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开放创新打造“筑梦空间” 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时间:2022-03-30 09:35:02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一缕发”的时尚风韵,催生出每年逾10亿美元的跨境电商交易额,成就了许昌“头顶时装之都”的美誉;放眼世界求共赢,许继集团在“一带一路”上行稳致远,东南亚、非洲甚至西欧、北美的电网,都留下“许继智造”的烙印……许昌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数据显示:2021年,许昌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54.6亿元,同比增长88.6%,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其中出口额达到212.7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保持全省第一。

常住人口居全省第12位、土地面积居全省第13位的许昌,何以成为全省排名第2位的出口强市?该市打造开放强市的“密码”何在?

1

机遇之门坚定不移走好开放之路

3月28日,在河南瑞贝卡集团假发生产车间,一排排技术工人正在精心制作各种款式的假发产品。不久后,这些时尚新颖的高档假发产品就会出现在纽约、巴黎等城市的商店里。

“占领市场需要抢占先机,新产品早到货一天是畅销品,晚到货一天就可能成为滞销品。”瑞贝卡集团总经理郑文青说,“开放带动,让我们把‘头顶时装’事业拓展到了全球。”

唯有大开放,才有大发展。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开放强省。

在许昌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史根治指出: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加快建设开放强市。

坚定不移走好开放之路,让许昌张开了腾飞的翅膀。

——这组数据,让人振奋。自2016年以来,许昌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717.4亿元,实际吸收外资38.5亿美元,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90.8亿美元,成为全省排名第2的出口强市,获评全省对外开放先进省辖市。

——这组数据,让人惊喜。许昌创造开展对德合作,累计签约优质项目139个,落地项目69个,签约项目和落地项目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全省唯一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花落莲城。

——这组数据,让人赞叹。许昌的贸易伙伴遍布六大洲,产品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跨境电商台上,每10顶假发中有6顶来自许昌。

开放兴,许昌兴。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加快构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机遇与挑战并存,开放的许昌如何再创辉煌?

“面对新的‘发展之问’,我们必须精准定位,实现内外要素资源大整合,打造人才汇集、要素汇聚的开放新高地。”史根治说,许昌要以更加宽广的思维眼界谋划开放新思路,以更加精准的对策措施构筑开放新格局,以更加高效的体制机制争创开放新优势。

2

转型之路以开阔的胸襟拥抱世界

一面是环境资源约束趋紧,一面是不锈钢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发展的路该如何走?这一度是河南晟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国伟苦苦思索的问题。

如今,庞国伟的问题已迎刃而解:通过与德国公司的技术合作,引入了全省首条不锈钢六连冷轧生产线,推动企业走提质升级之路。

3月27日,在该公司120米长的不锈钢六连冷轧生产线上,看不到工人们繁忙作业的景象,从开卷、上料到轧制、成型,全都由电脑智能控制。“这条生产线采用了德国西马克技术,以前需要100多人流水作业,现在两三个人就能轻松操控。”庞国伟说。

以“德国质量”对接“许昌速度”,许昌对德合作精彩不断。2016年以来,德国80多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先后来许昌考察;许昌经贸代表团10多次大规模赴德交流,100多名许昌企业家参与其中。

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许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并购和全球布局。

总标的6.285亿元人民的巴基斯坦默蒂亚里—拉合尔±660千伏直流输电项目,吸引了众多世界级企业竞标。拥有过硬技术和一流工程质量的许继集团,拿下了这个重大项目。

“这个项目输电距离878公里、输送容量400万千瓦,是巴基斯坦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距离最长的输电线路。”许继集团国际业务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赵斌说,这是许继集团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西继迅达电梯公司将业务拓展至东盟、中东,电梯订货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以往我们只是盯着国内市场,如今我们沿着‘一带一路’的‘世界地图’考虑发展方向。”西继讯达电梯董事长刘金忠说。

如今,许昌市瑞贝卡集团、万里集团等20余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设立境外企业(代表处)40家,对外投资中方协议额累计达3亿美元。

3

电商之网跨境台叫响许昌品牌

一只蜜蜂的飞行距离有多远?许昌市蜂产品从业者的答案是:全世界。

每天傍晚,在长葛市官亭乡尚庄村,圆通、韵达、顺丰等10多家快递公司的车辆准时停在村口的公路上,村民们把包装好的蜂产品和养蜂机具从家里运出来,装到车上,发往全国各地和海外。

尚庄村仅有525户村民,却有200多户做电商,“甜蜜产业”越做越大,每年电子商务交易额逾2亿元。

像尚庄村一样,许昌市直接从事蜂产品电子商务的人员有1500多人,蜂蜡出口量占全国的80%,蜂胶出口量占全国的75%。

以网为“媒”,“头顶时装”通达四海。

3月26日8时,在位于许昌市东城区的全球速卖通许昌发制品跨境电商直播基地,一身欧美嘻哈风装束的“90后”女主播刘强面对镜头,用流利的英语跟海外网友打招呼,开始了两个多小时的直播。她动作娴熟,肢体语言丰富,最快时在一分钟内换了15顶假发。

“在线下专柜销售时,我每天可能最多接触10来个客户。可在速卖通上,一场2小时的直播就让我接触到了全球700多个客户。”刘强说。

许昌是世界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全市发制品企业达280多家,拥有上千个产品种类,发制品产业链条从业人员30万人。

在全省唯一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43岁的发制品经营者赵晓军登录许昌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台,轻松完成了一笔13.8万美元的发制品订单。

“小”试点,大能量。在疫情冲击、国际贸易局势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加速推动许昌从“全球假发生产中心”向“全球假发集散中心”转型。

跨境电商叫响了许昌品牌。许昌市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有2500多家,跨境电商经营范围涉及发制品、蜂产品、人造金刚石等领域,触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政策之助中原腹地成为开放前沿

打开家门,迎进客人,如何才能留住客人?

作为全省对德合作的一张名片,德国百菲萨集团投资5000万美元的电炉不锈钢除尘灰项目,落户长葛市大周循环经济产业园。从考察洽谈、证照办理到开工建设,这个中德合作项目落地仅用时200天。德国百菲萨集团总裁哈维尔·莫林纳为之感慨:“这是百菲萨在中国落地速度最快的项目,让我们对未来合作更有信心。”

“在招引项目的激烈竞争中,单纯的优惠政策对外商的吸引力已不是很大,外商更看重的是投资环境。”许昌市商务局局长郑璐介绍,许昌市依托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台,持续优化环境,全力打造开放招商的优良生态。

许昌市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了1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支持许昌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深化国际合作。

在许昌的决策者看来,虽然许昌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更要清醒地看到,许昌在开放理念、规模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距离,还有招商模式单一、出口产品结构不优等结构瓶颈亟待破解。

更高水的开放,是许昌奋进的方向。

——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战略、基础工程紧抓不放,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确保营商环境始终保持全省前列。

——持续深化对德合作。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加强与德国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合作,设立许昌驻德国办事处,加快中德(许昌)产业园建设,打造中德合作城市典范。

——不断提升招商实效。与时俱进创新开放招商方式,动态完善重点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推行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招商新模式、新机制,推动招商引资向高端化提升。

许昌将唱响开放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开拓创新、担当奋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最佳“洼地”,迎接开放发展的新春天。(本报记者王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烜)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