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本来谁见谁夸,却突然做了违法犯罪的事,不仅让家长和老师感到意外,也让司法人员感到惋惜。小于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也是最高法发布的典型案例“于某某抢劫案”的“主角”。
他曾经持刀抢劫手机3部,但最后却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入大学。 小于为什么犯罪?法官调查的情况怎样?他为什么最后还能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
学习成绩优异、家庭经济条件好
小于不缺钱,为什么去抢劫?
“小于其实是一个文质彬彬的男孩子,瘦瘦高高白白,戴着金丝眼镜,给我的第一印象他不是个犯人,不是个被告人,就是名学生,而且是一名好学生。”几年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法官秦硕提起小于,仍然是不相信他能犯罪的语气。
小于是高中生,先后持刀在大学校园内抢劫杜某某等多人,劫得手机3部,共计价值人民币754元及现金人民币487.5元。小于家庭经济条件很好,他不缺钱,为什么去抢劫呢?
秦硕介绍:“他对自己实施抢劫的行为认罪态度一直是非常好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是因为跟他妈妈吵架,他妈妈说了他一句,他很生气,当时就想:我不好好学习也能活着,用什么样的方法,即使是错的方法也可以活着,不需要你们以后养着我。”
秦硕说,这是她刚到少年庭办的第一个案子,她想真正了解小于犯罪到底因为什么,于是做了大量调查走访工作,多次跟小于的家庭接触。
秦硕介绍:“不管是三个人还是单独谈,都谈了很多次。从他爸爸妈妈那里了解到,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他学习好,培养方式及家庭教育也很好。因为父母都属于高级知识分子,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而且要求很严格,家庭关系很和谐。只不过用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比较多,不够灵活,而且不能真正跟孩子进行交心的谈话。”
平时小于的父母都跟他聊什么呢? 秦硕说:“比如爸爸喜欢跟孩子谈论政治、军事,妈妈可能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但是这个男孩日常成长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他们可能关注的比较少。”
法官调查发现,小于在校期间表现良好,一直担任班级学生干部,连续三年被评为区级、校级三好学生。
“这个男孩因为父母对他要求很高,所以他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高,是个追求完美的孩子,所以他哪方面做得都很好。比如他不光成绩好,在学校处理人际关系也很好,老师、同学包括同学家长对他都非常认可,属于那种‘父母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好到几乎完美。因为他本身就是个非常追求完美的小男孩。”秦硕介绍。
法院认可小于的悔罪表现
取保候审期间,他以全班第一考入大学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年满14周岁如果犯抢劫罪,就要追究刑事责任。法院会对小于如何判?法官又会怎么帮助这样的孩子?
从被公安抓捕,到检察院,再到法院审理,小于一直对自己的行为、犯罪动机、原因陈述稳定,对被害人积极退赔、道歉,取得了所有被害人的谅解。大家都认为小于当时是心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认可他的悔罪表现。
小于说,知道自己当时冲动的行为是错的,没想到法律后果这么严重。北京海淀法院经过审理,决定依法从轻处罚,以抢劫罪判处小于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
秦硕介绍:“抢劫很少会判缓刑。未成年这一块因为有特殊的政策,对于小于来讲,他确实不适合判处实刑,返回学校、重返社会不仅对他后期成长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同时经历过这件事情以后,对于他的家庭关系、认识都是有好处的。有正常回归社会可能的,我们都会尽量以这种回归社会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帮助。”
法官积极帮助小于与父母之间重新建立沟通渠道,也与小于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小于的性格、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取保候审期间,小于返回学校参加高考,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大学 。而这个喜讯并没有让法官吃惊。
秦硕说:“我们并不意外,因为他确实是非常优秀的孩子,可以说这次犯罪对于他来讲就是一个偶发现象。当然我们很高兴,但也在我们意料之中,他回归到了正常的道路上,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案件审结后,法官定期对小于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跟踪帮教,帮助他疏导人生困惑,增强自信,并与小于的父母保持互动,督促、指导他们增强亲子沟通,缓和家庭关系。大学期间,小于成绩优异,获得国家级奖学金,缓刑考验期满后顺利出国留学,现已完成学业回国工作。法官婉拒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记者联系小于的请求。
秦硕说:“我一直跟我的小被告有一个承诺,就是在缓刑考验期内,我会随时跟踪他们,他们有什么样的需要,我都会帮助,只要我能做到。但是缓刑考验期之后,我跟他们的承诺是,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随时提供帮助;但如果他们不需要我,我不想去打扰他们的生活。”
在小于给秦硕的信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话:“生活,就是过日子,我的目标就是把日子过得精彩,过得无悔 。这一点我很赞同您对生活的诠释:恪守本心,顺意而为;不与众趋,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面对挫折泰然处之,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坚定不移。现实当中我确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