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下的大马弄是一条不过几百米长的小巷,却也是最知杭州味的地方。往来人群既有拎着酥鱼、糯米藕这类熟食的,也有对着鲜鱼水菜与小贩还价的,人声袅袅,好不热闹。
其中有家不起眼的门头,除了“徐奶奶杭菜“一简单铝制招牌,再无别的装饰。但不一会功夫,这水泥门槛上也有多人迈进迈出,生意颇好的样子。
不大的店内,左侧的一盏白炽灯是唯一的光源。虽堆放日常物品的右侧墙体已多有斑驳,但左侧墙上覆有锃光瓦亮的不锈钢,盛在同是不锈钢底盘上的各色菜品一溜摆开,干净整齐,颇有食堂打饭的感觉。
菜品虽不多,但杭州卷鸡、素烧鹅、烤麸、笋丝香干等都是老杭州人最熟悉的味道,而且这些都是菜馆主人——73岁的徐奶奶每天独自一人制作而成。
据徐奶奶说,店里的招牌莫过于杭州卷鸡。店内有全素和加肉两类,分别是12块与15块一条。金黄的豆皮里裹着满满的肉末与笋丝,表皮淋上了鲜甜微咸的酱汁。虽然没有刚出锅的酥脆风味,但豆皮的香混着清脆爽口的笋丝,一口一个,好不满足。
实际上,这家小菜馆已经开了二十几年了,徐奶奶烧菜的手艺是家里传承下来,店里的菜也是她自己从小吃到大的老底子菜。她笑着说:“新奇的菜我也烧不来,但这个老味道我倒是熟悉的很。”
店里虽有徐奶奶小儿子招呼生意,但是从原料采购到半成品加工以及菜品烧制都是由徐奶奶一人完成。下午她就会去菜场采购第二天所需食材,再制作卷鸡等半成品,忙忙碌碌一般就得到晚上八点了。但是第二天早上五六点她就得起来,一边炸一边烧一边卖,让食客能一早吃上新鲜热乎的一口。眼前这满满一盆的素烧鹅其实只是徐奶奶一半的备料,其余的已经在早上卖出去了。
被问到辛不辛苦的时候,徐奶奶满是皱纹的眼角荡漾起笑意,“辛苦是辛苦,但是我自己做习惯了,而且老顾客多嘛,加上现在你们这些报纸报道,知名度稍微广了点,也有外地人过来买点吃吃,总不能让他们吃不上嘛。”
边说着,她又热情招呼起了刚踏进来的一位老太太,嘴上拉着家常,手上也盛舀着菜品,陷入忙碌。或者这是徐奶奶安度晚年的最好方式。而对于食客来说,尽管杭城餐馆种类繁多,创新融合、中西结合屡见不鲜,但老杭州人的味觉密码其实就是这么一口家常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