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变宽、街在变靓、楼在变多、景在变美……初冬时节,漫步韶关各镇街,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新景象陆续显现。岭南风、生态美的粤北镇街,吸引了一个个游子回归故土、一批批游客前来观光。
圩镇是城乡统筹的枢纽、城乡融合的节点、乡村振兴的交汇地。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提前谋篇布局,按照“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的总要求,在全市86个乡镇(县城镇和市区镇除外)开展“139+”美丽圩镇建设工作,全市镇区基础功能及配套设施逐步补齐、强镇兴村产业愈加兴旺、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激发了镇域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截至目前,韶关50个乡镇已完成镇街提升工作,总投资约17亿元。
内外兼修提升镇街“颜值”
主干道两侧民居披上了靓丽“外衣”,沥青铺就的街道宽敞明亮,车流人流井然有序,曾经杂乱的闲置地成了停车场、小公园、小广场……驱车行走在翁源县翁城镇的街道上,一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繁荣景象映入眼帘,沿线的镇标、绿化带、景观节点等串联成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这一切得益于韶关市“139”乡镇(镇街)整治提升行动。
“韶关镇村数量较多,且各自情况不一,要开展好乡镇综合环境提升工作必须有统一的行动纲领。”韶关市住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韶关制定了乡镇(镇街)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是“139”行动计划,即:“1个规划”统筹谋划镇街提升建设;“3项整治”规范镇街居民日常生产生活行为,全面整治镇街“脏、乱、差、臭”现象;“9项基础工程”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镇街特色风貌和形象品位。
乡镇(镇街)整治提升工作自2018年9月启动以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韶关乡镇基础服务设施薄弱的局面。截至目前,韶关整治提升道路约153千米,新建污水处理厂68座,实现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实现行政村集中供水覆盖率100%。同时,建筑外立面整治提升约3000栋,新建和升级改造文体广场57个,面积约273.3万平方米;新建和升级改造农贸市场56个;建设公共停车位及划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泊位共18136个,建设文化书屋66个。一批批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造,为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供了便利。
“街头巷尾都变了个样,我快认不出来了!”家在仁化董塘镇的张阿伯道出了不少居民的心声。试点乡镇在整治提升后,镇街环境得到飞跃式的改变。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等现象已成为过去式,在乡镇的小公园、小绿地、休闲步道上,随处可见居民的休闲身影。
在乡镇(镇街)提升中,各地致力于践行基层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通过整治行动逐渐改变社会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各县(市、区)及镇街狠抓道路保洁、垃圾收运、环卫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垃圾分类收集;抓好污水专项整治,加强源头治污,完善截污治污设施;抓好“六乱”专项整治。不断改善的人居环境使群众逐渐形成文明生活习惯,热爱家乡、维护环境、保护设施、不乱扔垃圾已成为广大城乡居民的行动自觉。
3个阶段分批实施“139”行动计划
破房子变身休闲场所,乡间小路建成了休闲绿道,沿河打造的文体公园安装了健身器材,居民们在公园里休闲娱乐,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官渡镇是韶关市乡镇(镇街)提升计划的第二批30个试点镇之一。该镇围绕“一江两岸、三横两纵、串点成线、重点提升”的总体规划,科学布局,突出特色,推进“139”镇街提升工程,实现镇街旧貌换新颜。
“韶关按照先急后缓、先试点再推广的总体思路,分3个阶段分批实施‘139’行动计划。对纳入整治提升的乡镇给予平均1000万元的奖补资金,县(市、区)政府也相应安排财政支持资金。”韶关市住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前两批共50个乡镇已完成整治提升,韶关市级财政已累计下达奖补资金1.83亿元。
在整治提升的同时,韶关各乡镇深入开展“四镇同创”,50个乡镇中12个乡镇取得了文明村镇的称号、17个乡镇取得了卫生乡镇的称号、2个乡镇取得了平安乡镇的称号。
全市50个乡镇在整治提升过程中,总结出来一系列的经验做法,已初步形成试点效应,为韶关打造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提供了丰富样本。南雄探索用“帮扶单位+”“乡贤捐助+”方式引入多方社会力量,解决前期投入资金5400多万;乐昌由镇(社区)干部组织召开家长会议,向居民讲清镇区整治提升相关政策和建设规划,争取居民的大力支持;乳源以“瑶族文化、渔民文化”为元素,东坪镇新建了南水湖、渔民生活为主题的渔文化广场等;翁源实行镇村同步连片提升,提供平台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带动产业提升……
在充分借鉴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韶关提前启动第三批36个乡镇的美丽圩镇建设工作。目前有26个乡镇启动了项目前期工作;36个乡镇全部完成垃圾、污水整治,持续开展“六乱”整治工作;10个乡镇已启动项目工程施工。预计到2022年底,韶关所有乡镇(镇街)“139”提升工作都将全面完成。届时,各县(市、区)将继续评估提升工作成效,立足镇街发展实际,结合考核验收结果和整改意见,全面提升镇区品位。
在美丽圩镇建设中,韶关多措并举不断引领镇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为平台,打造了“韶关工匠”“韶关保姆”“丹霞月嫂”“韶关客家菜”等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品牌,镇村发展人才瓶颈初步破解;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韶关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县管镇用”工作在全省示范推广;深入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重点对年内换届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全覆盖培训,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探索美丽圩镇建设韶关经验
深藏南岭的乳源县洛阳镇,通过改造,小镇镇容与山水相契合,吸引客商打造“茶文化”文旅小镇;仁化县城口镇弘扬长征精神,依托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推动丹霞丰源温泉建设项目,向着红色旅游业发展稳步迈进;翁源县坝仔镇、江尾镇也成为客商洽谈花卉种植及文化旅游项目的优选地,在“兰乡古韵”示范带上植入兰花产业,集科研、种植、销售、农旅一体深度融合,年产值12多亿元,带动农民增收……
在乡镇(镇街)提升的助力下,特色文化资源、产业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了文化与产业价值双赢,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转变。
为引领镇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韶关市创新实施乡村振兴“3510”工程,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设施农业为方向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打造“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断提升镇村产业带动能力,健全生产、加工、仓储保鲜、专业市场、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努力把韶关打造成为服务大湾区、连接周边省市的“南菜北运”“北菜南运”区域综合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花瓶子”。
目前,全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县域全覆盖,第一轮获批数量及第二轮申报推荐入选公示名单,均位居全省前列;有14个镇、110个村被认定为2021年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村,认定数量分别排名全省第一和第二;大湾区“菜篮子”认定生产基地累计53个,其中2021年新增19个,认定数量排名全省前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累计35个,“粤字号”农业品牌211个;成功打造“善美韶农”韶关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和“韶关兰花”“韶州茗茶”“丹霞贡柑”“南越稻乡”等单品类品牌;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55.42万亩;中心镇冷库覆盖率已达100%,农业大镇冷库覆盖率86.1%,总库容超11.76万立方米。
当前,韶关正把“139”行动升级成“139+”美丽圩镇建设,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要抓手,依托乡镇(镇街)提升“139”行动计划,增加“四镇同创”(全面开展文明村镇、卫生乡镇、平安乡镇、园林城镇4大创建工作)、提升四种能力(提升产业带动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文化传承能力)等内容,用2年时间把圩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以镇域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推动镇村联动、同建、同治、同美。
接下来,韶关将稳步推进美丽圩镇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增强镇村特色产业发展能力,不断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城镇打造为乡村振兴与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重要支点,促进城乡各要素有序流动,力争为全省美丽圩镇建设探索出一批韶关经验。(文/图:范永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