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中秋夜,浙江宁波老外滩,李宅巷口,一曲甬剧《拔兰花》从深巷中传来:“一只手把帘子托,一只手拔兰花,这叫先拔兰花后认大阿姐,一见兰花双泪擦……”一对穿着长衫和民国学生装的青年男女,正在你侬我侬,互诉衷肠。突然,曲风一转,婉转甬剧成了电音说唱:“有些事情过了一百年都不会变,月老牵着线他撞了邪我看不见,换个脚本,希望缘份再生,瞅一瞅阿姐我心就bambam……”
在游人如织的历史街区,演一出沉浸式说唱甬剧,这是宁波市甬剧团青年演员贺磊和小伙伴们的“新玩法”。
10月10日,以“融入现代生活·弘扬时代价值”为主题的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浙江宁波开幕,首次汇聚全部127个国家级非遗曲艺代表性项目的258个优秀节目,在线上平台集中展播。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群介绍,在国务院公布的四批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曲艺类项目占127个。
电音、说唱、甬剧,在那一夜,绝对融入了老外滩的现代生活。
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甬剧,是用浙江宁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音乐声腔属于滩簧。和京剧、昆曲、越剧等剧种相比,甬剧是年轻的,1938年后才被正式命名,擅长演出“西装旗袍”的现代戏;甬剧也是小剧种,全国专业表演团体仅有宁波市甬剧团一家。
贺磊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从小喜欢的是表演,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宁波市文艺学校学习甬剧,在此之前对甬剧的了解也仅仅是“听过”。贺磊坦言:“喜欢地方戏曲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就算是本地年轻人,也更喜欢其他流行文化,对戏曲并没有太多关注。”
毕业后,贺磊成为宁波市甬剧团的一名演员,在剧团日常演出的同时,年轻人有一点新想法。那是2017年,那一年后来被称为“说唱元年”,伴随着说唱综艺节目的热播,说唱正从小众走向流行。
贺磊的好友叶匡衡,也是一个正宗宁波小伙儿,小时候听过甬剧,长大后成了一名独立音乐人。“电子音乐、说唱是全世界流行音乐的一个浪潮,我突发奇想,把最潮流的音乐跟最本土的地方戏曲做结合,会不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叶匡衡说,“其实除了甬剧,其他剧种也有与流行音乐的跨界合作。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样一次尝试,让更多人了解宁波这样一座现代化城市也有很传统的地方戏曲。”
贺磊和叶匡衡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这一出电音说唱甬剧《新拔兰花》。
创意能灵光乍现,创作过程却没有那么简单:首先,要选定合适的甬剧选段,对它的改编方向作出精准的定位,包括速度、风格等;然后,制作出第一版电音编曲和说唱小样,找民乐老师进行民乐部分的编配以及录音;最后,歌手录音,做后期,出成品。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在技术上都没有出现特别大的问题,最困难的是在审美上——选择哪一段甬剧是非常重要的。”叶匡衡说,“我们最终得出结论,想要有新旧的碰撞,就得新的足够新、旧的足够旧,也就是说,选段的味道越古越好。”最终,《拔兰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通过,这恰好也是甬剧中非常著名、极具代表性的一个选段。
创作完成后,《新拔兰花》在2017年宁波文博会的现场首秀。当音乐响起,伴随甬剧的第一声唱腔,现场就沸腾了,大家从没见过甬剧还能如此碰撞呈现。
《新拔兰花》横空出世并迅速“出圈”后,贺磊母校的师弟师妹们,天天都在学校循环播放,很快,这首说唱甬剧频繁出现在宁波文艺学校的各大校内演出上。“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一开始到学校学甬剧,未必有多么热爱,但《新拔兰花》可能让他们看到了甬剧的另一种打开方式,让他们相信自己学的传统艺术是符合这个时代的文化需求的。”叶匡衡说。
后来,宁波市甬剧团赴韩国交流演出,也表演了《新拔兰花》。听不懂中文、更听不懂甬剧的韩国观众,听到说唱甬剧,居然同样“high爆”。人们固有印象中正襟危坐的传统文化交流,变成了一场派对,什么叫艺术无国界,大概就是这样。
再后来,叶匡衡又和著名甬剧演员王锦文合作了一首《到底宁波吸引你什么》,风格上继承了《新拔兰花》的模式,说唱的戏份更多了一些。“有了第一首,就有了第二首,今年我打算继续尝试电音与甬剧的结合。电音本身随着时间一直在发展,之前做的这两首甬剧电音说唱,音乐风格也是不一样的,希望第三首新的作品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叶匡衡说。
《新拔兰花》这样唱:“昂……remix的折子戏,是不是该叫甬剧也疯狂,我看行!”电音说唱沉浸式甬剧,我看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