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021广州国际创新节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拉开序幕,以“聚力策源协同创新”为主题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市、区政府领导,以及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融资专家和双创代表齐聚创新节开幕式现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领域,围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专题,共谱科创新篇。
为协同创新发展提出“天河方案”,天河区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为主阵地,展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深度探索——成立天河区创新联合体。在开幕式上,由政府牵头成立区域类创新联合体——环五山协同创新联合体,由企业牵头成立产业类创新联合体——首批成立工业软件、信创产业、人工智能、现代都市工业、医疗健康大数据创新联合体。
数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瞄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策源地,从创新节出发,天河正向创新主体发出邀请,广纳天下英才,加快形成发展合力,不断推动科技成果顺畅高效转化,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实现天河区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全力支撑广州科技创新轴建设,为广州提升国际科技创新枢纽能级贡献天河力量。
五山科技街与数字化“尖兵”
“我们就是要把卡在脖子上的手指掰开。”
从初创企业到中国虚拟化的领航者,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张为杰用这样一句话概括十多年努力背后的最大支撑。
彼时,正是秉持这样甘于“坐冷板凳”的信念,历经数次挫败重来的酸楚,云宏坚持了十余年,“选择了自主研发虚拟化,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因为情怀与梦想。作为云计算的关键核心技术,虚拟化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巨头手中。”
成立于2010年的云宏,早在2008年就开始钻研云计算虚拟化关键技术。为了打破云操作系统长期被国际垄断的局面,张为杰与团队蛰伏在天河五山高校区的一栋小楼里,终于研发出自主核心技术的云操作系统。
如今,云宏持续为全国100多家党政单位提供云计算服务。其中,广州市信创云平台项目荣获2021数字政府十佳案例,是全国信创标杆。今年9月,云宏入选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3批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北有中关村,南有五山科技街”。网易、佳都科技、南方测绘……以五山科技街为原点,顺着科韵路,蔓延至智慧城,在天河区内外开花结果,写就了广州“硅谷”三十年的历史,也走出了无数像云宏一样的创新企业。这里曾诞生过早期的“产学研”,五山科技街附近高校的教师带领一批学生,以贸养技成为最早的创客。
而今,从天河的科创原点所在地的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出发,“数字尖兵”接过创新的接力棒,在自主创新的路上继续奋勇前行。
聚焦培育精特新小巨人,创新节特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培育机制”平行论坛,邀请研究院、跨国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产业园区、“专精特新”企业等代表各自分享工作经验,围绕“如何打造广州特色专精特新企业集群”主题建言献策。
“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为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以核心技术走出信创国产化及自主可控的步伐。”广州掌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吴勇说。作为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里面唯一从事性能测试领域的企业,掌动智能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家标准、发明专利等80余项,同时在多行业完成标杆行业的试点和试用。
在他看来,数字化转型对信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我们的工具能够自主可控。再往下走,我们在应用软件质量保证方面如何实现国产替代,解决在工具层面的核心技术的卡脖子的问题。”
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天河正加速培育“专精特新”新动能。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谢泓表示,天河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软件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速。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天河区可在服务制造业方面提升自己,也可发展更多基于制造业服务的“专精特新”企业。
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
十多年后,再次回到五山片区,不同的是,今日的云宏不再是从创业之初独自“死磕”虚拟化技术的“单打独斗”——作为五个产业类创新联合体发起企业之一,云宏信息将与中望龙腾、佳都科技、南方卫星、天鹏科技等各产业龙头企业一起,共同牵头组成涵盖工业软件、信创产业、人工智能、现代都市工业、医疗健康大数据五大产业的创新联合体,组团推进产业协同创新路径。
开幕式上,为协同创新发展提出“天河方案”,天河区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为主阵地,展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深度探索——成立天河区创新联合体。这是广州首个区域类创新联合体。由政府牵头的区域类创新联合体——环五山协同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
这是发挥天河创新策源优势,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新举措新探索。
“以区域创新联合体为例,我们希望,通过创新联合体,将分散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组织起来,形成目标一致、相互协同、内生动力强、创新效率高、创新成果迸发的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能够汇聚和吸纳各方创新力量,搭建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创新成果等要素聚集平台,大力推动‘政产学研金用’各界精准对接、融合发展。”天河区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等院校既是人才汇集地,也是科技成果诞生和转化的源头。天河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将打造环五山创新策源地。未来,在环五山区域近10平方公里的面积内,15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20多家专业园区和近400家的高新技术企业将通过跨界融合,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和产业相互支撑和协调发展。
去年,天河区在五山—石牌高教区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正式投入运营,提供科技成果一站式服务,利用五山—石牌高教区的优势,推动更高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这里累计入驻创新项目27个,引进孵化并具有国际引领性、突破性的成果15项,引进了15家创新企业,12家服务机构,全年举办各类科创类活动170多场。基地还联合广东省股权交易中心发起设立了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板,为27家有技术需求的区内企业对接了包括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合作金额超过了1900万元。
“很多上市公司很想与找高校院所合作,苦于没有途径。通过天河基地和创新联合体,将实现没有中间人的无缝对接。”在天河基地运营方、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董事长秦海鸥看来,创新联合体让企业、高校院所“谈恋爱”无需“中间人”。
天河基地的变化,见证天河创新要素的加速流动;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是协同创新的“天河探索”。
天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区域创新联合体,天河将聚焦区域和产业两大方面重点发力,“聚力于区域,从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出发,环五山协同创新中的天河探索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也希望更多的创新主体能够加入进来。聚力于产业,天河区将打造高质量的创新体系,举全区之力让创新聚焦于产业、面向产业,并且能够落地,有成果、有成效。”
科创延伸的边界
过去五年,天河区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天河优创”计划,全力以赴促转型、提能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在广州国际创新期间,举办了系列发布仪式,共享科创天河成果。
开幕式上,为入驻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首批产学研示范项目授牌,为2021“天河优创”特色榜单产业孵化器举行颁奖仪式。广州楹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莱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光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知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叶浪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明领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宜通伟鹏航科软件有限公司获授牌。
“一直以来我们在天河创业创新感受到了三股力量:凝聚的力量、奋发的力量和归属的力量。锐意进取、积极敢于创新的天河精神,鼓舞企业具备一种科技报国、创业有我的责任和使命感。”广州知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萌伟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都愿意凝聚到天河进行创业。天河的雨林式创新生态和精准服务让他感觉到这里就是家。
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应当成为创新能力最强的场所。在天河,科创的边界不断延伸,从科研的最初一公里,到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米;从聚焦科技前沿的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到园区、学校、企业、社区,创新边界不断打破,一颗颗蕴藏潜能的创新创业火种被点燃。
当天河“小小科学家”遇上“以色列科技创业之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作为创新节配套活动,天河区中小学首届“十佳天河小院士”的获奖代表和尤西·瓦尔迪(YossiVardi)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进行线上交流,以全英文对话的方式就创新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跨越国界,无关年龄,科技创新的火花通过“云对话”方式迸发。天河“小小科学家”与国际创新创业专家共话科技创新未来。
厚植广州创新沃土,需要全民共同努力。本届国际创新节创新组织“进社区”“进校园”“进机构”“进园区”“进企业”系列活动,让前沿科技成果更接地气,推进科技创新活动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全民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节期间,《公路划线机器人》《多功能智能购物车》《电动自行车充电小卫士》等多个天英汇青少年大赛获奖作品也在天河基地同步展出,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风采,营造开放、共享的全民科创的良好氛围。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厚植“雨林式”创新生态,天河正蓄力打造创新项目、人才强动源,着重在创新动力源、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生态等方面精准发力,积极打造“一赛一节一基地”创新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天英汇赛事、资金、人才、载体、服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作用,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链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要素服务,营造“政产学研金用”全方位一体化的创新环境。(●南方日报记者郭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