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 使乡村更宜居,生活更美好

时间:2022-01-14 15:58:17来源:广西日报

特色产业蓬勃兴起、美丽乡村画面动人、男女老少和睦相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这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聚焦“形、实、魂”,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带来的喜人局面。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乡村面貌发生根本改观。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同时也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罗城围绕打造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目标,抓住产业、环境、精神文明等着力点,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使乡村更宜居,生活更美好。

1产业兴农民更富裕

冬日,走进小长安蔗区,甘蔗长势喜人,蔗农在忙着砍收甘蔗,运进罗城制糖公司加工。该县糖业发展中心主任韦万春介绍:“我们依托糖厂这一龙头企业,引导群众发展糖料蔗产业,全县有蔗面积16.3万亩,比上年增0.54万亩,覆盖农户6604户,2021/2022年榨季预计糖蔗总产量可达69.5万吨。”目前该县共有糖料蔗、毛葡萄、桑蚕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8家,有效带动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明亿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的罗城明亿万亩油茶示范区,是广西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该区吸纳村集体、脱贫户以土地、资金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惠及266户脱贫户,吸收100余名脱贫户安排在公司务工就业,人均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下一步,我们将综合利用林地资源,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油茶深加工、油茶园观光旅游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明亿合作社负责人莫三儒谈到未来的设想。目前,罗城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有607家,家庭农场111家,带动农户共同发展产业。

为了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该县组建了罗城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0个乡镇级电商服务站和71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通过培训孵化,全县注册电商企业117家,开办微店、网商超过2000人,2021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3.7亿元。

通过龙头带动、能人带动,罗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到280多万亩,2021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1062元,同比增长13%。

2环境美乡村更宜居

走进小长安镇民族村果场一二组,映入眼帘的村道干净、屋舍俨然,整齐划一的座座青砖灰瓦白墙的小楼格外显眼,房前屋后一个个建好的微菜园让村庄充满勃勃生机,一幅村美民富的和乐场景。

这两个屯是个移民安置点。年来,移民群众靠发展种植中草药吴茱萸走上了致富道路,90%的人住进小楼房,80%的人买了小汽车。然而,缺乏管理,村子里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有新房,没新貌。

2021年,民族村在果场一组、二组被列为实施“两高两道”沿线乡村风貌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点。

在实施过程中,党员发挥表率作用,带领村民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水沟,主动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

如今,这两个屯所有房屋都改造成坡顶,房屋外立面装饰式样统一,屋檐下画有花鸟图案,村民家的围墙上有梅、兰、竹、菊等窗花,村里巷道整洁。“没想到我们农村的环境也变得这么好。”70多岁的老人吴美焕高兴地说。

2021年,罗城完成1399个自然屯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和24个示范点1025栋民族特色农房改造提升,共清理村庄非正规垃圾点、池塘沟渠、淤泥共计2954处;拆除乱搭乱盖、危旧房、废弃猪牛栏、露天厕所茅房共2297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88.9%,建设乡镇片区垃圾处理中心项目8个、村级垃圾处理终端设施项目10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3气象新乡风更文明

罗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化、破除不良陋、培育文明乡风。2021年开展办实事文明实践活动500多场,直接服务群众20万人次。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建设,全县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87个、文明乡(镇)8个,建立乡风文明建设示范点23个。

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文艺队伍建设,全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组建有城乡业余文艺队194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我们屯建有文化室,组织有文艺队,每逢节假日都组织开展活动,会演出的上台表演,不会演出的就在台下观看表演,文娱生活丰富多彩,村民自然不会去打牌赌博。”龙岸镇龙凤村金鸡屯屯长林世学说。

该县还在各行政村推行“一约四会”制度,村规民约由村民自己制定,让村民共同遵守和认可。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升中的作用,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树立勤俭节约、文明高尚新风尚,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现在村里的喜事、丧事都简办,既节约了村民的资金,又净化了乡风,形成文明新气象。”宝坛乡四堡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廖万述说。

罗城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不断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制度体系,积极培育农村良好的民风家风乡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地,助力乡村振兴。(本报记者廖庆凌通讯员韦如代文/图)

    ------分隔线----------------------------
    推荐阅读