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加快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1-06 10:49:40来源:贵阳日报

工业强则省会强,工业兴则省会兴。年来,乌当区把强工业作为“强乌当”的首要任务,聚焦主导产业、首位产业,坚定不移实施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高效提升全区工业经济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2021年前11月,乌当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9.09亿元;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49亿元,同比增长9%;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3.32亿元,同比增长34.4%。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乌当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存在的短板,如产业承载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产业链条需要进一步补齐和完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如何补短板强弱项,是乌当区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也是奋力开创“美丽乌当·活力新城”新未来的题中之义。

为此,乌当区坚决落实“强省会”行动,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任务、第一推动力、第一工程,加快发展以中医药和医疗器械为主导的医药制造产业,做大做强中药民族药优势品种,打通中药精深加工、医疗器械、研发孵化、检测认证、物流集散全产业链,打造以化学药、生物药为重要支撑的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推动“强省会”开好局、起好步。

产业链条不够完善 产业承载能力不足

创建于1995年8月的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乌当区成长起来的企业。从创业之初的小公司,成长到今天的全省中医药制造龙头企业,它的快速成长,折射出乌当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在新天药业副总经理魏茂陈看来,乌当区健康医药制造产业年来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但依旧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特别是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上下游环节有待加强,健康医药研发服务、物流、中药质量检测等上下游环节和配套基础较差,需要进一步提高。

“拿新天药业来说,我们生产药品所需的贵州道地药材,目前在乌当区甚至省内都没有形成大的种植基地。而作为企业发展核心的技术研发,目前主要将研发中心建在上海,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人才本地化供给不足,成为企业研发创新和发展壮大的瓶颈。”魏茂陈说。

从全区层面来看,乌当区健康医药制造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体量,但全国规模优势、集群优势还没有形成。“制药领域药品结构单一,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目前主要以中成药、民族药口服制剂为主,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较高技术含量的生物制品、首仿化学药、医疗器械等方面的发展较为滞后,需进一步壮大和建强产业链条。”乌当区工信局副局长刘明利说。

具体来说,全区健康医药制造产业缺乏引领型龙头企业,医药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没有一家超过50亿元级的医药制造企业,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及国资背景的龙头企业带动,医药制造仍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上游研发、种植,下游包装、物流及环保处理等环节有待补充完善。与全国相比,缺乏龙头大企业引领,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十三五”期间,乌当区健康医药产业市场主体新增646家,但生产类企业仅新增44家,大部分以医药及医疗器械销售、医药流通等中小型企业为主,医药产业的总体规模不大。

眼下,乌当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最显著的短板,是产业承载能力不足。“目前,乌当区土地资源紧张,剩余可建设用地指标不多,且符合规划用地较少,实际可利用的土地紧缺,加之工业产业用地储备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项目招商和落地难度加大;园区承接力不足,园区道路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受政策、资金等影响。”刘明利说。

放眼未来,要实现工业大突破,亟需补齐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短板。乌当辖区缺乏研发机构和相关高等院校的入驻,科技创新能力弱,医药企业存在新产品储备不足,企业发展空间、研发能力、管理水、产品更新换代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健康医药企业普遍面临中高端人才缺乏局面,高端专家级人才、研发人才和高水管理、销售、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人才本地化供给严重不足,成为企业研发创新和发展壮大的瓶颈。

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增强实体经济动力,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

乌当区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任务、第一推动力、第一工程,围绕健康医药和电子信息制造“一主一特”产业,以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总引擎,坚持推动大健康产业实体化发展,加大对大健康医药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健康医药集群发展,加快建设贵州中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园,加速形成以中药生产加工、医疗器械制造、物流集散等为支撑的产业集群;聚焦电子信息制造业,大力发展基础元器件、电子材料、机电组件等产业,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引领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新天电子元器件产业园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中高端电子制造集聚区。

从产业结构来看,全区现有健兴药业、新天药业等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11家,医药企业持有药号140个,拥有专利93个,48条生产线通过新版GMP认证,在产药品有112个,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产品1个,亿元级产品9个,经省认定的医药名牌产品18个,纳入国家基药目录产品14个,进入医保产品25个;从产业投资来看,“十三五”期间,实施健康医药制造产业重点项目29个,累计完成投资59.9亿元,已投产项目21个。

从产业链条来看,在中医药和保健品上游环节,种植繁育、中药材种养殖发展薄弱,且尚未建立中药材交易市场;在化学药上游环节,化工原料、药用辅料都缺失;生物药上游环节生物原料缺失;医疗器械上游电子元器件培育了振华集团,属于优势环节,医用材料、结构件产业缺失。健康医药产业上游还有医药研发服务、制药设备、医药包装,乌当区医药包装发展较好、有一定的基础,但医药研发服务发展薄弱,制药设备产业缺失。

在中游中医药、化学药、生物药、保健品和医疗器械五大类中,乌当区中医药发展较好,其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培育了健兴药业、新天药业、威门药业等龙头企业;化学药、生物药、保健品、医疗器械领域发展较为薄弱,多个细分领域处于空白。

在健康医药产业下游流通、销售和终端应用中,医药流通、医院发展较好,医药电商、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和健康服务机构发展薄弱。

实施四大举措 推进工业大突破

“强省会”首先强产业,强产业重点强工业,强工业聚焦强制造业。要破除新型工业化发展瓶颈,必须敢于直面短板,做到决不满足现状,以重点产业的突破发展带动工业经济整体水上台阶,以工业大突破为“强省会”提供有力支撑。

精准发力补短板,动真碰硬求实效。乌当区将全面落实“强省会”行动决策部署,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争当“四新”排头兵,抓企业、抓产业、抓园区,以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总引擎,走好工业倍增、协同发展新路;加快发展以中医药和医疗器械为主导的医药制造产业,做大做强中药民族药优势品种,打通中药精深加工、医疗器械、研发孵化、检测认证、物流集散全产业链,打造以化学药、生物药为重要支撑的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健康主导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强产业

建设以先进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乌当区将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打造医药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协同发展的现代工业集聚区;加快发展以中医药和医疗器械为主导的医药制造产业,做大做强中药民族药优势品种,打通中药精深加工、医疗器械、研发孵化、检测认证、物流集散全产业链,打造以化学药、生物药为重要支撑的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实现医药制造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

乌当区聚焦中高端制造,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打造“军工龙头+民营推进器”的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消费电子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领域。到2025年,实现装备制造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

乌当区聚焦食品加工业,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导向,联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形成畜禽精深加工、休闲食品、烘焙食品、调味品等多业态并进的食品产业集群,提升农特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到2025年,实现食品加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乌当区聚焦数字经济,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产业,提升数字产业化水;推动现代物流、检验检测、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上中下游产业融通发展、有机衔接。到2025年,实现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优化以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开放

乌当区将着力强化园区功能布局,建强贵州乌当经济开发区台,打造千亿级贵州中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园、五百亿级军民融合产业园、百亿级特色食品工业园、百亿级大数据融合发展产业园,巩固“1+4”开放发展台,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试验区新增长极。

以要素聚集促产业聚集。乌当区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保障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产业空间需求,提升园区承载力;推行“亩产论英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园区投入产出率;优化园区管理结构,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运营,实现园区和企业双赢。

以产业聚集推动园区发展。乌当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项目库,实现工业项目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效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区内企业与厦门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与贵州科学院、贵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促进“政产学研用”融合,共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台,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

强主体

壮大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市场主体

乌当区将全力培育壮大规模以上企业,大力引进和打造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企业总部,发挥优质企业、领军团队的关键带动作用;围绕“四化”特别是工业项目招商引资,以“两图两库两池”建设为抓手,采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招引更多头部企业、优强企业,嫁接引入更多中高端资源,助推高质量发展。

同时,深入开展“千企改造”工程,加快中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开发一批有标志、带动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转型。支持健兴、新天、景峰等存量药企智能化改造。支持中国振华(集团)、中航力源液压、万江机电等军民融合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支持高新惠诚、五福坊、贵州龙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种类,打造药食同源类中高端保健品,培育更多具有乌当标识的“两品一标”产品。支持好活科技、医渡云等一批成长好、潜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

强人才

培育区域开放发展新优势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2021年12月,乌当区出台了“人才兴区”十二条措施,在构建一体化人才服务台、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建设人才创新台、鼓励人才提升学历、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引进人才、住房保障服务、生活便利服务、文化旅游服务、子女入学服务、医疗保障服务、续建人才档案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人才对重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汇集天下英才,广聚人才兴区,为乌当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强省会”行动中作出乌当新贡献、彰显乌当新力度。

环境好则人才聚。乌当区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建立“招——安——服”全生命周期工作体系,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构建政商“一家亲”的优质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进得来、留得下、发展好。(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樊荣/文 通讯员 韩德贵/图)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