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是全国县域经济“排头兵”、科技进步“示范市”,既有一支创新实力强的民营科技企业队伍,也有一大批业内有影响力的“单打冠军”“全能冠军”,综合实力在苏南地区处于“第一方阵”。
5月3日,一场突发聚集性新冠疫情,让江阴众多企业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经过连续14天的奋战,全面控制了疫情外溢传播风险,江阴战疫取得阶段性成果。
18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江阴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了解到,17日0至24时,江阴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连续6天社会面零新增。
建立机制,探索复工复产的新模式
江阴如何扛起稳定经济增长的政治责任,不断增强高效统筹的能力,加快把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转化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效能?
在16日江阴召开的“全市企业复工复产推进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更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全市上下要坚决扛起“戴着口罩抓发展”责任,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这场推进会,既统一了认识,亮出了“打法”,更是吹响了复工复产“集结号”。
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介绍,市委市政府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思路,实行市领导联系挂钩服务机制,深入企业一线,当好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宣传员”“监督员”“服务员”。
在加快推进复工复产上,该市建立工作专班、“驻厂员”“开工审批”等机制,推出“一企一策”方案等。尤其对封控区企业,因地制宜探索“关起门来抓发展”新模式,通过多措并举、分类施策,激活本地运力,帮助企业打通堵点、接通断点,推动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在闭环管理基础上尽快复工复产。
目前,全市各板块严格落实审批责任和监管责任,分级分类、有序推动辖区内企业复工,优先保障龙头企业、规上企业、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复工复产,以点带链、以链带面,带动市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同步运转,严禁企业未经审批就复工复产。
江阴建立的企业保障组正在加快开发员工“返企通”小程序,既保证员工从家门到厂门的“点对点”通勤,又能够有效管控社会面秩序。
江阴交通口岸管控组也在开展管控区“保畅通”行动,激发本地企业运力,协调外部运力资源,拓展运输渠道,提升对外运力,全力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确保“应复尽复”“稳产满产”。
助企纾困,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江阴如何强化统筹,抓牢用好推进复工复产的“关键招”,以增强企业抗风能力,提高市场创新力?
“我们要强攻复工复产的‘生命线’,全力助企纾困,积极帮助企业解决人工、运输、资金等实际问题,提高企业开工率、达产率,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江阴市市长包鸣说。
江阴坚持问题导向,各级跨前协调,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及时开展一批银企对接活动,把银行“抗疫贷”等产品及时送达企业。同时,切实加强惠企政策研究,加快助企纾困等政策兑付,助力企业既复工、更达产。
疫情之下,江阴市科技局围绕企业创新,快速转变工作方式,开展科技帮扶工作,采取“点对点辅导”、电话咨询、线上交流等方式,组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技术奖和企业技术创新奖、国家人才项目,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并采取点对点辅导,帮助企业解决遇到问题与困难。其中,已辅导年度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40多家。
该局还在组织人才项目审批、奖励等方面,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优化操作流程。目前,已为19家“暨阳英才”企业及时兑现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达标资助奖励和贴息2000余万元。
江阴市科技局局长徐飞介绍,今年以来,市科技局通过“科技三服务”走访,已征集“霞客之光”企业技术创新需求123项,帮助企业对接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等高校院所资源,导入科技成果,达成对接意向10项,签约合作协议2项。
目前,江阴对非封控区企业,正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加快复工达产,并充分发挥“锡政50条”“纾困12条”等作用,以及深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促发展”大走访活动、“两链”护航行动,全力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确保“应复尽复”“稳产满产”。
“我们要在巩固好来之不易防控成果的同时,进一步着力提升政策优化的速度和力度,加强分级分类管理,守好厂门搞生产,力争符合条件的企业早日应复尽复,扎实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保障工作,推动重点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切实担当好全市经济发展‘压舱石’的重要责任。”许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