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社会资本加快治理废弃矿坑,使之成为京津冀地区自然教育、旅游的示范基地;对农家旅游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民宿产业,让村民端上“绿饭碗”;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绿色食品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蓟州区委、区政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全力守山护水的基础上,大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该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该区通过积极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进一步证明: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和增收致富相得益彰。
废弃矿坑变身生态教育基地
今年“五一”假期,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慕名来到蓟州区eden春山里儿童教育基地。
在河道搭建的帐篷区域里,家长们远眺青山,沐浴着暖风。孩子们积极参与多种益智健身活动,乐而忘返。短短5天时间,这里就吸引了1万多名家长和孩子前来,成为蓟州区又一旅游网红打卡地。
蓟州区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蓟州作为京津两地主要建材基地,最多时有数百家石料企业开山炸石,加工生产建筑用石料,留下了很多矿山创面、矿坑等“大地伤疤”,成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水土流失也严重,亟待修复治理。
为认真践行“两山”发展理念,近年来,蓟州区加大了对废弃矿坑在内的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需要修复的面积大、投资多,不能只依靠政府投资。为此,蓟州区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修复,把废弃矿坑变废为宝,其中eden春山里项目就是该区从北京引进的矿山治理修复重大项目。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燕山西大街以北、彩虹路东西两侧的项目区,只见施工人员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正全面加快施工进度。在项目区东部的东后子峪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利用废弃矿坑建设摩崖音乐广场。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高品质的室外音乐会网红打卡地。
eden春山里项目负责人崔巍介绍,这里原本是一处废弃的采石矿坑,是真正的“大地伤疤”,山体被削掉了一半,每一个坑都有二三十米深。在蓟州区多部门大力支持下,他们坚持修复保护为主理念,充分吸收国际上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将这里建成集矿坑修复、生态环保、自然教育和农村发展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综合体和科普教育基地,项目总投资达到100亿元。
记者看到,通过几年修复保护,原来的废弃矿坑正在展现美丽的容颜,危岩体被削掉,昔日荒凉的山坡上长出了绿茸茸的植被,山体上还栽种了很多绿树、红花,分外漂亮。
崔巍介绍,eden春山里项目建设进展十分顺利,其中,一期项目所包含的展示中心、品牌馆、儿童科普图书馆、自然教育营地陆续建成并对外开放,受到广泛赞誉。该项目不但修复了“大地伤疤”,还给当地村民造福,已给当地500多名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带动了周边数十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
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五一”假期,蓟州区下营镇常州村游客不断,村“两委”班子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面帮助农户搞好旅游接待服务,一栋栋漂亮的精品民宿,让人仿佛进入北欧度假胜地。
常州村首位农家院经营户高翠莲介绍,该村是天津市最北部的一个小山村,耕地少,果园小,交通还闭塞,村子非常穷,但村庄生态环境好,四面青山,还有知名的九山顶。过去,村里没有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只单一种果树、种庄稼,产量低、收益差,穷根根本拔不掉。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原村党支部书记王宝义带领下,依靠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多部门的鼎力支持,村里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旅游,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路,让生态价值转换成了经济价值。
日前,记者走进高翠莲家新改建的精品民宿看到,里里外外干净、漂亮,游客不断。由于办农家院增收致富了,几年前,大学毕业的女儿放弃在城里的工作,带着爱人回到家乡帮母亲一起开办农家院。去冬今春,她们又把农家院改建成了漂亮的精品民宿,高端、大气、上档次,游客入住需要提前10天预订。
今年“五一”假期,很多游客慕名来到下营镇青山岭村,第一站就是站在“松树王”下留影、拍视频。这棵600多年的古松,树干挺拔,枝叶繁茂,吸引众人前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海增告诉记者,村里原来没有几户农家院,虽然身处绿水青山,但缺乏相应致富理念,村民们只种果树,但收益很差,村庄破、村民穷。最近几年,在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班子积极带领村民们大力发展农家旅游,让绿水青山生出真金白银。目前,全村有30多户农家院,还有多家精品民宿,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村民们随之增收致富。
蓟州区文旅局相关部门介绍,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和增收致富互相促进,相互发展。为帮助蓟北农户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农家旅游,区委、区政府多措并举,通过政策帮扶、融资对接、培训辅导、典型引路等,积极扶持农户,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全区有2000多户农家院,精品民宿数量成倍增加,涌现出了小穿芳峪村、毛家峪、西井峪、团山子村等很多农家旅游示范村。今年“五一”假期,全区接待游客数量达到31.5万人次,其中,农家院(民宿)接待11.9万人次,直接收入2220万元。
绿色食品保护环境让土地生金
“好山、好水、好农品”。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为蓟州生产优质绿色的农产品提供了条件。眼下正是蓝莓采收上市季,在蓟州区马伸桥镇蓝莓产业园,蓝莓枝条上结了很多蓝盈盈的果实,摘一个放在嘴里一咬,果汁爆浆,香甜醉人。走进一个温室大棚,只见果农们有的在采摘装箱、打包发快递;还有的正在网上开展现场直播,吸引了众多网友下单网购。
马伸桥镇位于于桥水库北岸,过去村民们大都从事畜禽养殖,但由于缺乏对粪污进行环保处理的技术,遇到夏季下大雨时,雨水就会把一些污水带进水库,影响水质。最近几年来,为保护好于桥水库水质,该镇逐步减少畜禽养殖数量,兴建标准化养殖区。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帮助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蓝莓等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环境变好了,农民收入也得到持续增加。目前,当地蓝莓种植面积达5000亩,年产蓝莓近250万公斤,总交易额达3亿元,小小蓝莓已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果”。
除发展蓝莓种植外,蓟州区还大力发展优质果品,其中,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内,盘山磨盘柿栽培面积已达966公顷,年产量超过2万吨。另外,该区又在罗庄子镇大力发展红香酥梨,售价比酸梨高出一大截。
蓟州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宝广介绍,为充分利用好青山绿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绿色农品生产,他们积极引导、帮助农户按照相关优质农品标准进行生产,从源头确保农品质量安全。与此同时,积极打造优质品牌,扩大市场美誉度。积极开展精深加工,提高农品附加值,用酸梨加工生产的酸梨汁,酸甜可口,绿色纯天然,广受赞誉。
截至目前,蓟州区已认证国家地理标识产品6个、绿色标志产品32个、“津农精品”品牌25个,该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8万亩。(本报记者 陈忠权 通讯员 曾子益 杨天宇 王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