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供应链上的零部件企业更是首当其冲,上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的营收和利润普遍下滑,只有极少数出现增长。
不过,疫情的冲击并不能阻挡汽车“新四化”浪潮的推进。一方面,电动化、智能化等产业变革不断推动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大象”转身,例如采埃孚放言2021年起停止内燃机部件研发;另一方面,整车企业纷纷发力软件、智能网联,催生了一大批软件及科技公司,它们在供应链中的比重和关注度也日益加重。
跨国零部件企业受损严重
在疫情的狂轰乱炸下,全球大部分主流零部件企业受损严重。麦格纳、李尔、舍弗勒、安波福、大陆集团、采埃孚、法雷奥、佛吉亚、海拉、博格华纳、耐世特等主流零部件企业今年上半年营收均出现了两位数的降幅。
今年上半年,安波福营收为52亿美元(约人民币36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8%。大陆集团同样如此,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同比下滑26%。“自二战结束以来,从未出现过类似的汽车行业市场暴跌的情况。”大陆集团CEO Elmar Degenhart在财报发布会上说,虽然第二季度经营状况已经大大改善,但由于疫情还在持续,市场环境仍然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所以目前无法提供2020财年预期。
由于前路艰难,部分零部件企业已经开始对旗下业务进行重新评估。8月11日,奥托立夫旗下持续亏损的自动驾驶公司维宁尔宣布,以1美元将其美国制动系统业务出售给采埃孚,而在此之前,维宁尔已于今年2月将其在日本和中国的制动系统合资公司中持有的全部股权卖给了合资伙伴。退出制动系统业务后,维宁尔决定今后专注于核心汽车电子业务,包括主动安全及ADAS硬软件等。
采埃孚则于今年5月完成了对商用车制动系统供应商威伯科的收购,并在7月底宣布将现有的乘用车传动技术和电驱动两个事业部组合而成新事业部,新事业部将于2021年1月1日成立,今后将不再为内燃机传动系统研发部件,集团发展重点也将聚焦长里程的混动和纯电动车辆。
优质电池企业受热捧
在疫情导致的全行业哀叹声中,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大热,不止特斯拉股价飞涨,尼古拉、菲斯克、洛兹敦,以及中国的理想、小鹏等电动车企也借着这股东风实现或正在筹备IPO。
新能源汽车板块的热度,直接传导到了作为其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板块,尤其是中国的自主电池企业在配套中地位提升,成为“热饽饽”。在传统燃油车领域,零部件供应商相对于主机厂总是处于弱势地位,但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不同,主机厂更乐于“捆绑”电池厂商,从而获得稳定的电池供应。
一直以来,中国零部件行业的弱势地位有目共睹,而在夹缝中异军突起的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商给了行业新的希望。今年8月初,宁德时代宣布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在电池领域的头部供应商,与此同时,宁德时代还为大众集团、宝马、特斯拉等厂商提供电池,并在今年7月接受了本田的入股。
另外,大众集团在今年5月底宣布入主国轩高科,豪掷约11亿欧元获得后者26%的股份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戴姆勒紧随其后,梅赛德斯-奔驰于7月初宣布与孚能科技深化战略合作,并将持有后者约3%的股份。戴姆勒投资9.045亿元,参与孚能科技的首次科创板公开募股。至于另外一家中国电池厂商比亚迪,则与丰田走到了一起,双方决定成立合资公司,开发轿车和SUV的纯电动车型。丰田还于去年宣布,将从比亚迪、宁德时代采购电池。
当然,从电动化浪潮中受益的并不只是中国电池厂商,日本的松下,韩国的LG化学、三星SDI、SK Innovation等厂商地位也水涨船高。尤其是LG化学,即使身处疫情日子也比较“逍遥”。该公司在7月曾表示,其现有价值15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000亿元)的订单,将使其在未来5年保持忙碌状态,并帮助其安然渡过疫情。
软件科技公司快速入局
如果说电动化令电池厂商受益,那么整车企业对于软件、智能化的追捧则给了软件公司,以及雷达、芯片、高精度地图等科技公司快速入局的好机遇。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浪潮中,特斯拉无疑是一个先行者,且促使主流汽车厂商在软件、智能网联等领域纷纷发力,即使是疫情期间也不例外。大众集团声称自己将成为一家软件驱动的公司,未来3~5年预计在软件方面整体投入70亿欧元(约人民币571.2亿元),人员超过1万人。丰田宣布将成立软件子公司Woven,专注于开发自动驾驶、新的汽车操作系统以及高精度地图等业务。国内方面,上汽集团软件中心定名“零束”,聚焦智能驾驶、软件架构等项目;长城汽车设立一级部门“数字化中心”,囊括所有汽车数字化业务;一汽解放成立“鱼快创领”,聚焦商用车车联网新技术开发及运营。
有需求就有市场。汽车行业对于智能化的渴望给了软件及科技公司跨界的机会。近年来,美国硅谷、德国、以色列、中国等地初创公司层出不穷,谷歌、百度、苹果、华为等知名科技公司也在汽车领域狂刷存在感。
事实上,这种趋势在疫情暴发前就已显现出来。去年3月,日本知名民间调查机构——帝国数据银行公布了一份针对丰田集团供应商的调查结果。丰田集团指的是,包括丰田汽车在内的16家关联公司,而在日本国内与该集团有直接交易的公司为6091家,有间接交易的公司为32572家。
令人意外的是,调查结果显示,存在直接交易的公司中,“受委托开发软件”公司为267家,同比增长近3成,并首次超过“汽车零部件/附属品制造”公司(259家);存在间接交易的公司中,同样是软件公司最多,达到1340家,同比增长超6成。软件公司数量超过汽车零部件公司,背后反映的正是行业的智能化变革浪潮。
随着“新四化”浪潮推进,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涌入汽车行业,与传统零部件巨头们争“饭碗”,而汽车产业链也逐步呈现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光景。(中国汽车报网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