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全力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区 食品信息来源可追去向可查

时间:2022-10-27 09:17:44来源:南方日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衡量城市幸福感的重要标志。

年来,佛山市南海区以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区为契机,用鲜明的“智慧”理念持续升级监管方式和手段,构建起生产源头可溯、销售流程可视、消费风险可控的闭环监管全链条,显著增强了监管精准和有效,有效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2020年,南海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区高分通过省级中期评估。2021年以来,南海区未发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引发广泛关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

有力的措施还让食品安全从舌尖走进心间。2021年,居民对南海区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保持在88分以上。

生产源头可溯

食品信息来源可追去向可查

各个大型熟食烧腊加工中心里,每个小作坊里都配上了摄像机,变身“阳光车间”,监管人员可实时监控及翻查加工录像。

熟食产品送达各大农贸市场里的熟食档口后,在出售前都必须“过秤”。档口配备的溯源电子秤具备远程无线数据连接及票据打印功能,让熟食商品来源可追、去向可查。

湿粉生产企业也连接上了溯源系统,对每批次原料及进货查验信息、生产投料记录、出厂检验和出厂销售的全面信息化溯源管理。

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屏障就设在田间地头。重点农贸基地和龙头企业,以及全区农贸市场都建有快速检测室,检测范围覆盖所有农产品。

以上种种,都是南海区应用智慧监管手段,拦截食品安全前端风险的工作场景。

要擦亮“食在南海”品牌,更要保障“食得放心”。南海的熟食加工、湿粉生产、生猪屠宰、水产养殖等多个食品产业的供应规模在佛山领先,部分产能辐射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食品生产源头安全影响不限于一地一域。

就此,南海区针对监管对象与监管力量不对等,食用农产品溯源难、各类检测数据分散无序、汇集分析缺位等问题,通过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起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全方位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让监管从“人海战术”升级为“智慧监管”。

仅在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南海区就探索出了多个“全国第一”,包括作为全国第一个县区全面实施小作坊集中监管,开发全国第一个小作坊产品溯源系统,制定和实施全国第一份小作坊联盟标准,建成全国第一个全覆盖小作坊视频监控系统,制定了全国第一个小作坊集中管理标准体系。

早在2014年,由南海区政府主导、区市场监管部门具体推进的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即全面投入运营。至今,区内152家小作坊全部进驻7个食品集中加工中心,接受“集中加工、统一管理、质量检验、市场准入”的闭环式集约化管理。在监控中心内,摄像机随时监控“阳光车间”里的加工过程,监管人员通过集中管理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借助信息化手段,南海区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烧腊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环节”溯源机制。市民购买的熟食在智能电子秤上称重完毕后,电子秤随即打印出一张带二维码的小票,通过扫码即可追溯熟食的来源。

“智慧大脑”还把南海全区的鱼塘、农田等种养殖资源纳入了统一管理。目前,南海区已分别在7个镇街建有农检中心,配备原子吸收光谱仪、农残速测仪等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实现了实时视频监管以及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接下来,南海区还计划通过农业“互联网+执法”打通抽样抽查、监督执法、风险监测等全过程数据,打造全类别农产品质量监管台。

销售流程可视

食安智慧监管有力治理有方

食品销售环节是食品从田间地头、生产工厂到餐桌的中间环节,因其经营主体数量多且进入、退出市场手续便利,成为食品安全事件和风险隐患的高发环节,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

南海以食品销售全流程可视化为抓手和目标,推动该环节的智慧监管有力、治理有方。

农贸市场是一座城市最具“火气”的地方,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2021年以来,南海区在广东省率先推进农贸市场升级和智能化改造,目标通过政府出资、奖励等方式,投入2亿元分3年升级“扮靓”农贸市场。为民办事得民心,经市民票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入选“南海影响力·2021年度十件大事”。

目前,南海区内已有70多个农贸市场“华丽变身”。这些新型农贸市场内部分区合理、宽敞明亮,有效解决了排水、排污等问题,不少还在装修风格融入岭南水乡元素,让市民在购物时步移景换,处处有惊喜。

“菜篮子”不仅提升了颜值,还变得更有智慧了。在南海,全区已有60多个农贸市场被纳入“智信市场”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商户信息、商品交易、人员流动等信息直连和实时监管,有效助力监管执法和疫情防控。

“智信市场”体系是南海区结合食品安全溯源、企业信用监管、企业金融服务等需求,综合运用社会协同智治、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构建的农贸市场智慧化信用管理体系。

例如在里水镇大冲市场,居民走进市场,会先在入口处经过智能测温设备,若有异常将即时提醒;在档口购物时,可用智慧电子秤自动计价、扫码支付;在完成交易后,扫一扫小票上的二维码,还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摊主姓名、摊主手机号、商品溯源等信息。

此外,“智信市场”体系采集的数据与南海区“城市大脑”共享,特别是市场交易数据、人流量、物价水、食品快检结果、疫情防控情况等数据可供“城市大脑”分析应用。该系统还将升级为佛山市通用的智能化市场综合管理台,在佛山市农贸市场推广使用。

在食品销售环节,餐饮单位也是南海推进智慧食安监管和治理的重点对象。就此,南海区推进“阳光餐饮”建设,打造了集明厨亮灶、AI智慧监管、数据分析于一体的餐饮安全监管台,通过后厨信息公开引导社会公众共同参与、互相监督,倒逼经营主体诚信自律。目前,该台已基本覆盖南海区全部餐饮单位,让餐饮行业发展更加规范健康。

消费风险可控

食安隐患预防到点检测到位

前不久,南海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又一场“凌晨行动”。区、镇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和第三方抽检机构组成检查团,走进两家食材配送公司和一家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安全检查。

食材配送单位、餐饮服务提供单位等位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终端环节,也是南海区持续扩大智慧监管应用场景,增强食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关口。

每天上午8时,里水卜蜂莲花超市工作人员陈漪莉都会随机抽取12批次蔬菜,用店里的快检设备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若发现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商品,她和同事都会第一时间做好下架、销毁和留档工作。陈漪莉还介绍说,这项“固定动作”马虎不得,“一旦疏忽忘了做,系统就会发来提醒。”

超市里的快检设备、自动发布的预警信息,均来自南海区在广东省率先建设的食品安全检测大数据风险分析预警系统项目,旨在借助智慧化监管手段,让监管跑在风险前。

2020年9月以来,南海区已在区内学校饭堂、机关单位饭堂、养老院饭堂、配餐中心、农贸市场、大型餐饮等单位建立超过900个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实时收集并分析来自各个监测点的快检数据。对于未能按时、按量进行农残检测的单位以及高风险的蔬菜品种和蔬菜供应企业,系统均会发出预警提示。日,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组对该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验收,评定该项目建设为A级。

在南海,已在消费环节实现应用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工具,还有佛山市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小程序、广东省“冷库通”台等。其中,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小程序用于记录食品销售单位的监管情况。目前,监管人员已在小程序中录入全区3.2万多家食品销售单位的信息,进行风险分级和动态管理。

广东省“冷库通”是南海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台。截至2022年10月,该台注册用户已有1481户,累计录入冷藏冷冻食品出入库重量共18万吨,总出库重量14万吨,持续参照外地通报阳进口冷链产品开展溯源调查和应急处置,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有力杜绝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食品安全工作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参与。在南海,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还具备连民心、接地气的优势,有效带动群众参与。区内各镇街均有一辆快检车定时“上岗”,穿梭于各大农贸市场及其周边开展抽检,同时为群众提供免费检测和快检体验教学服务。监管部门还会参考群众意愿,对关注度高的食品品种和检验项目定向开展监督抽检,并及时公开检测结果和后续处置情况。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南海区通过开展“你选我检”“你送我检”等活动,吸引超过6000名市民现场或线上投票参与,活动通过线上“南海市场监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号、触电新闻等多个台同步直播,共吸引超100万人次观看,累计抽检食品1531批次,发现问题食品6批次。

市民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正在倒逼食品企业不断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推动南海食品行业的升级发展。

■延伸

“食安南海”的镇街作为

在南海区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区的过程中,各镇街紧扣各自实际“强基础”“创亮点”,构成南海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生动实践。

桂城▶▷

创新智慧监管模式

倒逼经营者自我管理

桂城街道通过探索“互联网+智慧食安”监管新模式,建成佛山市首个食品药品智能化监控台。该台通过实现食品加工环节可视化、规范化、安全监管科学化,倒逼经营者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现已纳入食品药品经营单位8630家,各类企业主体自检自查完成率超70%。

桂城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基地是佛山市首个食品药品科普基地,结合图文展示、音视频播放、游戏竞技、体感交互等方式,向群众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被评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佛山市科普教育基地。

九江▶▷

大排查大整治

提升加工中心环境水

九江镇食品集中加工中心于2017年投入使用,以生产加工烧卤熟食为主。随着该中心投入使用已有一定年限,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等跟不上现实需求,九江镇进行了一次大排查大整治。

经过整治,该中心垃圾分类、废油脂、油、废水排放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清退了不配合整改或经营条件差的作坊5家,整体环境和小作坊经营环境得到有效提升。此外,九江镇还将在2021年升级改造5个农贸市场的基础上,在2022年下半年完成其余7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

西樵▶▷

市场升级统一设计

助力提升城乡景观

西樵镇通过开展环西樵山片区餐饮农庄综合整治专项工作,进一步落实了餐饮农庄食品安全、污水、油废气治理等工作,规范了餐饮农庄的经营和管理。该行动还融合乡村振兴要素,聘请第三方统一设计农庄外立面,提升了城乡景观。

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方面,西樵镇采取“先城区后村级”“先集体后私人”的方式分步推进工作。目前,镇内已有14个农贸市场完成升级,同步提升了硬件设施,增配了智慧化溯源系统,优化了市场管理。

丹灶▶▷

创新食安管理模式

激发标杆示范效应

丹灶镇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以创建促监管、以监管促提升、以提升促发展,带动食安标杆持续涌现。截至目前,镇内已有A级餐饮服务单位37家、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示范单位6家、“区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3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8家。

其中,竹溪酒家在镇内首推4D厨房现场管理体系,聚豪美食导入5S管理系统,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为要求,为丹灶镇餐饮业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狮山▶▷

人大代表参与

提高食安工作满意度

期,狮山镇通过开展“查餐厅”行动,推进加工中心集中整治,进一步加强辖区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保障餐饮消费安全。

“查餐厅”行动对食品安全监管方式进行了创新,执法人员在对餐饮服务经营场所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邀请镇人大代表参与,进而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加工中心集中整治由狮山镇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所和市政办等部门联动开展,进一步压实了加工中心以及小作坊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大沥▶▷

疫情抓监管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2022年以来,大沥镇通过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执法“春雷”行动、冷链冷库和从业人员风险排查整治,持续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对校园食堂开展“护航开学季”行动,加大食品药品领域案件查办力度等举措,一手战疫情,一手抓监管,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截至目前,全镇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或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

里水▶▷

实施“三安”工程

优化校园食堂管理

里水镇以全镇所有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集体食堂为对象,开展“粤菜师傅”进校园“安心食堂”工程,实施安全工程、安康工程和安心工程,并推动建立学校食堂协同管理机制。目前,该工程获得广东省、佛山市和南海区食安办的认可。借此契机,里水镇现已完成培育学校、幼儿园食堂安全健康管理的团体标准,正在就此申报2022年佛山市地方标准。

此外,里水镇率先建成在省内具有先进水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基地和示范体验馆,占地面积约为1200方米,通过四个展区的46个展项,生动有趣地向市民群众输送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撰文:陈梦赵进李凤潘莉斌)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