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畔古村建起城市绿心

时间:2020-08-28 10:44:04来源:北京日报

清晨,大运河畔,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满目葱茏。公园将于9月底对市民开放,开园面积为5.39平方公里,这里将打造成一处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

“变了,真变了,一点儿看不出来了!”初次走进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上马头村党支部书记刘成,一个劲儿地喃喃自语。

他站着“发呆”的地方,正是三年前拆迁的上马头村老村所在地。

曾经的私搭乱建、曾经散发异味儿的排水沟、曾经让这个村支书头疼不已的各种侵街占道,全都不见了。环绕在身边的是绿林、花海,还有颇具水乡韵味的小桥流水。

终于,一排老杨树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几棵大杨树我认识,我家就在那儿附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曾经的平房院早已不见踪影,地面上蜿蜒着一条建设中的河道,这是绿心建设过程中特地恢复的2.5公里运河故道。这条故道是明朝嘉靖年间运河流经之所,后来因为洪水泛滥、泥沙淤积,河道深埋于地下,现在又重见天日。

而上马头村最早是张家湾镇漕运码头上码头所在地。离上码头不远,有一个皇木厂村,过去是给皇家存放木料的地方。“木料从我们上码头运上岸,再送到皇木厂。”这样的历史记忆仍在村里代代相传。

时光荏苒,张家湾早已告别了漕运功能,依上码头而建的上马头村,变成了一个普通村庄。上世纪90年代,村子曾因种葡萄名噪一时,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被项目征占,葡萄也不再种植。

巨变发生在3年前。北京城市副中心落地通州后,首先展开的“大手笔”就是生态环境建设。

上马头和周边的张辛庄村、小神庙村都坐落在副中心“生态核”——城市绿心的规划范围。为此2017年底几个村庄进行了集体搬迁。

“大家知道是要建绿心,都挺支持。从动员到签约,速度特别快。”刘成说。2017年12月30日全村完成100%签约那天,街坊邻里在各自找地儿周转之前,都依依不舍,互相道别,相约等回迁安置房盖好了再一起搬回来。

安置房距离老村并不远,就在绿心的西北方向,站在公园里一抬眼就能看见。“那片正盖着的楼就是!主体结构已经封顶了,明年年底就能拎包入住。”刘成喜滋滋地说。

不仅是他,全村1000多户居民没有不盼着早日回迁的,“经常有村民在微信群里发图,‘汇报’施工进度。我们村两委这儿也跟施工方进行了接洽,打算成立一个质量监督小组,让村民代表监督房屋装修全过程,让大伙儿住得满意,住得放心!”

回迁房还没住上,但是全体村民已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即从农民转为居民。“这一转居,大家心里就踏实了。到岁数能拿退休金,看病能享受医保,和城里人的待遇是一样一样的了。”

变化还不止于此。过去上马头村没有什么产业,周围除了东方化工厂,没有成规模的大企业。曾经有过几个村办企业,但好日子都没长久。在拆迁前,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在外面打工。很多村民想着,等上了楼,再在家门口找一份“守家待地”的工作,那就太美了。

作为村支书,刘成信心挺足。“绿心公园9月底就要开园,这么大个公园,总需要人维护吧,工作机会肯定是有的。”眼下,绿心城市森林公园已进入开园倒计时,他这阵子到处打听,什么时候公园招保洁、招电瓶车司机、招管理人员等,只要有招聘消息就赶紧发到全体村民的微信群里。

绿心不仅仅是个大公园。“三大建筑听说过吗?图书馆、博物馆、剧院都在绿心里头盖,哪个单位都要人不是?我们村将来找工作应该不会愁。”

眼下,刘成最憧憬的还是回迁安置房落成、交钥匙的那一天。“建城市副中心这么大的事儿让我们给赶上了,上马头村这回真是新生了。等明后年住进新村,我们村人出门就是大公园,走几步就是一流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剧院。这日子,多少城里人都得羡慕吧!”(记者 王海燕)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