速发出。
店员告诉记者,该店主营的花卉从肯尼亚、厄瓜多尔等四十多个国家进口,每天会把当日到货的鲜花发到公司自建的微信群,客户可直接在微信直接下单。
“疫情期间,我们全面开辟了线上渠道,包括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电商平台。虽然店铺以线下B端客户为主,但线上平台开拓后,C端客户增多了近40%,营业额起码提升30%。”该店老板、利达龙总经理叶迎贤告诉记者,目前一天营业额10多万元,仅微信群一天营业额也有5万~6万元。
搭建线上平台:
商户销量较先前增加三成以上
“市场今年2月22日正式复市,是广州市第一批复市的专业市场之一。但由于错过了情人节,复市后初期销量仅为同期三成左右。”五眼桥经济联社党总支副书记、岭南花卉市场总经理王艳珊表示,事实上,春节过后,紧接着几个月是情人节、清明节、母亲节,线下销售恢复缓慢,很多花都压在田里卖不出。
为此,市场方和一个线上做得比较成熟的商家资源共享、合作搭建线上平台,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销售,帮助商户、上下游慢慢恢复销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六月份,市场销量就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七八成。做线上销售业务的商户占比,从之前不到五分之一,提升到了现在的三分之一左右。开通线上渠道后,商户销量比之前增加至少三成。
“线上平台在今年9月1日刚刚上线,目前已有30-40家入驻,对市场内的商户免收手续费。”王艳珊告诉记者,以前人们搭配一束花需要买很多束不同的花,平台上线后,客户可以在线上直接搭配、下单;在运输方面,平台规划了几条路线,分路线运输,很大程度节省包装运输成本;在技术方面,考虑到场内花农都是家庭经营,做直播要投入更多成本,平台专门有团队提供相关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
疫情之后发展出
线上平台的岭南花卉市场,
也让传统“对手交易”式的经营模式
悄然改变。
王艳珊告诉记者,由于花卉产品比较特殊,属于非标准化产品,买家必须详细了解货的质量,来线下亲眼看到货才决定是否下单。现在不仅让B端买家慢慢培养出线上下单的习惯,也带动C端客户大幅激增。
“线上渠道将成为重要辅助,但未来依然需要线下实体店作为强大依托。”王艳珊告诉记者,下一步,在继续完善市场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将请专业团队策划,举办线下的文化活动,提升整个市场的文化内涵。
记者从荔湾区商务局了解到,岭南花卉市场将结合五眼桥村更新改造方案的规划,建设一个集花卉批发、零售、展览、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培训、花卉总部经济于一体,发展多渠道、多功能的花卉综合体。新的花卉综合体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将设鲜切花展示交易区、盆栽精品区、婚庆配套服务区、插花艺术区、花艺文化培训区、电子商务中心等。
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广州已有187个专业市场完成转型疏解
广州市商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广州已有187个专业市场完成转型疏解,并逐步从传统专业市场,向互联网+物流+展示的新型批发交易模式转变,成为集设计、创意、培训、展贸、直播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2019年度,
荔湾区14家专业批发市场
转型疏解工作任务已圆满完成。
2020年度,
荔湾区专业批发市场
转型疏解工作任务为31家,
截至10月12日,
已完成30家专业批发市场的转型疏解任务,
完成比例为96.77%。
预计10月底前可全部完成。
目前广州市专业市场通过转型升级、转营发展、搬迁疏解、拆除关闭、规范整治等方式完成转型疏解,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首先,中心城区一批产业低端、建筑不合规的老旧市场拆除或搬迁,存量低效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激活,为城市转型发展拓展新空间。
其次,产业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多个商圈的专业市场积极从“物业管理方”向“现代产业服务商”转型,助力广州打造时尚“设计之都”“定制之都”,推动专业市场高质量发展。
市区两级政府的强化治理、市场加大投入改造升级,市场形象大为改善,部分市场集聚区及周边的“六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城市环境得到较大提升;通过专业批发市场改造提升,新增微型消防站、公厕、小规模绿地等,公共配套设施逐步得到完善。一些批发市场向商业综合体、餐饮、公寓、医院等业态转营,优化完善社区公共配套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批发市场的业态和模式取得了颇有成效的创新效果,逐步由传统“收租者”的角色,转向产业综合服务。在产品结构、产业链完善、服务内容方式、交易模式上提升阶梯档次,从原先的单一规模竞争,向内容提质、模式创新转变等倾斜,进而在研发设计、品牌推广、产业咨询、售后服务、渠道拓展等环节逐步完善,走上以“服务提升、品牌打造、模式创新”为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