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推进广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今年初印发《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全区文化旅游系统将按照任务清单,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奋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局面。到2025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各项旅游经济主要指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文化旅游强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目标】“十四五”期间,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基本建立,各艺术门类有序发展,创作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讴歌新时代、反映新成就、代表广西文化形象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美术作品和广西少数民族文艺精品。旅游演艺市场繁荣有序,涌现一批有示范价值的旅游演艺品牌。
“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必须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全区文旅系统将不断加强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提升文艺作品质量,实施文艺精品创作与文化名家培养工程,推进广西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自治区文旅厅艺术处处长刘国建介绍。
根据《规划》,我区将健全重大题材创作规划组织机制,围绕党的二十大、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加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重大现实题材、广西题材、民族题材等主题创作,注重农村、少儿等题材创作,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舞台艺术、音乐、曲艺、杂技、影视、美术、书法、图书等文艺精品。
在加强文艺创作引导和扶持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艺术家采风创作长效机制,完善文艺创作基地制度,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艺术创作体制机制。
为加快推动优秀文艺作品传播推广,将持续评选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广西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举办一批全区性专业艺术活动。积极承办全国性专业艺术活动,选拔和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性艺术展示活动,扶持更多广西艺术精品“走出去”。
同时,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对国有文艺院团支持力度,推动实施“一团一策”“一团一场”政策。
2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目标】“十四五”期间,争取1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1家(含)以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1家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完好存续率达到70%以上。
“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必须把保护放在首位,未来几年,将重点推进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系统性保护,着力增强文化遗产保护动力、传承活力和利用能力。”自治区文旅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吴兵说。
为更好地保护利用文化遗产,我区将完善文化遗产资源管理,开展广西文物资源普查,全面掌握全区文物保存情况和保护需求,建设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实现文化遗产资源全国联网共享;加强文物考古发掘,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和文物平安工程,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申遗工作,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方面,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推动创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推动铜鼓文化(河池)、壮族文化(崇左、百色)、瑶族文化(金秀)、苗族文化(融水)、侗族文化(三江)等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争取创建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力争80个以上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个以上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提升红色旅游品质,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夯实博物馆发展基础,推进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
3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水平
【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优质便捷高效,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所有县(市、区)拥有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年服务人次超过1.5亿。
“‘十四五’期间,我区将加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自治区文旅厅公共服务处处长何晓萍说。
在公共文化设施提升上,将推进广西民族剧院、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中心、自治区少儿图书馆等项目建设,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结合新基建,加快构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广西),建设数字文化体验园和国家文化专网(广西),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发展。
在文化惠民活动方面,深入打造“5·23”广西全民艺术普及月、魅力北部湾、“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文艺精品下基层惠民演出、百团千场下基层、南国之声周末音乐会、戏剧巡演月、八桂舞蹈季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文化惠民品牌,推进戏曲进乡村、进校园,升级打造“走读广西”“文兴广西”等文旅融合公共服务活动品牌。
为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我区将着力提升航空、轨道交通、公路的通达性,加快构建“快进”“内畅”“慢游”的现代旅游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化发展,建设一批星级汽车旅游营地、自驾游驿站和旅游停车场,提高旅游交通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南宁、桂林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提高国际旅游集散服务能力;推进旅游厕所扩面提质,切实解决游客“找厕难、如厕难”问题;加快建设滇桂粤边海国家风景道、西江国家风景道以及各主题旅游风景道,构建环绕全区的国家旅游风景道体系;推进“一键游广西”建设,推进全区智慧旅游全面发展。
4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体系
【目标】“十四五”期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广西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超过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超过10家,培育一批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骨干文化企业。
“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的重点任务之一便是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体系,我区将通过各项有力举措,扩大文化产业规模,促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自治区文旅厅产业发展处处长苏尉东介绍。
推进区域城乡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区域间、城乡间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格局。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加快培育文化产业新动能。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丰富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数字文化产品供给,鼓励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博单位利用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数字文物”“数字壮乡”等数字艺术展示项目。
推进传统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设计业,加快推进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南宁创客城、贵港贵糖文创产业园等文化创意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影视装备、舞台装备、影院装备、游艺娱乐装备、移动互联装备等文化装备制造业和关联服务业。
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推进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服务升级,创建一批产业规模较大、发展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配套服务完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国家级、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
5深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目标】“十四五”期间,推动文化旅游与健康、工业、农业、林业、体育、教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形成产业优势叠加、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我们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与其他领域融合互促,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自治区文旅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郭勇说。
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我区将深化大健康产业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通过加强文化旅游与健康养老、健康医疗、健康食品、健康运动、健康管理等产业融合,打造“长寿广西”品牌,加快建成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
工业旅游是近年来广西文旅市场的一大亮点。我区将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推进柳州工业博物馆、东方梦工厂—柳空文化艺术创业园、合山国家矿山公园、南宁百益·上河城旅游区等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发展壮大,打造一批工业旅游精品。
近年来,广西已探索出一条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桂林龙脊梯田、南宁美丽南方等休闲农业项目成为热门景区。未来几年,我区将加快发展创意农业,积极创建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品牌。
依托广西丰富的林业资源,我区将建设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支持大瑶山、大苗山、猫儿山等创建国家公园。开发一批森林旅游产品,培育森林旅游精品线路。
“十四五”期间,我区还将深化体育、教育及其他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创建一批体旅融合品牌,建设一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城人文融合的主题小镇,培育水利风景区、国家气象公园、低空旅游基地、海洋公园等新业态,形成多领域融合发展新格局。(本报记者吴丽萍通讯员李志雄杨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