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以工业化思维做强现代农业 农业高质高效正在成为现实

时间:2022-04-27 08:46:44来源:珠江时报

“公司内的3000亩鱼塘已经完成标准化改造。”4月26日,广东省人大执法检查组到南海区西樵镇何氏美丽渔场开展执法检查时,何氏水产项目经理陈贺透露,改造后每亩新增养殖效益超2万元,农民从事水产养殖业的积极也被调动起来了。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历史地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4月以来,南海佳音不断:南海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全国唯一以“现代农业融合专精特新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落户南海……

对工业城市南海而言,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让南海有条件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然而,一个工业强区何以留住农业,又将如何做强现代农业?南海探索出一条新路径:以工业优势带动农业发展,让工业经济、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间找到契合点。

百年传承到现代活力

4月,谷雨润万物。在狮山,农田集约化程度高的颜峰村,农机入场,稻苗满载;在西樵,葱茏的桑树林里,红中泛紫的桑葚缀满枝头,游园摘果成为不少人的出游计划;在九江,广东香良水产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打捞起鲜活的鲈鱼,在生产车间经过一道道工序后,将其制成一份份预制水产品……

这是工业南海的另一面。2021年,南海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三千亿元大关。在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光环下,不少人可能会忽略,南海也是一个有着深厚农业基础和农业产业发展优势的城市。

桑园围,始建于宋,兴盛于清,因围垦灌溉而“生”,因合围防洪而“盛”,逐步形成中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被称为“粤东粮命之区”“蚕桑千里沃壤”。桑园围孕育出闻名遐迩的桑基鱼塘,也催生了珠三角蚕桑经济。

“鱼花,细如针,一勺辄千万,唯九江人能辨之。”500多年前,九江人便开始在西江捞鱼花,依托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水文资源,九江江河装捞鱼花渐成产业体系,淡水鱼苗业享誉全国,九江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国淡水鱼苗之乡。

数据显示,2021年,南海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淡水鱼养殖面积10.67万亩,产量16.62万吨,综合产值84.5亿元,年鱼苗孵化量1898亿尾,产值达7.1亿元,获认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发展水全国领先。

对南海而言,发展农业不只看经济价值,更应看到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

在桑园围成功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后,2022年,南海区发布桑园围水脉规划,整合联动西樵、九江、丹灶三镇资源,通过区域联动发展、保育自然生态、振兴岭南文化、示范乡村振兴,焕发时代生机。

作为工业城市,南海对发展现代农业的筹划有迹可循。2018年,南海提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2019年,南海提出“全方位全领域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打造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20年,南海提出“用好用活全区60万亩农用地,积极打造一批连片规模现代农业园区”。

2021年,在对“十四五”时期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时,南海提出“推动农业农村迈向现代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现代农业与乡村融合发展,更高水推动‘五个振兴’”。值得关注的是,在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报告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创新发展。这意味着伴随着佛山的城市发展进入到新阶段,农业发展也从“传统”迈向了“现代”,南海将大有可为。

从“一道菜”到一个产业园

“八分钟一道菜”“居家必囤,加热即食”……在疫情影响下,“宅经济”日渐崛起。在南海的各大商超里,预制菜越来越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广东何氏水产公司就表示,今年以来,何氏水产预制菜销售额已经突破3000万元大关。

有关研究报告称,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或将达5165亿元。南海也积极作为,站上千亿赛道竞速。这也透露出一个制造业强区对做强现代农业的考量:预制菜或许对高质量发展贡献有限,但却是工业向第一产业的延伸,将有效带动南海农业现代化和农用地集约化。

在九江镇,从事加州鲈等现货水产品加工和物流配送的广东香良水产有限公司,是做“预制菜”的代表企业。如今,该企业的配送网络已经覆盖北京、武汉、天津等50多座城市,每天销售量超10万斤。这是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在做强现代农业上做出的示范。

与广东香良水产有限公司一起形成集聚效应的还有8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他们都在南海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内。4月2日,这个产业园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数据显示,南海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形成覆盖全国一百多个城市的成熟销售网络,运量占全省30%以上。2021年,园区淡水鱼养殖面积10.67万亩,产量16.62万吨,综合产值达84.5亿元。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强现代农业?南海把农业示范园作为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充分发挥其产业集聚、主体集中、要素集约的台载体作用,加快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在掌握农地资源属的基础上,南海结合“东部花卉苗木产业区、中部畜禽养殖产业区、西部优质水产产业区”发展定位,围绕“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品”发展思路,以5个万亩农业示范片区原有规划为基础,与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区、农田环境整治、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等工作相衔接,重新制定一份总规划。

如今,南海正按照计划实行巩固提升和重点突破“分步走”战略,重点打造西樵渔耕粤韵园区、九江现代农业产业园、丹灶有为水道、狮山都市智慧农业示范园、里水万顷园艺世界5个万亩农业示范片区核心项目,以点带面促进万亩片区整体环境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提高。

2021年,南海已向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投入超4.8亿元完成77个项目建设,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1家,创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10个,农业高质高效正在成为现实。

从“农业思维”到“工业思维”

40多年前,南海通过农村改革拉开改革开放序幕,如今,全面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正不断纵深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然而,当前南海的农业发展仍然面临生产规模小、农用地零散、合作关系松散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直面土地碎片化的掣肘。年来,南海以“地治改革”为牵引,激活南海农村持续发展的活力,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2年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工业化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打造5个万亩农业示范区,完成5000亩鱼塘升级改造及尾水治理,发展水产品预制菜产业,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土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集约土地是实现农业连片集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规划5个万亩农业示范区,南海进一步打开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

此外,南海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计划,探索出台了集约奖补政策和政府统收统管模式,激发农地连片集中开发和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并探索农地资源转移补贴机制,打造规模连片农业生产空间。

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随着5个万亩农业示范片区的建设不断提速,一个个农业示范园、示范区拔地而起,一批批龙头企业陆续入驻南海。

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为了不断做大做强产业供应链,何氏水产以“公司+农户”模式,驱动农户、基地整合,带动上游合作农户超过1.8万户。

何氏水产项目经理陈贺介绍,何氏美丽渔场项目的建设提升了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池塘亩产加州鲈鱼超8000斤,年养殖产量超2400吨,产值超7000万元,每亩新增养殖效益超2万元,每亩租金提高了2200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带动超100名农民再就业。

何氏水产还把高校专家请到塘头,围绕水势控制、疾病防控、技术培训等内容给合作农户“开小灶”,帮助农户提高养殖成功率,降低病害损失。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户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多方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分工合作,如今,南海的农民能通过农业示范园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

科技兴农,也是南海以工业化理念推动农业发展的路径之一。

年来,南海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促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快速发展的生动案例也不少:作为首个广东农产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里水与30余家农产品、跨境电商企业签约,帮助花商“触网”“出海”。

2021年,里水搭建“南海区花卉园艺产业园5G+数字农业云台”,涵盖农业云名片系统、大数据可视化展示、区块链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等应用,用科技疏通产业发展瓶颈;2021年,南海区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水产研究中心揭牌,以九江为中心,辐射西樵和丹灶,将开展新品种培育、资源挖掘与应用等研究,并承担淡水鱼种资源建设以及水产养殖科研攻关工作……

科技强则产业兴。南海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人才、科技、台及成果转化优势,全面搭建“一台三基地”科研体系,加快建设南海区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为南海区农业农村发展提质赋能。( 文/珠江时报记者程虹梁慧恩)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