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加快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23项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再改革

时间:2022-01-05 11:20:11来源:长江日报

瞄准“比肩国际、全国最优”目标,武汉连续两年被列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2022年第一个工作日,长江日报记者探访我市市场监管、税务、金融、法院、政务服务等部门,了解今年我市全面对标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加快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的相关举措。

■容缺审批企业少跑腿,今年围绕23项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再改革

“武汉营商环境好,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得到。”1月4日,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的办事人员刘先生,再三向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外资窗口工作人员刘晓艳表示感谢。

原来,该合资企业由于一位董事和一位监事需要更换,公司章程部分信息也要作修改,需要到政务中心办理变更(备案)登记。不凑巧的是,企业股东给予总经理的授权书已过期,办事人员称他没有注意到该授权书已过期,但企业办理此次事务较为紧急,而企业股东在外地。如果是以往,需要回去重新签署授权书才能办理变更。

刘晓艳向刘先生介绍可以容缺审批,在和企业沟通后,当即为该企业办理了变更(备案)登记,后续将授权书修改后再补交。

记者从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新的一年,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释放各类场所资源,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积极会同市职转办(市政数局)推进“证照分离”“一事联办”“一业一证”等改革,牵头研究制定并实施“我要开早餐店”等11项“一事联办”实施细则(试行),围绕23项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完成“免提交”“硬减”等改革要求,并逐项制定流程再造方案,持续提升市场主体准入准营效能。

■税务部门主动联系企业退税,今年针对小微企业退税“无纸质申请、全程网上办”

1月4日,武汉市青山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企业拿到了646万元的退税,这是武汉市税务部门主动电话联系她的,“以前是企业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企业”。

聚焦市场主体更深层次“急难愁盼”问题,让市场主体强起来。新年伊始,武汉税务围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持续推行“以数治税”精细服务,通过“智慧云综合数据台”,精确“供需”匹配,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分门别类“点对点”推送税收优惠延期、小微企业税费新政、简并税费申报等政策。

此外,武汉税务推出的“年度纳税缴费账单”,不仅对减税降费政策进行效应分析,还能随时查询企业减免税信息、退税信息等优惠享受情况。

下一步,武汉税务部门将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高效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非接触办税”。继续推行“专班预审+服务前置+分类处置”增值税留抵退税工作法,通过对纳税人进行点对点的辅导,实现增值税留抵退税全程网上办。针对小微企业的“无纸质申请、全程网上办”——“无申请退税费”新模式,将退税“红包”主动送至纳税人手中。

■“汉融通”一天新增银行放款26.62亿元,今年加快上线创业担保贷款、青创贷等创新创业产品

新增46家入驻企业、新增119笔融资申请、新增银行放款26.62亿元。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汉融通”数据再次刷新。

作为承担了“301”贷款、首贷申请以及政府纾困贷款贴息多项工作的公益服务台,“汉融通”已成为武汉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新渠道。

“完成申报流程只花了10分钟,纾困贷款贴息政策为我们中小企业减轻了资金成本。”武汉天畅车辆灯具有限公司高管秦永芳说。

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介绍,目前使用的“汉融通”台,实现了台与经办银行、智慧城市数据中枢的系统直连,根据借款人授权,汉融通可直接向经办银行、市直相关部门提取贴息申报所需数据,企业全程通过汉融通官网或微信小程序就能完成申报。

不仅是申报程序缩减,从申报到贴息的整个流程也进一步精简,升级后的汉融通减少了人工操作,全部线上完成。目前2021年的第一笔贴息已于去年12月30日到账,全部流程仅花了15天。

新的一年,我市将以汉融通为基础建设地方征信台,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挖掘政府大数据价值,与商业银行合作,持续创新汉融通“301”线上金融服务模式。加快上线创业担保贷款、青创贷等创新创业产品,建设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专区,让金融活水更为精准滴灌到企业。健全贴息申报、风险补偿、奖励补贴等功能,实现财政金融政策执行的全线上管理。进一步汇聚担保、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多元的公益金融服务,为武汉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纾困解难服务贡献力量。

■“一键”办理民商事案件网上立案,今年要实现诉讼收退费网络化、收据电子化

“打开您的手机微信扫一扫,扫描这个微信小程序的二维码。接下来,就出现湖北移动微法院的小程序,然后首页这里有一个‘我要立案’,点击进去……”1月4日下午3时许,市民刘先生来到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咨询网上立案相关事项,负责网上立案咨询和审核的武汉中院立案一庭法官助理李仙雅耐心解答他的疑问,并在手机上协助他进行操作。

据悉,2021年,为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切实解决“立案难”,武汉中院细化规范网上立案审核工作流程,明确要求全市法院对网上立案的申请,必须于系统收到材料日2日内完成审核,全市两级法院民商事案件网上立案步入“快车道”。同时,打通法官办案系统与移动微法院、律师服务台、在线调解台的信息壁垒,落实无纸化诉讼要求,当事人和律师再也不需要到法院走流程、催进度,所有数据在网上跑。2021年,全市法院网上立案占全部立案数的56%,中院网上立案数占比接70%。

武汉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法院将不断优化在线诉讼活动体验。聚焦群众诉讼新需求,推进诉服大厅全面建设,推广“一中心、六台、十八个应用系统”,升级武汉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12368热线等台,实现诉讼收退费网络化、收据电子化,为当事人提供全域、全时诉讼服务新体验;加强与市场监管、邮政、公证等单位合作,争取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理解与支持,推进评估、鉴定、送达等司法辅助事务线上线下集约化办理,方便当事人“一键”办好各项诉讼事务。

■城市圈“跨市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已有319项,今年推动更深更广证照数据共享

1月4日下午,记者探访武汉市民之家。新年上班第一天,宽敞的政务大厅内暖意融融,不少服务窗口前有群众和企业工作人员正在办理业务。

在政务大厅入口的一块电子显示屏上,记者指尖滑动屏幕,看到其中展示有武汉城市圈“跨市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两批共计319项。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家、湖北省关于“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工作要求,今年将在充分征求武汉城市圈各城市意见的基础上,再梳理发布一批圈内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推进更多民生高频事项“跨市通办”,解决群众“异地跑”“多地跑”等问题。

依托湖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台,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圈通办系统,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强化沟通协调,确定统一收件、受理、办理标准,非必要提交材料不要求群众提供,推动更深更广的证照数据共享,方便群众办事。

与此同时,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还将强化“跨市通办”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持续提升窗口服务质量,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打造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胡义华龚劼程思思陈勇汪洋通讯员/李春明程文辉王田甜汪丽玲崔伊灵展慧统筹/长江日报记者胡义华)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