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实施城市生态更新改造

时间:2022-08-26 08:36:07来源:南方日报

“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惠城区进入建设更加幸福一流中心城区,打造更高质量的实力惠城和更有品质的幸福惠城战略机遇期。

日前,《惠州市惠城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编制出台,成为推动惠城“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秀美鹅城的指导文件。

《规划》明确,到2025年,秀美鹅城建设阔步前行,生态环境更加优越。展望2035年,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美丽惠城基本建成。

实施城市生态更新改造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惠城要将新发展理念贯穿更加幸福一流城市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局。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打造更高质量的实力惠城。

惠城将落实全市“1+1+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统筹生态、农业、城镇功能空间布局。同时,加快构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立项目准入与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的联动机制,实行新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对量置换”或“减量置换”,落实项目审批“总量指标”控制。

与此同时,构建现代化城市新格局,实施城市生态更新改造,提升岭东雄郡城市形象品质。

《规划》明确,惠城将以西湖为核心,以东江、西枝江为走廊,突出滨江环境品质营建,加快水东街、金带街、北门直街和祝屋巷以及西湖旅游风景区提质改造,以金山湖、江北片区、水口滨江片区等沿江都市地标区域为重点,打造“一湖两岸四带”城市会客厅。依托惠州北站、惠城南站引导TOD开发,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城。以江北街道为中心,沿东江两岸着力做大做强楼宇、科创、现代服务、商贸物流等城市经济,充分利用老旧厂房改造资源,积极培育文化创意园、科技园,加快望江村、三新村等城市化改造,塑造湾区魅力江北CBD。

在加快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惠城将完善“一带一轴一圈”产业空间布局。推动构建环东江经济产业带,加快推进桥东至隆生桥段、望江沥至江北段、汝湖段、江南片区沿江两岸发展商贸服务业,汝湖、横沥、芦洲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同时,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升级,例如加快推进电子信息、纺织服饰、家电制造、汽车零配件、食品加工制造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行动,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积极打造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等。

惠城还将积极探索“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西湖、红花湖、高榜山、飞鹅岭等自然生态资源,做好做优“全域游鹅城精品”旅游线路,培育特色旅游街区、特色旅游小镇等旅游新品牌。优化提升以西湖、红花湖、市民公园为核心的中央休闲区,加快推进东江、西枝江“两江四岸”品质提升工程。做大做强生态旅游配套,改善公路通达条件,探索开通生态旅游专线。持续完善生活慢行、沿湖绿道等旅游设施建设,打造徒步健身康养胜地。统筹用好江景、竹林、温泉、古村等资源禀赋,高标准打造生态旅游景观路,鼓励条件成熟地方或企业承办环湖绕山的马拉松、越野、自行车等体育赛事。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也将在“十四五”得到进一步发展。惠城将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创意农业、休闲康养、养生养老、户外团建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乡村变景区、劳作变体验”,将美丽乡村变成“美丽经济”。打造东江画廊、竹海温泉、七仙汝湖等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惠城将从温室气体、大气、地表水、海洋、土壤、农村、固体废物、风险防控等重点领域谋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抓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打造与一流中心城区相匹配的高品质生态环境。

惠城将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建设低碳发展“典范城”。其中,推动重点行业碳排放控制,集中力量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生命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强链工程,加快构建高效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低碳发展。“十四五”期间,惠城将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探索建设低碳产业示范园区,依托江北地区、金山新城、惠南新城等打造绿色生态城区引导区;立足于惠城区马安镇建设省级宜居城镇的基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对生态资源进行保育开发,推行废水、垃圾循环利用,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实现建筑、交通等低碳排放,建设低碳示范镇;结合省、市宜居社区、宜居村庄建设工作,建设一批低碳示范社区、村庄。

发力大气精细化管理,惠城将以臭氧防控为核心,推进大气环境精细化综合管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让民众共治共享“惠城蓝”。这其中,开展工业源深度治理,持续推进VOCs综合治理,深化工业炉窑和锅炉综合治理;加强移动源治理监管,加强成品油全过程监管,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推进面源精细化管控,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加大城市生活源、露天焚烧管控力度,到2025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惠城将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努力打造美丽河湖。其中,加强饮用水源及优良水体保护,到2025年,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推进水环境系统治理,到2025年,全区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市下达目标任务,国省考断面全部稳定达标,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任务;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惠城将强化源头防控和土壤分区分类治理,协同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确保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地保持安全,地下水环境稳定达标。具体包括: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系统推进污染源头防控,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基础等。在协同防治地下水污染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区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保持稳定。

统筹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如何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守护山水共荣生态美?《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惠城将以“公园城市”建设为总牵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自然生态监管,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营造“记得住乡愁”的魅力生态乡村,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现代化绿色生态山水惠城,为打造一流中心城区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惠城将以东北部墩子自然保护区、横沥森林公园为重点,强化与周边连绵山体的空间衔接和协同治理;以东江、西枝江、淡水河等重要水体为重点,构筑区域生态廊道;将东江、西枝江两侧的集中连片耕地作为城市生态廊道、生态斑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生命线”。推进森林保护修复,到2025年,力争完成约2.5万亩造林地块施肥抚育。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推进东江市级湿地公园、金山湖市级湿地公园等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或重建。推进生物多样保护,重点保护墩子自然保护区、横沥森林公园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在此前提下,惠城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养殖种植污染防治,全域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惠城将着力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以东江、西枝江及重要道路为主轴,以城乡碧道为脉络,串联城乡五级绿化和公园体系,推动“花园城区、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大美城乡空间形态。按照撤村改居、产业培育、特色保护等方式,引导乡村差异化发展。以江北望江、惠博沿江路片区等区块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接合部提标改造,实施城乡接合部“花垣变花园”行动,强化拆后空间利用,打造一批微景观休闲公园,打造城乡融合新标杆。

实施乡村全域美丽提升行动。大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打造示范片区;培育乡村特色生态空间,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四小园”小生态板块,推进横沥、仍图、芦洲等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风情小镇建设;实施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分步实施七仙汝湖、竹海温泉、东江画廊、果蔬飘香、都市田园等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建立健全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系统推进、梯度培育美丽宜居村,高质量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到2025年,全区142个行政村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建成50个以上美丽乡村精品村。

此外,全区将推进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到2025年,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同时实施水产养殖准入管理,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按照“生态、健康、高效、集约”的要求,积极推进池塘标准化建设和改造,稳步推进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推广原位生态修复治理、集中生物净化、人工湿地处理等生态净化技术,推进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在小金口街道、三栋镇、马安镇等水产养殖主产区创建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区(场)。

深化改革提升基层环境治理能力

要科学谋划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建设美丽惠城,深化环境改革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应是题中之义。《规划》明确,惠城将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加快推动生态环境体制机制落地见效,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基层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加快构建全民行动体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大环保格局。

“十四五”期间,惠城将推进生态环境法治体系建设,重点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处罚力度,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裁惩处和责任追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健全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推动环境案件集中管辖与审理专业化,以及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加强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调查与磋商、诉讼、损害修复监督管理、赔偿资金管理、信息公开等。

同时,健全环境治理政企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机制,推行“能者奖、庸者罚”;夯实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进一步厘清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职能和权责分配;完善河长制工作体系,加强对基层河长的提醒督查和考核,健全常态化巡查及长效管护机制;加强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遵循“应发尽发、应管尽管”原则,持续推动排污许可证全覆盖;落实企业环境信用制度,针对存在恶意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不予信用修复,将环境违法企业依法依规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台。

惠城还将持续发力深化环境治理“放管服”改革。例如,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对已编制规划环评的园区内项目可简化建设项目环评编制内容或实施告知承诺制。又如,加强生态环境管理服务,组织开展企业现场调研座谈会、技术服务交流会、政策和法律法规解读会等,疏通企业环境治理“堵点”。还有依托“数字政府”“惠服务”台建设,加快环境服务向基层下沉和全域通办,提升环境政务服务水

加快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也是提升基层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十四五”期间,惠城计划完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包括完善大气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加强水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提高土壤、地下水环境监测水、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等。同时,提高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提升基层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创新环境监管执法模式,探索聘请第三方检查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执法监管,并深化生态环境联动监管执法。

要建设美丽惠城,还应推动全社会大环保共治共享。未来,惠城将积极做好环保信息公开工作,健全社会参与生态环保工作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以增强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同时,鼓励机关企业推广绿色生产,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带动全社会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南方日报记者卢慧)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