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襄阳市财政局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坚持刀刃向内,自我加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无申请兑现”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仅市直就已拨付“无申请兑现”资金1.12亿元,惠及企业近5000家,增强了市场主体获得感,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广泛好评,相关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压缩兑付时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通过流程再造,压减审批环节,资金拨付流程由原来的7个环节减到2个,拨付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短到3天以内,真正体现了“减流程、压时限、快兑现”,做到了“免申即享”,实现了“马上办”。一方面,在对外的工作流程上,秉承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审核、财政部门执行拨付的原则,市财政局积极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审计局等部门,明确了“即时审查、函告拨付、及时兑现、反馈确认、绩效评价、严格监管”的部门间操作规程;另一方面,在对内资金拨付上,明确了“即时分函、及时拨付、反馈确认、绩效评价、严格监管”的工作流程。通过最大限度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工作流程,已经明确的政策不再事先报市政府审批,具备条件的惠企惠民政策全部即时兑现,大大提高了资金拨付速度和部门运转效率。
及时足额拨付,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过去,市财政与县(市、区)财政分级拨付兑现资金,县(市、区)财政通常要到年底才能兑付。推行“无申请兑现”改革后,市财政局一改以往按市财政与县(市、区)财政分级拨付兑现资金的“惯例”,由市财政一次性足额拨付到市场主体账户,年终再与县(市、区)财政结算。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群众第一时间、最大程度成为惠企惠民政策的受益者。
不断创新技术,提高了财政资金兑付的准确率。市财政局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以数据开放、技术创新为着力点,积极会同科技、经信、商务、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研究奖补政策,梳理审核项目,明确奖励方案,核实具体信息(包括奖励对象、奖励金额、奖励对象的银行账号等),推动部门间数据互通和信息共享,不仅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还大大提高了资金兑付的准确率。(马善记 吕紫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