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非遗路在何方?

时间:2021-01-15 15:07:23来源:海南日报

77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海南椰雕大师张型富戴着老花镜,手下刻刀游动,一幅灵动的椰树海浪风景图跃然椰壳之上;身着黎族传统服饰的“织女”席地而坐,团团锦绣在手指与彩线的经纬交错间慢慢生成……在日前举行的2020海南自贸港大国非遗工匠艺术珍品展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大会中,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态展示,令广大市民游客眼界大开,啧啧称赞。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和传递着一个民族和地域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经验智慧,也是一个国家民族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

当增强文化软实力成为“十四五”时期硬任务,我们应如何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又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日前,相关部委领导、专家学者、非遗企业代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代表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大会中齐聚一堂,期待发挥非遗力量,讲好海南故事。

融入生活 老技艺焕发新活力

在社会快速变化发展的当下,已经成为“遗产”的传统和技艺,如何在保护与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海南省省级黎锦双面绣代表性传承人符秀英也曾遇到不少困惑:传统黎锦技艺主要用于制作服装,制作耗时长且价格较高的黎锦服装购买者寥寥,这如何让织女们继续织,黎锦技艺又谈何传承发扬?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目的还是在‘用’,否则,非遗保护就会因死守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海南省旅文厅公共文化处(非遗处)负责人表示,当有更多时尚化、年轻化、潮流化、生活化的非遗产品走进大众,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才更加具有力量。

符秀英也在摸索着。她做的具有黎锦元素的书签、零钱包等,售价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时尚而实用的产品让黎锦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符秀英说,当产品受到市场欢迎,那些制作黎锦的学生和贫困户便有了投入其中的动力。

“黎锦不应仅仅摆在博物馆里或者织女的家里,应该用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走近更多人。” 与黎锦“结缘”十多年的海南锦绣织贝公司董事长郭凯对此深有感触。

2020年11月22日,在海口骑楼老街,符秀英和郭凯见证了一场有关黎锦的“大秀”,这让他们看到了古老服饰文化和黎族纹样在当今的生机活力。这是2020海南黎锦及纹样服饰创新设计征集遴选活动颁奖仪式的现场。3个多月的征集,共收到设计稿件522套。

而这,只是非遗焕发新活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三级名录体系。目前,我省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名录项目28项,省级代表性项目82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9人。

在此基础上,我省不断创新形式传播推广海南非遗,打造传统与时尚相融的非遗产品,把非遗文化注入旅游产业,不仅传承海南非遗文化根脉,更焕发出海南非遗新活力。

融合产业 老传统有了新生命

走进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听着阿婆一声声“波隆”(黎语“你好”)的问候,仿佛穿梭在原生态的黎寨里。景区的《槟榔·古韵》演出,以近乎原生态的艺术形式,展示了黎族苗族同胞生产生活,该节目已经成为槟榔谷景区的品牌项目,多年来久演不衰。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纺染织绣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在这里,海南十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以展示,非遗文化正在变成可观赏、可体验、可购买的新型旅游产品。

旅游与非遗的融合让“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承保护更具活力,也赋予旅游更为蓬勃的生命力。

在城市街区,非遗成为展示海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每逢节假日,骑楼老街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琼剧和海南公仔戏是每年春节骑楼老街的“必备菜”。

在旅游商品开发中,创业者依靠文昌鸡养殖和烹饪技艺这一省级非遗项目,研发生产出精美礼盒装的文昌盐焗鸡,一举斩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这足以证明海南非遗的产业化有广阔市场需求。但专家学者认为,海南非遗在挖掘经济价值方面,还有巨大空间。

“如果只是传承,并不能很好地挖掘非遗的经济价值,如果有了人才和资金的加持,创新非遗项目运营方式,并将其与旅游、现代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商贸会展等产业融合,那么非遗就能产生巨大的增量,从而助力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四光希望海南加大引进力度。

他透露,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正积极筹备并选择优质项目,创建非遗美食街、非遗酒业基地、非遗中医药园区、黄金珠宝(钻石)交易中心、国际家具城、非遗大舞台、出版发行聚集区与非遗小镇八大非遗项目,打造立足于海南、服务全国及国际市场的海南自贸港文化先行示范区。

传播文化 老故事激荡新能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深化对外交往与合作,支持在海南设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教育、农业、旅游交流平台,加强海南与东南亚国家的沟通交流,重点在旅游、环境保护、海洋渔业、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

毋庸置疑,文化的发展,需要产业推进。

在海南建设自贸港的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浪潮或许已经到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等深度融合,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与此同时,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以及“零关税、低税率”等相关利好政策也为海南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前很多人对海南文化认识不多。但在我们看来,海南不仅是气候温暖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度假胜地,也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产丰富多样的南溟奇甸。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海南文化有着显著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陈四光表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异域文化,为海南留下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

海南省旅文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将海南打造成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际优秀文化企业和人才集聚区、世界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为展示中华优秀文化、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

加强海南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进行广泛交流,无疑将对海南对外交往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以非遗为代表的海南文化,或将发挥先导作用,把海南打造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助推海南自贸港建设。

在省非遗保护中心保护部主任陈佩看来,深入挖掘冼夫人文化、兄弟公文化等在海南特有的情感积淀和民俗传承,充分发挥其在海外的遗存和影响,将创造国际对话空间,并成为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亲情纽带、友谊纽带、文化交流纽带,更好地增进“一带一路”国家及民众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 新车保险怎么买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