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江流域横门水道出海口,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山叫“大尖峰”,近一年来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这里,是拍摄深中通道全貌的最佳地点。
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诞生了“前海+翠亨新区”的“网红CP”照:从马鞍岛望过去,深中通道蜿蜒在伶仃洋碧波之上,对岸前海的建筑群清晰可见。
有人形容,翠亨新区是“比深圳更近前海”的地方。
支撑这个观点的最核心要素就是深中通道,一个即将改变珠江东岸和珠江西岸两大经济圈的世纪工程、跨海大道。未来,深中两地车程将从2小时缩短至0.5小时内。
围绕这项超级工程的城市脉动,早有端倪。
2019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也透露出加大“西协”步伐的强烈信号,中山也在这一年正式提出“东进”计划。
手握深中通道这张王牌,再叠加“双区”建设机遇,中山迎来了一次“历史性机遇”。而抓住这次机遇的关键,就在翠亨新区。
从“对接深圳”到“全面紧紧拥抱深圳”
要论CP感的形成要素,“有感觉”是最重要的。
当前,中山对接东岸的迫切性日益强烈,深圳向西“扩容”的动作也越来越频繁。
显而易见,深中通道这一直连珠江东两岸的跨海通道开建后,无论是政府、市场还是来自民间的期待,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深中通道立项前后三个月内,中山周边城市主动与中山市签署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协议,跨区域的干线路网、轨道交通项目进展也快了起来。
与此同时,区域间的协作也水到渠成。
在深中通道的东岸,深圳市加大“西协”步伐,明确提出要“高标准建设‘城市新客厅’”“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最好的技术、最优的方案、最精细的管理,加快前海城市新中心、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光明科学城、大运新城、宝安中心区等片区规划建设”。
在深中通道的西岸,中山市明确提出,坚持将东部沿海片区与中心城区一体规划建设,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顶尖的现代化滨海新城。今年11月16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到翠亨新区调研深中通道建设、新区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情况时强调,翠亨新区要全力打造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率先全面紧紧拥抱深圳,成为中山研发创新、高端产业、科技金融的集聚地,切实肩负起引领、服务中山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从“对接深圳”到“全面紧紧拥抱深圳”,力度升级的背后是决心,也是魄力。
深圳为何越来越“偏爱”中山?
以深中通道和“双区”建设为历史性契机,中山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撬动新一轮大发展的支点。而对于深圳来说,打开发展空间也是必然。
深圳是国内四大一线城市当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也是地区人口密度最高的一个,其陆地面积约是上海的1/3,广州的1/4,北京的1/8。对于“寸土寸金”的深圳来说,对外拓展势在必行,深中通道等大湾区交通网络加速建设完善,珠江口西岸成为深圳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深圳的城市中心西移速度正在提速。纵观深圳近40年的发展,以每十年为节点进行观察,城市中心一直向西移:第一个十年在罗湖,第二个十年在福田,第三个十年在南山,如今是前海。近十年来,深圳西进的脚步也一直没有停下,深圳湾超级总部区、后海中心区、前海蛇口自贸区、会展新城、海洋新城等产业新区域陆续亮相。
有人说,到了前海,深圳西进已进无可进。深中通道的建设,延续了深圳西进的步伐,也打开了西进的新篇。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前海合作区建设的背景下,深圳跨越伶仃洋对接珠江口西岸的意愿更为强烈。今年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方案》(下称《方案》),前海合作区面积扩展为原来的8倍,从14.92平方公里增到了120.56平方公里。新的区域将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机场及周边片区、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片区等区域全部纳入。政策进一步向西部倾斜,资金进一步向西部集中,深圳彻底西进,这是外界对前海扩区最鲜明的论断。
在大前海时代,深圳更需要西岸,更需要中山。进入前海大开发和大发展阶段,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核心引擎角色进一步凸显,城市能量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方案》提到,开发建设前海合作区对“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中深圳也提出“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激发区域整体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战略效应、辐射引领效应。
深圳注定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世界的深圳。通过深中通道,内地的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增加了一条直接通道,深圳这座超级城市也迎来空间更广阔、产业链条更成熟的珠江口西岸腹地,机遇无限。
而深圳西进的首站是中山,准确来说,是中山的翠亨新区。当前,翠亨新区已明确提出要全面紧紧拥抱深圳,释放的“追求”信号明显。
深圳也给出了积极回应,在今年6月深圳市发布的《规划纲要》,在区域和交通发展规划等方面,在珠江西岸城市群中,多次提及中山,“偏爱”表露无遗。
“两情相悦”才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让深圳爱上翠亨新区,中山已经铺开一系列的城市建设和规划。
深中同城:向30分钟通勤圈迈进
“穿越深中通道,从深圳到中山,24公里,15分钟。”——某种程度上来说,深圳与中山、翠亨新区的深关联要从深中通道算起。
今年以来,一张关于深中通道通行网络地图在朋友圈热传。30分钟的通勤距离,对于现代都市来说,比45分钟以内通勤目标还要短;放在基层,这是一个镇街之内的通勤范围。
双城距离之变,深刻影响着外界对深中同城的期待。
深中通道在东岸接入深圳前海新区的机场及周边片区路网,西岸着陆点则在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翠亨新区“首站”地位突出。以翠亨新区为计算起点,中山将成为继东莞和惠州之后,第三个与深圳直接接壤的城市,进入“零深城市”行列,对接东岸资源更为便捷。
而对于深圳来说,曾被伶仃洋隔阻的珠江口西岸是一块“新大陆”,要真正向西,摆在眼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搭建以深中通道为核心的跨江跨洋交通网络。
按照《规划纲要》,深圳将向西构建功能清晰、结构合理的多元跨江通道体系,加快深中通道建设,开展伶仃洋通道建设研究论证。同时,协同周边城市推进轨道一体化发展。
今年公布的《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草案)也透露了深圳更多的交通西拓规划细节:到2035年形成“三路四铁”的跨珠江口通道布局。“三路”指外环高速公路西延跨江通道、深中通道和深珠高速公路通道;“四铁”即深茂高铁(深圳至江门段)、深南(深圳—南宁)高铁、中深惠城际(深大城际西延线)和深珠城际的跨珠江铁路通道。
以深中通道为界限,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由广州和深圳主导的两大都市圈,翠亨新区正处于这一中点,区位显要,在深中通道加持下,翠亨新区在深圳“三路四铁”跨珠江口通道网络中成为“绕不过的点”,其中。深中通道和中深惠城际(深大城际西延线)的西着陆点都位于翠亨新区。
深圳提出通过完善“三路四铁”跨珠江口通道体系,推动深圳都市圈城际线网规划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一小时都市圈”。而翠亨新区有望与深圳走得更近,除了直接相关的深中通道和中深惠城际(深大城际西延线),通过内部交通网络对接,翠亨新区与“三路四铁”的其他线路快速对接,进入深圳的”半小时都市圈”范围。
走向西岸的深圳企业
向西拓展被写进深圳市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是深圳未来五年的重点。其中,强化“西协”力度,优化西部向湾格局,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产业是深圳西部向湾的“先锋”,深圳企业和项目早已跨江而过。
深圳有多爱翠亨?企业最有发言权。在近两年落户翠亨新区的企业中,不少来自深圳。这些带有深圳基因的企业都有着开拓大湾区乃至更广范围市场的雄心,带动效应明显。
今年1月动工建设的华润燃气大湾区总部项目首家央企总部落户企业,拉开了翠亨新区央企总部经济业态建设的帷幕。项目建成后,华润燃气将把业务总部及产值税收整体转移,建设或迁入调度运营中心、设计院及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及产业孵化中心等,并引进华润集团其他产业,年产值有望在5年内达100亿元级别。
落户的深圳企业和项目也有来自“小众”领域的。去年底,古尊表业、星皇科技、雷诺高精密三个来自深圳钟表行业领域的项目集中动工。对比华润燃气大湾区总部等“巨头”项目,上述三大项目体量偏小,三者建成投产后年均总产值约为30亿元。但深圳钟表行业是国内乃至全球钟表行业低调的“冠军”。在2020年度中国钟表行业十强排行榜中,深圳企业占据了一半。作为“中国钟表之都”,深圳是全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钟表产区之一,拥有完整的手表产业链,现有钟表企业超过1500家,年产值680亿元,产值、出口值、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随着深圳西拓的步伐,深圳钟表企业“扎堆”落户翠亨新区,带来的不仅是项目,更是产业链条和产业的聚集效应。
“高精尖”领域的深圳企业也先后进驻翠亨新区,包括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来自电子信息、健康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隐形冠军”。深圳已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促进产业园区共建、产业梯队转移、产业链协作机制。同时,深圳将加快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重点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低碳、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翠亨新区也正多维发力,完善产业平台承载能力,优化人居和城市环境,以服务和环境留人引项目。目前,翠亨新区对表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时间节点,制定了新区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倒排工作,加快优化新区交通路网、市政配套、政策配套、人才服务等软硬环境,区内交通主架构已基本成型。
在产业领域,对接深中产业拓展走廊建设是重点。依托大湾区未来科技城、中山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精密装备仪器园、江波龙等深圳转移产业,新区提出打造对接深圳等珠江东岸优质创新资源要素的核心空间载体,并在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领域重点发力。截至目前,精密装备仪器园和康方湾区科技园等项目实现部分或全部主体结构封顶。
可以预见,随着深中通道等大湾区交通网络完善,深圳产业资源的外溢辐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深圳与翠亨、中山有望迎来面更广、程度更深的合作格局。(●南方日报记者雷海泉罗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