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什么花花开又开,正月里来迎春花花开又开……”在文化大院听着二人台传统戏《五月散花》,村民张吉鼠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今年86岁的张吉鼠和其他村民一样,每天都会来到建新村文化大院听一段传统戏、唱两曲二人台。在文化大院听二人台,已经成为建新村村民每天的“打卡项”。
建新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像这样热闹的文化大院,土默特右旗一共有201个。“作为二人台艺术的重要传承地,我们旗能唱能演二人台的人特别多,‘小到刚会走、大到九十九’,每个人都能唱上几句二人台。”土默特右旗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杜磊说。
二人台在过去被叫作“打玩艺儿”,是广泛流传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陕西和河北等地的传统戏曲剧种,因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的二人演唱形式,所以被称为二人台。作为具有丰富故事情节的地方戏曲,载歌载舞的二人台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二人台起源于清代,它是山西民歌、陕西民歌等民歌形式与蒙古族民歌长期融合的产物,这也构成了它最早的演唱与表演形式。”内蒙古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武利平介绍说,早期二人台演唱是蒙汉语兼用、蒙汉民歌皆唱,有时蒙歌汉唱,有时汉歌蒙唱,老百姓把这种蒙汉交融的演唱方式称为“风搅雪”。“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人台又融入了秦腔、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戏剧特点,逐渐发展成为如今二人台以戏曲为主的表演形式。”武利平说。
赵长发是土默特右旗双龙镇磴口村出了名的二人台爱好者,2009年他在自家院中办起文化大院。平日里他把党和国家的各类方针政策写入唱词,与村中的村民共同排演二人台。“最近这些年我编排了30多个二人台节目,每年都会在旗里的春节晚会上表演,我还参加了很多二人台的擂台赛。”赵长发说,把时代新意写入二人台,也是这门老曲艺的“时代新说”。
近年来,土默特右旗不断加强二人台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建设乡村文化大院、职教培训和乌兰牧骑展演等方式,二人台在土默特右旗得到广泛推广,全旗专业与半专业二人台演员已近三千人,土默特右旗也于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董倩倩最近特别忙,作为土默特右旗乌兰牧骑二人台艺术团的副团长,她和同事们忙着在暑假到来之前为旗里中小学的孩子们送去精彩的传统戏曲“大餐”。“乌兰牧骑‘戏曲进校园’活动把二人台艺术带进校园,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传统艺术的文化魅力,这对二人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下认真地看着二人台节目,董倩倩欣慰地说道。土默特右旗阿勒坦小学副校长刘慧也表示,学校通过舞蹈、绘画等形式增进学生对二人台等传统艺术的认识与了解,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传统艺术。
“二人台是蒙汉文化长期融合的产物,是蒙汉人民的共同艺术结晶,是内蒙古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相互碰撞的火花。”在武利平看来,二人台是不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果实,虽然它起源于晋陕蒙地区,但它的发展与繁荣在内蒙古草原。“随着二人台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深入推进,这朵绽放在内蒙古草原的蒙汉艺术之花也必将再一次盛放。”武利平说。(记者 殷耀、朱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