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夏季,顶着烈日,张震跑进街道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的时候,比约定见面的时间晚到了10分钟,额头满是汗珠。
“不好意思,村里两户人家因为地界的事儿吵起来了,忙活半天才调解完。在村里,鸡毛蒜皮的事儿没完没了。”张震解释迟到的原因。调解类似的纠纷,是他的工作常态。
今年47岁的张震是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深井子街道深井子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的网格长,在社区已经工作了18个年头。去年初,沈抚示范区开始推行网格化社会治理试点,张震所在的深井子街道入选。街道共30个网格,“张震们”成了首批“网格长”。
“网格化管理和以往的社区工作有着很大不同。”张震坦言,“过去,我们都是坐在社区等问题。推行网格化管理以后,我们是主动出击,上门解决问题。”
张震的感叹,成为沈抚示范区推行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生动注脚。沈抚示范区在深井子进行网格化工作试点,主要是基于示范区组建时间不长,区域社会治理工作还有很多急需改善和规范之处。沈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峰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建立一套适合沈抚示范区区情的网格化运行机制,切实建立起具有示范区特色的、以网格为统领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沈抚示范区深井子街道围绕党建引领、网格感知、多元调处、共同富裕、民生服务、环境打造、疫情防控等方面着手网格化治理探索,组建了30个网格,设立9名网格长、29名网格员。同时,街道内还有143名党员志愿者加入到网格化治理体系之中,成了30个网格里的“子网格”,很快形成了行政资源下沉网格、职能工作渗透网格、日常管理深入网格的工作机制。
前端感知是特点。深井子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网格化治理后,社区中一些以前不易掌握的居民诉求“从幕后走到了前台”。指挥中心每天收集网格传递的信息,大部分看似琐事,却关乎着每位居民的切身利益。
精细服务是重点。通过走访,为7名重残人员办理了低保,为2名低保人员办理临时救助,为1名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调增低保金;为有需求的居民及时办理医保卡更换;陆续清理了30多吨散落堆放的垃圾……翻看深井子街道的“解决问题清单”,众多群众的“急难愁盼”一一解决。
创新模式是亮点。在试点过程中,沈抚示范区创新开展“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所谓“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即沈抚示范区在重大执法行为、规范性文件出台、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经济合同、行政复议案件、重大信访案件和突发性事务中,由聘用的法律顾问进行法律审查,提供法律意见,开展代理或办理相关法律事务活动,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良好氛围。
张震有了一个明显的感受:网格化治理工作推进以后,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状态明显改进,很多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把过去的“让我干”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干”,整体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居民满意度也在显著提升。
如今,沈抚示范区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已经由“试点”扩至全域,让更多居民“网”住幸福。(赵启宾 本报记者 董翰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