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2021第十六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暨首届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市黄埔区举办。
论坛围绕“新发展理念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主题搭建交流与展示平台,各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从政、商、学、研等方面“把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共商高质量发展大计。
除开幕式和主论坛外,论坛还围绕“新发展理念在黄埔区的实践”等话题设置5场分论坛,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探讨。
论坛颁奖盛典上,黄埔区斩获4项“国字号”大奖,其中包括“2021年度中国新发展理念先行示范奖”“2021年度中国乡村振兴示范区”“2021年度中国县级融媒协同治理创新奖”三大独家奖项,并获评“2021年度中国高质量发展十大示范县市”之一。
其中,黄埔区融媒体中心获颁“中国县级融媒协同治理创新奖”。该中心是广州市首批区级融媒体中心,定位于打造成“代表广州水准的全国一流融媒标杆”,积极探索“专精特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积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将“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台融入移动端,组建覆盖全区17个街道(镇)、200多个社区、100多家重点企业的“融媒网格员”队伍。打造成为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发挥公共议题设置者、商议组织者、价值解释者、执行评价者等角色作用。
小康主题与高质量发展主题完美交棒
“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是中国民生第一论坛,也是中国唯一以“全面小康”为主题的国家级大型论坛,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15届。
随着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更名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作为“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品牌的延续,继续肩负起观察和记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
“这届论坛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论坛,要用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表示。他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国际上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则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仍应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本着这一初衷,本届论坛开展了“新发展理念在黄埔区的实践”“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营商环境优化与体制机制创新”等5场分论坛,全方位、深层次地探讨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与路径。
首届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落地黄埔区,意义非凡。
“黄埔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其环境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对全国的经济社会转型,从过去的粗放型转向质量型,在绿色、共享、碳中和等方面,起到引导和典范作用。”《小康》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殷云表示。
黄埔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600亿元,工业实力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前三,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二,连续三年4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在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黄埔奇迹。本届论坛与黄埔区深入交流与合作,旨在挖掘总结提炼黄埔区快速发展、取得成就的典型经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支撑、贡献智慧力量。
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经济师顾晓斌在致辞中表示,未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通过“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战略牵引,大力实施“万亿制造”“万亿国资”“万亿固投”“万亿商品”四个“万亿”计划,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高地,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黄埔实践
本届论坛的5个分论坛中,专门设置了“新发展理念在黄埔区的实践”分论坛。
“黄埔区的发展在近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一个典型。”舒富民表示,黄埔区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方面的宝贵经验,为全国各地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当前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应对风险和挑战。”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一级调研员周振标在分论坛致辞中表示。
“‘十三五’期间,黄埔区以能源消费年均不到2%的增速支撑了年均约7%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强度更是年均下降4%以上,走出了一条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黄埔区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韦波表示。
在绿色发展方面,黄埔区强化政策的支持、优化用能的结构、鼓励绿色创新。“黄埔对氢能源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黄埔氢能创新中心主任、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叶思宇表示。目前,鸿基创能已在广州开发区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燃料电池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
黄埔区聚焦“量”“质”的突破,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在黄埔区的支持下,瑞查森从建成到获得第三方许可证只用了112天。”广州瑞查森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颖说,“通常生物医药五年产出,我们一年之内就做出产出,我们拥有自己核心的技术,是全国以及全亚洲唯一专注于真菌诊断、检测及研发的机构。”
“黄埔的最大特点就是‘专精特新’,其次是布局特别好,科学城、知识城、黄埔港、生物岛,有港口、有科技、有知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陈凤英表示。
在国家审计署金融审计二局原副局长连启华看来,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黄埔区有条件成为热点、焦点和重要的支撑点,“黄埔在全国实现继续领跑、继续辐射带动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通过论坛,我们发现有必要更多地挖掘新发展理念的黄埔故事,通过我们的媒体平台,让更多地方能够学习黄埔的先进经验。”中宣部原秘书长、中国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明立志总结说道。
城乡融合发展的黄埔示范
黄埔区近年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大力实施“湾区+”战略。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广州科学城聚焦“五年大变化”,致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智造中心;黄埔港“古港”“良港”焕发新活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全面启动,广州国际生物岛进入世界级生物科技园区行列,官洲国际生物论坛成为生物医药领域“达沃斯”。目前,黄埔区集聚2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13家瞪羚企业、22家独角兽企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超30家、高端研发机构1000多家,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占全省2/3,发明专利授权量、上市企业总数稳居全国前列。
除了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创造了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之外,黄埔区还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发展进步、农民增收致富。
该区成功创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打响“迳下·静美”“莲塘·越色”系列乡村振兴品牌,洋田、大坦、麦村成为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结合典型范例;打造隆平国际现代农业产业园、岭头“黄埔红”红茶创意园等农业龙头项目,高效高规格组建并实体化运作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和湖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全面推进高产田、低镉水稻、无人农场、辣椒、茶叶等现代农业科技项目建设,高标准培育了数十家农业龙头企业。(●南方日报记者吴雨伦 通讯员张成范敏玲郑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