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新一线城市”活力形象出新“出圈” 经济实力与城市形象错配

时间:2021-12-14 08:26:50来源:南方日报

某种程度上,东莞的名与实曾长期处于互相不匹配的局面。

舆论场上的东莞与实际上的东莞,外界看到的东莞与这里居民感受到的东莞,一度有天壤之别。最简单的例子,此前外界以为这个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城市,一定是一个工厂遍地、囱林立的地方,而实际上的东莞,是全国公园数量最多的“国际花园城市”。

有观察人士分析:这样的反差,一方面是东莞起家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产业,产业层次着实不高,给人留下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则是崇尚厚德务实的东莞极其低调,不显山露水,此前也造成了莞商、莞企等群体在舆论场形象模糊。

年来,随着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硬实力的提升,东莞城市形象——这一构成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软实力也在迅速跃升。这体现东莞在各类城市榜单上的进位跃升,科技创新等领域多张城市名片熠熠生辉,“会讲故事”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新优势。

而随着城市实力与城市能级的提升,进入“双万”新阶段的东莞,也呼唤着一个更有活力、更鲜明的城市形象塑造,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凝魂聚魄。

东莞的“名”与“实”,需要一个更畅通的良循环,互相促进、彼此成就。

务实轻名

经济实力与城市形象错配

东莞之名,得天独厚。

这座城市以2460方公里的面积,孕育岭南文明,见证了中国代史的开篇,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推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当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过东莞,金稻飘香的农业县擦拭了一下身上的泥土,转身成为机械轰鸣的“世界工厂”。

生产车间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引得“孔雀东南飞,百万民工下东莞”,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在工厂流水线上忙碌劳作,这是东莞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真实写照。

肇始于“三来一补”的制造业飞速发展,向世人展示了东莞的务实一面,但也为这座城市留下“世界工厂”与“打工城市”的刻板形象。

而随着东莞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这样的刻板印象便与实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错配。

比较典型的案例,便是此前屡屡出现的“倒闭潮”传言。

岁末一旦出现企业欠薪跑路的现象,就常常会被解读为“企业倒闭潮”“老板跑路潮”。而短期内出现个别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经营不善、关停外迁的个案,一些外界媒体就会介入,把个案升级到现象。

分析“倒闭潮”的传言总是反复在东莞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舆论只把目光集中在倒闭的企业,没有注意到倒闭企业的占比、更没有注意到东莞新生的更多且更具竞争力的企业。所以也出现了“倒闭潮”传言越来越盛,东莞经济却越来越好的现象。比如,曾经东莞因为代工诺基亚的工厂倒闭而被外界“唱衰”,这些“误读”的人却忽略了OPPO、vivo等快速崛起的国产品牌也来自东莞。

倒闭潮是与东莞城市形象一度错位的缩影。外界以为东莞只是座工厂遍地的“打工城市”,却忽视了全球最完善产业链所孕育的创新火种;以为东莞是“文化荒漠”,却不知道这是中国代史的开篇地、岭南文明的发源地,公共文化服务渗透到每个村和社区的根脉之中,文艺创作氛围浓厚;以为东莞随着产业转型人口流失,但这里常住人口已突破千万,小学生数量超过上海……

务实轻名,不能适应现代激烈的城市竞争,东莞早已经深刻意识到这一点。

2018年的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的肖亚非(现东莞市委书记)主持会议,指出城市形象是城市的软实力,提升东莞城市形象,是增强东莞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城市形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全面更新目标受众人群对东莞的传统印象,让东莞年来的新发展新变化被外界所广泛了解,力争实现东莞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全方位的、质的提升。

要扭转“名”与“实”的错配,并非朝夕之事。东莞需以移山之决心,一笔一刀为己塑像。

砥行立名

厚积薄发勾勒全新形象

东莞城市形象的“深V反转”,一定程度上始于对东莞各种污名化的反攻,但更得益于这座城市讲故事的素材和水都不断提升。从各类榜单上的排名跃升进位可窥一斑。

年反映城市各项竞争力及相关数据的排行榜上,东莞经常跻身各大榜单前列,并在不少国家级表彰名单中频频亮相。2020年末,东莞收获连续五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成为软实力最为闪亮的展现。

在政商关系指数方面,东莞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一、连续三年居地级市首位,也是“新一线”榜单的常客,受到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

榜单的成绩并非空中楼阁,名声远扬的背后,是东莞多年来在城市经济形象与文化形象打造上的深耕细作,在厚积薄发中讲好了东莞故事。

——在产业转型领域,三部手机的故事让外界看到了东莞先进制造业的水。东莞坐拥华为终端、OPPO、vivo三大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秀企业,智能手机产量占粤港澳大湾区九成以上,全球每4台智能手机就有一台产自东莞。

——在科研创新领域,散裂中子源的故事让外界看到了东莞科技创新的实力。2018年,中国散裂中子源建成,成为世界四大脉冲散裂中子源之一。“大国重器”的落地,不但形成了科研创新产业链,也让更多高层次人才扎根东莞。

——在公共服务领域,图书馆留言者、外来务工人员吴桂春的故事让外界看到了东莞公共服务的温度。去年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一纸留言感动全国读者,书香成为这座城市最大的眷恋,也成为“品质文化之都”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文化体育领域,通过《制造时代》《寻味东莞》等大型纪录片,让外界看到一个在为中国制造的过程中也充满着人情乡愁的东莞。2019年先后举办的篮球世界杯和亚马、莞马,提升了东莞的国际知名度,也擦亮了东莞“全国篮球城市”“全民运动之城”的名片,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东莞。

……

今年发布的2021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排名,东莞从全国261座地级市中脱颖而出,位列全国传播百强榜第二,这是市域研究最权威的排行榜之一,这意味着东莞正变得越来越会“讲故事”了。

城市传播力也一定程度上为东莞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起到助推作用——东莞去年重大项目招引再创新高,全年新引进内外资大项目385宗,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1宗,3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宗,创历年新高;“十三五”期间,东莞人才总量大幅提升,每年人口净流入保持在10万人以上。

实至名归

让城市形象为发展凝魂聚魄

昔日,安逸、巴适是人们对成都的共识,“少不入川”的说法流传千年。然而,年来,成都却成为最吸引年轻人的城市之一。“十三五”期间,共有41万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在蓉城就业发展。成都还位列海归创业最爱选择的城市第三名,正逐渐成为精英们“逃离北上广”后的最佳选择。

除了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外,成都的软实力、文化精神,也是这座优秀城市的加分项。

从国际、国内城市发展经验看,创新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要素,如知名企业、跨国机构、高素质人才,往往会优先选择在知名度高的城市聚集,而城市的知名度又与城市的形象密切相关。

反观东莞,尽管完善的产业链与配套早已让它成为全国实体经济企业家的向往之地,但由于科教文化功能建设上的相对弱势,在城市品质与公共服务上的短板,东莞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而从东莞自身的转型需求和竞争要求来看,城市形象的塑造必须匹配城市的发展方向,才能推动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影响力。

放眼国内外,无论是“一线”还是“新一线”,在提升城市形象“扮靓”自己方面,都十分积极主动。

广州历时六年打造的城市外宣片品牌IP“花开广州”三部曲,诠释了广州从走向世界到拥抱世界,再到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城市升华。

上海、苏州、成都、南京、长沙等“双万城市”打造城市博物馆为文化软实力龙头和抓手,成为带动城市实力与名气,打造人文形象的生动案例。

上海90秒宣传片聚焦人的本身,头部主播李佳琦以“新上海人”的身份为城市出镜,其中反映的“人才新政”展示城市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形象。

今年,佛山面向全球征集城市形象宣传口号,得到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和踊跃参与,短短1个月时间,共收到各地3万份投稿,极具关注度……

因此,对于跻身“万亿俱乐部”的东莞来说,要在国内新一线城市竞争中取得更大优势,必须敢于出新、出圈,对外输出“新一线城市”的活力形象,让城市知名度真正跟上转型发展的加速度,才能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中取得主动,为城市发展凝魂聚魄。

厚德务实,砥行立名。我们希望看到,在制造业的底色上,东莞文明、活力、潮流、温情的一面能被更绚烂的画笔逐一描绘,让一座充满青春、活力、梦想、成长的城市更自信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也相信,勇立潮头的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将体现出越来越温暖的城市气质,成为更多逐梦者的理想归宿。

东莞,终将实至而名归、声名远扬。(采写:龚名扬靳延明郭文君章倩倩何绮莹)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